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多彩贵州·相约2020】晴隆县长流乡杨寨村群众铆足劲战贫困丨家家有增收门路 人人有脱贫实招

  晴隆县长流乡杨寨村芍药基地村民在除草

  夜雨过后,艳阳如初。盛开的芍药花像一张地毯,从山上铺到山下。


  劳动节这天上午,贫困户邓连和与合作社管理员杨思权在花间挥锄劳作。


  “我这务工工资和几样补贴加起来,到六月份就可以达到脱贫条件了吧!”


  “你这么着急脱贫呀?”


  “可不?哪家都在奔致富,我们还在忙脱贫,丢脸得很。”因患重疾丧失劳动力,邓连和家经济收入好几年翻不了身。去年以来,村里发展起中药材、魔芋等种植业和生猪养殖业,家家户户都在建新房,邓连和看得很眼热。他一边在中药材基地务工,一边思谋自身发展,“下半年也弄两头猪来养,家里几亩薄地准备种魔芋,年底少说也能存上三五万,明年把房子升一层。”


  晴隆县长流乡,位于黔西南州北大门。北盘江水蜿蜒奔流,经此汇聚于风光秀丽的光照湖。杨寨村占据湖畔制高点,山势陡峭,悬崖高耸,通村路沿谷底盘旋而上,时隐时现。交通不畅,产业无靠,增收无门,杨寨因此戴上了贫困帽子。


  2018年以来,杨寨村奋力战脱贫,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通村路、通组路、串户路全覆盖;产业革命持续深入,发展了1200亩中药材、325亩玛瑙红樱桃、500亩桃等产业;全村6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入股合作社、生态渔业、易地产业等实现分红,其中226户还获益“特惠贷”资金发展种养业。群众增收渠道逐步拓宽,脱贫信心更足。

  4月20日,晴隆县长流乡杨寨村村民刘美正忙着建新房子

  下午3时许,朝阳组一栋三层“小洋楼”前,村民邓国正与妻子商量外出务工事宜。由于学校还未开学,夫妻俩担心孩子留在家上网课自制力差影响学习,迟迟没有动身。“钱可以晚一点挣,娃娃读书的事情不能大意。”邓国家5个孩子,3个上大学,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个个成绩都在线。作为父母,能为孩子铺起立志气奔好前程的路,夫妻俩觉得“很自豪,很值得”。


  村民刘美这几天也赶着建新房,她自己还亲自搬砖头、和灰浆。“在我们村,家里要是没有娃娃上大学,住的房子不像样,过年过节没有钱花,出门都抬不起头。”刘美说,大家都认识到贫穷不光荣,村里“评”上贫困户的人家,“走路都要绕着走”。


  村支书刘胜雄介绍说,近几年,村里每年至少有50个娃娃考上大学,600分以上至少有10个。2018年以来,群众纷纷翻新或新建房子。外出务工、调整产业结构,一家比一家积极。比孩子、比房子、比票子,群众铆足劲儿战贫困,“你要随便说哪家穷,人家就要跟你急”。


  今年,杨寨村紧紧围绕剩余未脱贫176户444人和已脱贫457户2271人,以“两场战役都要打赢,两个胜利都要夺取”为目标,持续深化产业革命,建起了养殖规模300头的大猪圈,新增高粱种植1000亩、中药材400亩、魔芋337亩;持续加大就业力度,全村3030人劳动力目前已外出就业2600多人,其余将通过组建工程队、建基地、设立公益性岗位解决就近就业。

  4月20日,晴隆长流乡杨寨村村民正在种植魔芋

  就在邓国家门口的一片土地上,30多名群众正在种植魔芋,搭遮阳棚、起垄、挖坑、播种、覆土、施肥,大家分工合作,有条不紊。这片魔芋基地覆盖农户173户,预计群众今年仅务工收入即可获50余万元。


  等不得,慢不得。3月初以来,以三级挂牌督战为契机,杨寨村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精准查找问题,精准制定脱贫措施。驻村第一书记“掌旗”,村支书变身扶贫专干,贫困户户户落实帮扶干部,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易地产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组织模式,采取统筹县外劳动力就业和挖掘本地就业岗位两种方式,强化“两业”促增收。


  眼下,杨寨村2996亩耕地都进行了产业调整,5497亩林地正逐步转生态林为经济林,村内外有产业,劳动力就业基本全覆盖。“家家有增收门路,户户有脱贫措施”,对如期实现脱贫,刘胜雄充满信心。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俎宇 李允凤

责任编辑/赵飞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