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就业创业典型】 杨晓生:能致富会带富的“兵支书”

  “昨天有7个人干活,一共采摘了1658斤香菇,去掉人工费的话,可以收益2000块。”7月8日,在雷山县郎德镇也利村家庭食用菌示范基地里,该村村民余正显高兴地和记者算起了一笔账。


  29岁的余正显一直在外跑车维持生计,他不曾想到,今年,他变化了身份,成了村里的“小老板”。


  “都是有好的领头羊,我才能跟着跑。”余正显告诉记者,今年3月,在该村党支部书记杨晓生的帮助下,他承包了村集体的6个食用菌大棚,负责10万菌棒的食用菌,还带动了亲戚和朋友就业。


  余正显只是也利村承包食用菌大棚村民中的一员,该村共有31户村民分别承包了村集体不同大小的39个食用菌大棚。


  “村民们承包食用菌,按照1万菌棒抵1000块的标准支付租金,如果没有现金,也可以用鲜菇来抵付租金,这样一来,也减轻了村民们的负担。”杨晓生介绍,“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带动村里没有工作,或者想创业的年轻人发展。”


  也利村的食用菌产业是杨晓生慢慢摸索,逐步扩大的。2013年,杨晓生光荣退伍,回到了家乡雷山县,2016年11月,他当选了也利村党支部书记。“产业富,才能群众富。”望着没有像样产业的也利村,彼时,一颗希望的种子在杨晓生心里萌芽。


  通过不断的考察与学习,2017年,杨晓生决定在村里发展食用菌产业,并争取到了50万元扶贫资金建成52亩8000平米的食用菌大棚,至此开始了食用菌发展之路。


  “2018年食用菌产业分红了125户,其中贫困户56户,户均分888元,非贫困户户均分313元;2019年,56户贫困户均分1100元,非贫困户分户均了500元。”杨晓生说。


  为了让群众致富,2019年,杨晓生在也利村里倡导“产业进家门”,在该村发起了“居家产业”,让村民把食用菌带回家种养,村民们每天都在家采菇,雷山县欧波农农旅专业合作社直接上门收购,带动该村18户村民增收。


  杨晓生还成立郎德镇益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及郎德镇合利农旅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村集体公司,带领48户贫困户169人脱贫致富。


  也利村产业发展日趋向上,今年,越来越多的村民找上门,主动询问可供自己发展的产业。于是,杨晓生利用也利村的资源,将食用菌大棚承包给村民,让村民自己当上老板,既能保证食用菌的采摘与品质,还能解决村里就业问题。


  作为雷山县退役军人创业代表,今年,杨晓生在也利村益农鱼种场发展水产育苗养殖,目前已收益11万元。此外,他还带领该村村民发展笋用竹640亩,覆盖全村259户。也利村在他的带领下,村集体经济由0元变成了20万元,彻底摆脱了“空壳村”。2019年,杨晓生荣获“黔东南州最美退役军人”称号和黔东南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接下来,我和村主任余逸坤会好好将水产育苗养殖产业和笋用竹产业发展下去,让村民们不吃大锅饭,鼓励更多的村民自己用双手创造财富。”杨晓生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丽

编辑 王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