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文脉颂中华】游遍多彩贵州 行走传统村落 | 榕江县大利村

  • 作者:向秋樾 刘宗阳 吴浩宇 陆青剑 李缨
  • 编辑:田旻佳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0-04-23 00:52:55



  村寨名片


  大利村位于榕江县栽麻镇境中部,距县城23公里,全村有284户1314人,皆为侗族。大利是一个极具特色的侗族村寨,村子四周古楠木茂密参天,竹林葱绿。约有600年历史的大利,200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2年被公布为中国首批传统村落,2013年被公布为第7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命名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行走笔记


  大利侗寨若有灵,定是位隐剑归去藏于深山的“孤侠”。数百年来,他与这山、这水、这树生生相息,平衡着人与自然的联系。


  如果不是来到榕江,我永远不会发现这座藏在尘世间的大利侗寨。


  车子一路向上行驶,从大利村山顶公路上俯瞰,但见清晨的云雾褪去,在莽莽苍苍的山峦和层层叠叠的梯田的映衬下,大利侗寨揭开了朦胧的面纱。依山傍水而建的木柱青瓦吊脚楼,鳞次栉比,很有层次感。除了到处均可见的杉树,还有无数与侗家人世代相依的楠木树,它们枝繁叶茂,与鼓楼、木楼交相辉映。这“孤侠”,用侗家人的智慧、山水的奇妙,将这里打扮成一处神秘仙境。



  进入坐落于深山幽谷中的大利村,就见热情好客的侗族姑娘,唱着侗族大歌,带着米酒和腌鱼,设下了进村“第一关”。同行的客人——来自北京的艺术名家们,对眼前的一切感到十分好奇。体验完侗族姑娘的“献客礼”,喝了“拦门酒”,大伙儿便开启了大利之旅。



  漫步在村子里的古石道上,感受着村落里朴素雅致的韵味,心头很快进入一种宁静的、有些讶然的境界。位于寨头起端青灰石板古道的两侧,能工巧匠们雕琢了古朴典雅的花瓶、幽兰、长蛇等栩栩如生的石像。古道下面是穿村而过的潺潺小溪,五座侗族风雨桥将两岸村寨连为一体,寨中有建于清末民初时期的侗族四合院,独特的古晾禾谷仓,挺拔雄伟的鼓楼、吊脚楼、三合楼,以及萨坛、水井房等众多古建筑群,这些极具特色的建筑应当是大利村古老强大的存在,最为吸睛。



  大利村的民宅,是榫卯结合的木构建筑,保持了侗族传统的“干栏”式建筑样貌。这些建筑或二三层,或四五层,错落有致;或三四间,或七八间,宽窄不定,进深各异。家家户户在偏厦、屋脊、悬柱、栏杆、封檐板、门窗等部位,精心设计了许多造型和纹案,独具匠心。每家住房的旁边都有一座晾禾谷仓,造型简单但十分独特,据说那是侗家人晾晒和储藏谷子的古老设施,没有人能说清这种设施的历史到底有多少年。



  我们走进一处名为“杨显周宅”的四合院。这座民居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全杉木结构,立地三楼,青瓦屋面,由前堂、两厢、正屋组成,中有天井,是封闭型的四合院。三楼的三面回廊,俗称“走马转阁楼”。站在回廊上,可见楼屋层叠,花桥处处,溪流回环,田畴绿野,茂林修竹,一派乡村风光尽收眼底。



  房子的主人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他穿着素蓝色的衣服,坐在房门口晒太阳。同行的艺术家上前与他攀谈:“老人家身体好哩,平时吃些什么?”“吃自己种的蔬菜,吃我们侗族的腌鱼干菜。你们来我们大利游玩,要尝尝我们的特产才行呢。”


  老人笑着和我们打趣,显得十分乐观。前来探访的扶贫干部告诉我们,老人虽已到耄耋之年,但每天坚持自己挑水做饭,自己种庄稼和蔬菜,保持着一种素颜朝天的姿态,淡然地面对生活。



  一路前行,我们来到一座鼓楼下。这座鼓楼以木榫、木栓穿合连接,不用一颗钉子,外形气派雄伟,蔚为壮观。迎宾队的姑娘们早已在鼓楼里燃起了火堆,唱起了侗歌。同行的艺术家们被姑娘们邀请围着篝火跳舞、唱歌,感受着浓郁的风情,每个人脸上洋溢的笑容,化为冬日里的一片温馨。


  “鼓楼是侗族村寨或族姓的标志,是村民集会议事的场所,也是口述民族历史、学唱侗族歌谣的课堂。”同行的刘娟是榕江县旅游公司员工,大利的一隅一角她最为熟悉,她向客人介绍鼓楼时,自信怡然。



  在鼓楼前,我们看到了萨坛。萨坛是侗族古老的信仰,祖祖辈辈都要在这里祭祀着神灵,“这个神灵是一个女人,侗族人敬称她为‘萨玛’。‘萨玛’是侗语译音,她是侗族共同的祖先神灵的化身。相传早在母系氏族社会,侗族有一位英勇善战的女首领,在抗敌入侵的战斗中百战百胜屡建奇功,不幸在一次战斗中与数十倍于己的敌兵包围,最后壮烈牺牲。人们对她无比崇敬,将她视为能带来平安吉祥的神灵,尊称她为‘萨玛’。侗乡有句俗话:侗家萨大,客家(汉族)庙大。在侗族人民的心中,萨玛是他们最大的神。”刘娟侃侃介绍。


