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坚持生态优先 踏实绿色之路丨贵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纪实


凤冈县永安镇田坝社区茶叶基地。李仁军  摄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更是贵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最鲜明的特色之一。


  在贵州,有很多“树”的秘密。


  赤水有棵“常青树”——竹子。竹林面积132万亩,号称“全国最大竹乡”。


  湄潭有棵“摇钱树”——茶树。茶园面积连续6年位列全国首位。


  贵安有棵“智慧树”——大数据。大数据战略让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4年全国第一。


  安顺有棵“幸福树”——黄果树,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年均旅游综合收入超200亿元。


  一棵棵“树”,是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缩影;一棵棵“树”,是用绿色托举起的贵州奇迹。


  绿色经济效果显现


  贵州是中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也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


  面对重重困难,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要求,坚定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相融的“绿色之路”。


  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数,全国第一;石漠化面积减少数量和幅度,居全国岩溶地区第一;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全国第一;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绿色金融等多项改革试点,走在全国前列;2019年11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布“2020年最佳旅行清单”,中国唯一上榜地区是贵州……


  2019年,贵州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3%,这样的幸福令人羡慕。贵州地表水水质状况总体优良,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达58.5%。


  贵州绿色经济有着骄人的成绩:


  贵州绿色经济的增长速度连续4年领跑全国。今天的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绿色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从2016年的33%提高到2019年的42%左右。


  贵州森林面积达1.5亿亩,为耕地面积的两倍以上,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3300亿元。林下经济面积达到2048.84万亩,产值达到220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和36.65%。


  生态旅游业持续“井喷式”增长,旅游总收入、入黔游客均增长30%以上。拥有省级森林城市11个、森林乡镇99个、森林村寨800个、森林人家2800个,国家森林乡村273个。


  绿色屏障层层筑牢


  “檐前蕉叶绿成林,长夏全无暑气侵。”王阳明一语中的,道出了贵州良好的气候。


  贵州是“两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绿色屏障的好坏,直接影响中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速发展。


  构筑绿色屏障,是贵州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五大任务之一。贵州将绿色屏障细化为打好生态建设“攻坚战”、污染治理“突围战”、环境监管“持久战”。


  打好生态建设“攻坚战”。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要求,贵州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不断增强以绿色理念引领绿色发展的领导力和行动力,对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零容忍”。


  打好污染治理“突围战”。加大生态修复力度,2019年,完成营造林520万亩,治理石漠化100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720平方公里。贵州清晰地认识到“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总要求,这既是底线、红线,又是高压线。


  打好环境监管“持久战”。更大力度推进南明河、草海、乌江流域等水污染防治,更大力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更美丽的家园。同时,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意见持续抓好,坚决整改。


  贵州既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也是重要生态功能区,是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两大攻坚战的共同战场。贵州大规模人口从生态脆弱的深山区、石山区迁入城镇,大大减轻了迁出地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修复和增强了自然生态系统功能。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付野秋提出,要加大单株碳汇在全省的推广力度,力争在2020年推广100个村覆盖1万户贫困农民,走出一条全民参与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贵州的“后发优势”在哪里?就在铁拳治污构筑绿色屏障的实际行动里,全力以赴巩固提升生态优势。


  绿色制度强化保障


  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贵州创造一系列奇迹的背后,离不开生态文明制度的改革创新。


  近年来,贵州率先出台首部省级、市级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制定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搭好了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四梁八柱。这些制度创新成果,为贵州探索绿色经济之路、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绿色是一项共同责任。2016年贵州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来,贵州积极开展绿色发展、生态脱贫、绿色绩效评价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创新。特别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加强对干部的“生态约束”,不仅体现在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上,还体现在考核上。


  贵州陆续取消或弱化了50个贫困县的GDP考核,率先在全国发布绿色发展指数、开展生态环境损害党政干部问责、生态保护红线、五级河长制、排污权有偿使用、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改革举措,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


  2019年,贵州颁布实施《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贵州省国有林场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其中国有林场条例是全国第一个地方性法规。5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的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认定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典型案例。


  2020年是大考之年,这场大考,既是对脱贫攻坚最后清零的大考,也是对贵州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的大考。


  答好这张绿色考卷,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加快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必须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谢巍娥

  责任编辑/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