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多彩贵州·相约2020】让搬迁群众手上有活干 生活有奔头!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易地扶贫搬迁点形成“五个一批”就业模式



  王光荣和赵云梅夫妇去年6月从毕节市七星关区阴底乡搬到柏杨林易地扶贫搬迁点,孩子顺利在柏杨林小学就读,夫妇俩都有了新工作。


  5月28日16时,正在扶贫车间上班的赵云梅手机响了,电话那头是在山东青州市务工的丈夫王光荣。王光荣几天前通过柏杨林街道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推荐到了山东就业。


  “我这边已经稳定下来了,在蔬菜基地干活,一天有150元左右的收入,还包吃包住。你和孩子在家好不好?扶贫车间干活累不累?”王光荣在电话里关心着赵云梅。


  “你放心,我和娃儿都好,娃儿开学以后学习更认真了。我在扶贫车间工作不累,一个月挣1500元钱,能应付家里的水电费和生活费。你挣的钱就存起。”赵云梅计划着一家人的生活。



  柏杨林街道易地扶贫搬迁点(图片来源 毕节晚报)

  作为毕节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柏杨林易地扶贫搬迁点居住着搬迁群众29001人,其中有劳动力12755人。


  近年来,柏杨林街道积极对接省外有务工需求的企业,建立省外用工岗位库,目前已组织输出劳动力5000余人,岗位库还剩1000余个用工岗位。


  “平时我们利用包保干部入户走访的机会,向群众宣传就业信息,并立即进行岗位匹配并与用人单位联系,双方达成意向后,就进行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柏杨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单正胜说。


  “都是手上活路,计件算工资,一般一个月能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主要是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方便接送小孩和照顾老人。”清水铺镇的搬迁群众王敏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就业,负责安装耳机外壳。


  王敏一家有6口人,4个孩子均在读书。去年8月,一家人搬迁到柏杨林街道后,很快就在街道办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工作,如今一家每月收入能有4000元以上。


  “作为负责群众创业、就业工作的工作人员,我们的使命就是想方设法开发更多岗位帮助群众稳定就业。只有解决就业,搬迁群众才能真正安下心来。目前,仅扶贫车间就能解决搬迁点540名群众的就业问题。”单正胜说,最近几天,他又在联系鸭池镇的一个锡箔纸厂家,准备作为扶贫车间引进到柏杨林,扩大岗位,增加就业人数。


  据了解,柏杨林街道不仅有外出务工、扶贫车间这两种就业方式。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发展,该街道已形成“五个一批”(劳务输出就业一批、就近就业一批、安置点家门口就业一批、居家就业一批、灵活就业一批)就业模式,岗位覆盖16至60周岁各年龄层面的劳动力。


  “我们街道组织输出省外就业5036人,区外省内就业1208人,在经济开发区就业1000余人,安置点就业1000余人……”单正胜对搬迁群众的就业情况如数家珍。


  据了解,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对于剩余未解决就业的群众,将通过加强扶贫车间建设、开发公益岗位等措施,积极解决群众务工需求,保障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夏民

  责任编辑/赵飞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