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文脉颂中华】游遍多彩贵州 行走传统村落〡丹寨县石桥村

  • 作者:涂林念 刘宗阳 吴浩宇 李缨 杨简
  • 编辑:田旻佳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0-04-22 23:10:58


  村寨名片


  丹寨县石桥村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南皋乡政府的西部,距丹寨县城23公里。村里有一座天然形成的石桥,石桥村因此而得名。


  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有苗、汉、水、东乡、瑶、侗、仡佬、布依、畲等民族,其中苗族占多数。


贵州省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


  古法造纸是石桥村特有的民族传统工艺,从唐朝中期开始沿传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传统工艺保持完好。


  造纸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目前生产的纸有迎春纸、百年老纸、云秀纸、云龙纸、鲜花草纸、彩色手工纸等16个系列共160余种,销往世界各地。



  贵州省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皮纸作坊,王兴武在教苗族村民制作花草纸。


  <<<<<<<<<<<<


  行走笔记


  从丹寨县城出发,迎着山间温柔的风,穿过叠嶂青翠的山,车轮行驶过23公里的柏油路,停在了一座石门前,石门上书“纸街”。


  我们到达了石桥村。


  村支书王兴武两个月前刚上任,是个大忙人。不仅要忙村里的事情,还要照看自家的生意。


贵州省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手工皮纸展示馆,王兴武(中)和工匠们在讨论彩色手工皮纸的工艺改良技术。


  他的家就在石桥村的一座大门边上,四层木制小楼散发着浓郁的苗侗风情。一楼是古法造纸展示厅,既展示销售古法造纸成品,也能做造纸体验;二楼是餐厅;三楼是客栈;四楼是仓库。


  我们走进展示厅,王兴武正往一张张纸条上贴便签,他前几天刚接到一个订单,拉萨大昭寺要定40万册臧经的用纸,他在准备样品寄过去。


贵州省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手工皮纸展示馆,王兴武(左二)在向日本游客介绍新式白皮纸的质量。


  “全国各地生产纸的地方那么多,为什么要用石桥的纸?”我充满好奇。


  王兴武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我们生产的迎春纸可以保存1500年。国家博物院、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省博物馆等单位修复古籍都要到我们这里来采购纸张。”


  王兴武边说边转身拿了一个纸张样本册。他翻开中间的几张告诉我:“这就是迎春纸。”


贵州省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手工皮纸展示馆,王兴武在整理彩色手工皮纸。


  那几张纸,薄如蝉翼,我生怕他不小心就捏破了。


  他快速翻转,并用手指揉搓着说:“这个纸不仅薄,韧性也非常好。PH值在7.5—8.0之间……目前,全世界只有两个地方能生产这种纸,一个地方是日本的越前县,另一个地方就是我们丹寨石桥村了。”


  王兴武的祖先300多年前从湖北迁居至此,祖祖辈辈靠造纸过活,传到王兴武这一代已经是第18代。


贵州省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皮纸作坊,王兴武在制作手工皮纸。


  1980年,15岁的王兴武开始跟着父亲学做纸。


  2009年,已经技艺成熟且有固定客源的王兴武想着要把村里的造纸产业做大做强,他成立了丹寨县石桥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88人,其中有20名贫困户。


  目前,合作社一年产值600余万元,社员已全部脱贫。


王兴武展示纸张样本册


  展示厅挂着王兴武的全家福,他的两个儿子和妻子廖德云站在他的身后,夫妻俩一同打理合作社的事。


  我指着全家福问他:“你的儿子也在造纸吗?”


  “不、不、不,我不想他们造纸。”王兴武摇着头说。“造纸太辛苦,除了体力上的辛苦,也会遇到很多难题。现在这么好的时代他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贵州省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手工皮纸展示馆,王兴武(右二)在向日本游客介绍彩色皮纸制作技艺。


  “那你祖传的手艺不就失传了吗?”我追问。


  “我带了6个徒弟,他们都做得很好。他们会把这门手艺继续传承下去。”王兴武的6个徒弟现在都在合作社里工作,也都是技艺骨干。


  从王兴武家出来,我们沿着街道的石板路信步向前。


在贵州省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王兴武(左一)和工匠们在河里清洗造纸原料。


  沿街挂着的鸟笼中,村民豢养的鸟儿正在与树上、山间的鸟儿“对唱山歌”,欢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河边的流水潺潺而过,清澈见底。


  老人们安详地坐在门前晒太阳,小孩在嬉闹,大人们或闲聊,或做纸,或边做纸边闲聊,大多数人家门口杂乱地堆放着造纸的工具。二楼阁楼上晾晒着衣物,这里不是旅游景点,是地地道道的工坊。


