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打赢两场战役群英谱】王学哲:永远履行“天使”的责任,将爱心播撒人间

  “想法增购设备,不计一切成本,加紧生产。”


  疫情突袭之时,贵州天使医疗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学哲作出这一决定。


  一个多月时间,口罩生产线从1条增加到19条,日产能从6万只增加到115万只,防护服生产从零起步,到日生产2500套,为贵州抗击疫情提供了最坚强的物资保障。


W020200515257319982341.jpg

工人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口罩装袋


  2020年1月22日晚,王学哲接到相关部门紧急通知,加大口罩产能。本来第二天,公司就要春节放假。疫情就是命令。他立即通知所有员工取消放假,迅速回到工作岗位。


  当时,公司仅有一条生产线,每天只能生产6万只口罩,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远远满足不了各方需求。


  王学哲当机立断:全力购买生产设备。


  在那特殊时期,许多企业增产或转产口罩等相关医疗产品,想购买设备也并不容易。多方努力下,王学哲回到老家河南,花“高价”买回8条生产线。为尽快投入生产,他还出高薪,把河南原厂的技术工人全部请到贵州。


  “平时,这样的一条生产线大概要20多万元,我们花了50多万。”王学哲说。


  此后,通过“高价”,王学哲又陆续购买了10条生产线。


  他还作出承诺:保质量、保价格、保供应。


  原材料供应难、运输难、招工难……难题一个接一个,王学哲一一解决。那段时间,他吃住在厂里。人员最缺的时候,他把妻子、儿子都“拖到”生产线上。


  19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持续向贵阳及省内其他地州输送口罩。


W020200515257320078973.jpg

王学哲紧急购入的口罩生产线


  2月中旬,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期,医用防护服“一件难求”。王学哲又作出一个决定,购进60台缝纫机、33台贴条机等相关设备,满负荷生产。现在,公司防护服日产量达到2500套。


  从1月22日晚到现在,王学哲和他的员工一刻没有停歇。公司的产品也从贵州走向全球。“目前,口罩日产能115万只,90%出口,订单已排到5月底,不断还有公司前来接洽。”王学哲说。


  “天下大善,使之长德”。这是贵州天使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宣传册首页印着的一句话。“履行社会责任,将爱播撒人间,这是我们‘天使’的‘立企之本’,也是最核心的竞争力。”王学哲说。


  ■记者手记


  2003年,“非典”之时,王学哲还是一个医疗器械代理商,他辗转老家河南与贵州两地,将纱布、棉花等原材料一吨一吨运到贵州。


  2008年,汶川地震时,王学哲带着公司捐赠物资亲赴灾区,被评为“四川汶川5.12抗震救灾先进单位”。


  2008年,贵州出现罕见凝冻灾害,王学哲率公司员工走上抗灾一线,并为受灾贫困地区捐钱捐物,被评为“贵州抗凝冻先进单位”。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等活动中,王学哲都积极参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负“天使”之名。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娟

责任编辑/阮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