  鼓楼的左右侧都是住户,一位身着靛蓝素衣的阿姐在晾晒煮熟的菜薹,这些菜薹是制作腌菜的上好食材。



  再往前行,便是大利的古井。这口古井冬暖夏凉,千百年来涓涓不息,滋养着大利侗家儿女。一位刚干完农活的阿姐在井边清洗萝卜,为午餐做准备。另一处,阿婆坐在木楼院子里盘绕发髻,几个少年在青石古道上你追我赶,小卖部里男人对着油盐点数,核算价钱……好一派恬然淡雅景象。



  世界在不停的转,而大利却好像按下了暂停键,这一静一动的灰白墨兰,无需粉黛装扮,也许,这就是人们说的世外桃源吧!


  行走路线


  从榕江汽车站乘至黎平的县际班车,告诉司机在大利侗寨的路口下,全程到达约40分钟。


  榕江和黎平每天都有很多班车对开,榕江发车时间为6:30-17:20,平均40分钟一班;黎平发车时间为6:30-17:30,平均1小时一班。


  自驾游是最佳的游玩方式。


  >>>>>>>>>>>


  编者按


  今年6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布了第五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贵州179个村寨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累计724个,数量跃居全国第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累计409个,居全国市(州、地、盟)第一。


  散落在贵州大山间的传统村落,犹如蚌壳里的珍珠,被打开之后便能绽放光彩。穿行于迷人山水间,在少数民族特色音乐中起舞;请传统工匠施展民间工艺技艺;看特色产业为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数百个村落,数百种形态。行走于传统村落,畅游在多彩贵州,你是否也想展开一场乡村之旅,用脚步丈量出文化的温度和历史的厚度,用细腻温润的文字描绘出你眼中的村落最美的那一面?即日起,天眼新闻文化频道开设“游遍多彩贵州  行走传统村落”,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推介那些形形色色传统村落。期待文友、摄友参与,投稿邮箱gzrb27@。(执笔:彭芳蓉)


  >>>>>>>>>>>


  附拟采写“游遍多彩贵州 行走传统村落”名单

  (红色字为已采写)


  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大寨

  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

  遵义市赤水市丙安乡丙安村

  遵义市凤冈县绥阳镇玛瑙村

  遵义市湄潭县茅坪镇地关村平顺坝

  遵义市湄潭县西河乡石家寨村

  遵义市凤冈县新建镇长碛古寨

  六盘水市盘县石桥镇妥乐村

  六盘水市盘县保基苗族彝族乡陆家寨村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落别乡长湾村长田组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高兴村

  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山村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屯村

  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天龙村

  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高荡村

  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普利乡马马崖村下瓜组

  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格凸河镇格丼村

  毕节市织金县龙场镇阳光村营上古寨

  铜仁市碧江区漾头镇茶园山村

  铜仁市碧江区六龙山侗族土家族乡瓮慢村

  铜仁市碧江区川硐镇板栗园村杨家坡

  铜仁市碧江区瓦屋侗族乡克兰寨村

  铜仁市江口县太平土家族苗族乡云舍村

  铜仁市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

  铜仁市思南县板桥乡郝家湾村

  铜仁市思南县兴隆乡天山村

  铜仁市思南县杨家坳乡城头盖村

  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永义乡团龙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大湾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候溪屯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半坡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真武堡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干背河村罗溪屯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薅菜村苗王城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邓堡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寨英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蕉溪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凯牌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孟溪镇头京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文山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世昌乡世昌村底哨寨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坪乡地甲司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坪乡干沙坪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沙坝河乡界牌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三棵树镇乐平村季刀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龙山乡复兴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兴仁镇王家寨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谷陇镇岩门司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双井镇龙塘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金堡镇爱和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平庄乡平庄村凯空组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良上乡雅中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高酿镇地良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隆里乡隆里所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乡黄岗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高场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大稼乡邓蒙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岑扣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高青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滚大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蚕洞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高近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寨头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地扪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堂安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纪堂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纪堂上寨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雷洞瑶族水族乡金城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归欧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九江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平架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三团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宰拱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岜沙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榜乡加车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谷坪乡银潭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高仟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高良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岜扒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刚边壮族乡刚边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镇增盈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大利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宰荡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苗兰村侗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归柳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上郎德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下郎德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杨柳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乌流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也改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报德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控拜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长乌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中寨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乌东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教厂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脚猛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猫猫河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格头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展福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登鲁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交密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德卷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排生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基佑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敏洞乡沟洞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寨乡展留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磻溪镇洞脚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磻溪镇大广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加镇柳基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怎雷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拉揽乡排烧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坝街乡坝辉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高寨村大寨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盖赖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小昔村党虾组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瑶山民族乡董蒙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永康民族乡尧古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方村乡丙花村者吕组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泥凼镇堵德村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丫他镇板万村


文、图、视频/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向秋樾

书法/刘宗阳

海报设计/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吴浩宇

文字编辑/陆青剑

视觉编辑/向秋樾

编审/李缨

责任编辑/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