石桥村纸街


  传统的民居、本土的居民,生活本来的面貌没有被来来往往的游客改变太多。


  来石桥旅游的人不算多,从街口走来的五六有颗格外显眼。


  贵州海外旅行社欧美部经理任亚非带着北京旅行社的4位客人到石桥考察。他们将带领更多的国外游客到这里旅游。


纸伞、灯笼等手工艺品


  任亚非估计了一下,每年到石桥旅行的上万人里,有超过一半是国外友人。他们到这里来观赏、体验这门古老的技艺,相对保存完好的石桥特别受到外国友人的欢迎。


  罗群的家位于纸街中段,她和几位大姐正在阳光下聊天,手里熟练地做着花草纸。


在贵州省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王兴武(右二)和工匠们在河里清洗造纸原料。


  10年前,外出打工多年的罗群回到石桥,开始古法造纸,临街的两间房屋作为销售展示,里间作为体验和堆放原料。


  她做的花草纸35元一张。见过世面的罗群,自己研究了一种造纸技艺——镂空纸,目前在石桥还是独创。


制作花草纸


  她说,这种纸张很受欢迎,很多人采购去做背景墙或隔断。


  这两年,罗群和家人开始研究把蜡染、刺绣、银饰、蜡画等民族元素与古法造纸深度融合。


纸伞、灯笼等手工艺品


  除了制作纸张,他们还制作了笔记本、书签、纸伞、灯笼、台灯等产品,精致又漂亮。


  在纸街,只要村民家的门敞开着,无需邀请都可径直进去参观。


  43岁的刘光先家门口,花朵开得正好。


刘光先在自家院子里做纸


  他在院子里做纸,我们径直走进他家的院子。习惯了游客进出的他没有招呼我们,只管干自己的活。


  我们站在边上看他操作,边看边请教。


  来串门的两位老人倒是热情解答我们的疑问,他们年轻时也是做纸养家糊口。


村民利用植物制作的彩色纸


  一位老人在旁边捡摘已经处理好的构树皮,白色树皮上的深色部分要摘出来,保证纸张的颜色更纯正。


  石桥古法造纸的原料全部来自于周边的山林,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成就了这门古老的技艺。


采摘树皮


  石桥人经过世代的摸索与研究,已经能利用植物开发出了红色、蓝色、黄色等十多种颜色的纸张。


  石桥古法造纸,是大自然慷慨馈赠与人类勤劳智慧的完美结合。


打浆


  纸街不长,主街道只有四五百米。走到另一头,又是一座“纸街”大门。


  透过大门,远远看见一座人工石桥,我以为石桥村因此桥而得名。当地的一位大叔摇摇头指着更远处的石桥告诉我:“村子是因为那座桥而得名,它是天然形成的。”


石桥村因此天然石桥而得名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建造石桥的旁边果真还有一座石桥,桥上灌木乔木自然杂生,天然无雕饰,清清的河水轻轻地流淌过石桥。


  一个中年男人抱着一把岩豆从桥上的丛林中欢快地跑下来。他是贵阳一家旅行社的驾驶员,每两三天就要载着客人来这里。


在贵州省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王兴武(左一)和工匠们在河里清洗造纸原料。


  前几天,他采了一把岩豆回去,很受朋友们的欢迎,这次又采一些回去与朋友们分享。


  那是一种野生的豆类食物,多数长在岩石边,果实烤熟就可以入口,软绵绵的。


在贵州省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皮纸作坊,王兴武(左)和工匠们在制作手工皮纸。


  石桥的对面就是大崖脚,据说这里是最早开始古法造纸的地方。


大崖脚


  错落的岩层十分壮观,斜崖之下便是造纸的工坊。悬崖倾斜的角度刚好能容下一座造纸工坊,自然艺术与手工艺术就这么相互呼应。


  我以为先人们选择在这里造纸,是因为崖下的特殊环境。王兴武纠正道:“是因为穷。”


在贵州省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王兴武在用天然植物制作彩色纸染料(无人机拍摄)。


  先人们刚来这里时,没有房屋,这个斜崖刚好可以遮风避雨,于是大家就在这里造纸,一代延续一代,至今仍然保存着这个传统。


  现在,这里是王兴武合作社的一个基地。


  “迎春纸也是在这里制造出来的吗?”我想一观迎春纸的造纸技艺。


在贵州省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皮纸作坊,王兴武(中)和工匠们在制作手工皮纸。


  王兴武卖了一个关子:“制造迎春纸才要真正讲究特殊的地理、水文、温度等因素。”


  王兴武带着我们绕过两座山,通过一条只能通行一辆车的石板小路,小路两边草长得很高,我们到达一个山洞前。


捞纸


  穿洞。这里是迎春纸诞生的地方。


  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孕育了无数的溶洞,这里就是其中一个,也是特别的一个。


  洞口很大,工坊在其间显得很矮小,洞顶滴滴答答往下滴水,一大股清泉从洞中流出。


烘纸


  王兴武说,这里冬暖夏凉,冬天最低温度15℃左右。独特的环境造成了能保存1500年的迎春纸。


  可惜的是,因为一个工作物件坏了,我们到访时这里停工了。


  迎春纸工艺成为我下一次到访的理由。


压纸


  穿洞也可以做花草纸体验,30元一个。


  做工的师傅教我:纸模架45度角,进纸浆中快速而有频率地晃动,再捞起来,这样纸张才均匀轻薄。


  摘取一些花草在纸浆上拼成自己想要的图案,师傅再舀一些纸浆定型,花草画就算完成。


清洗树皮


  一些客人把作品留在了这里,也有客人再付10元钱,请他们待画干透之后寄给自己。


  离开石桥的时候,山间的风依然轻柔而温暖,一溜又一溜的梯田横卧在山脚与山腰,路边橙红的吊瓜明亮了大山的青翠。


  这里很快被我们忘却。


石桥村村貌


  这里却永远被世界牢记。


  <<<<<<<<<<<<


  进村攻略


  交通:自驾游可以导航搜索“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即可,从县城到村里全程柏油路,路况较好。


  乘坐高铁可以选择“三都”为终点站下车,出站有“三都——丹寨”中巴车,7元可到丹寨县客车站。县客车站有营运“丹寨——南皋”路线的面包车直达石桥,行程约一个小时,车费15元,客满即走。


  进村不需要购票。


  食宿:村里客栈有标间和单人间。每间房100元,24小时热水。


  就餐标准为30元、40元、50元。全村47家客栈,最多能同时接待500人。


  购物:当地的产品除了古法造纸纸张、花草画以外,还有古法造纸的相关工艺品:手工笔记本、灯罩、台灯、屏风、纸扇、书签等,沿街有门店销售,也可以进村寻找,很多家庭都有产品销售。可以讲价。


  <<<<<<<<<<<<


  编者按


  今年6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布了第五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贵州179个村寨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累计724个,数量跃居全国第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累计409个,居全国市(州、地、盟)第一。


  散落在贵州大山间的传统村落,犹如蚌壳里的珍珠,被打开之后便能绽放光彩。穿行于迷人山水间,在少数民族特色音乐中起舞;请传统工匠施展民间工艺技艺;看特色产业为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数百个村落,数百种形态。行走于传统村落,畅游在多彩贵州,你是否也想展开一场乡村之旅,用脚步丈量出文化的温度和历史的厚度,用细腻温润的文字描绘出你眼中的村落最美的那一面?即日起,天眼新闻文化频道开设“游遍多彩贵州  行走传统村落”,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推介那些形形色色传统村落。期待文友、摄友参与,投稿邮箱gzrb27@。(执笔:彭芳蓉)


  <<<<<<<<<<<<


  附拟采写“游遍多彩贵州 行走传统村落”名单

  (红色字为已采写)


  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大寨

  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

  遵义市赤水市丙安乡丙安村

  遵义市凤冈县绥阳镇玛瑙村

  遵义市湄潭县茅坪镇地关村平顺坝

  遵义市湄潭县西河乡石家寨村

  遵义市凤冈县新建镇长碛古寨

  六盘水市盘县石桥镇妥乐村

  六盘水市盘县保基苗族彝族乡陆家寨村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落别乡长湾村长田组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高兴村

  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山村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屯村

  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天龙村

  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高荡村

  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普利乡马马崖村下瓜组

  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格凸河镇格丼村

  毕节市织金县龙场镇阳光村营上古寨

  铜仁市碧江区漾头镇茶园山村

  铜仁市碧江区六龙山侗族土家族乡瓮慢村

  铜仁市碧江区川硐镇板栗园村杨家坡

  铜仁市碧江区瓦屋侗族乡克兰寨村

  铜仁市江口县太平土家族苗族乡云舍村

  铜仁市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

  铜仁市思南县板桥乡郝家湾村

  铜仁市思南县兴隆乡天山村

  铜仁市思南县杨家坳乡城头盖村

  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永义乡团龙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大湾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候溪屯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半坡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真武堡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干背河村罗溪屯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薅菜村苗王城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邓堡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寨英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蕉溪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凯牌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孟溪镇头京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文山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世昌乡世昌村底哨寨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坪乡地甲司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坪乡干沙坪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沙坝河乡界牌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三棵树镇乐平村季刀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龙山乡复兴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兴仁镇王家寨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谷陇镇岩门司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双井镇龙塘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金堡镇爱和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平庄乡平庄村凯空组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良上乡雅中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高酿镇地良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隆里乡隆里所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乡黄岗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高场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大稼乡邓蒙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岑扣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高青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滚大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蚕洞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高近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寨头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地扪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堂安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纪堂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纪堂上寨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雷洞瑶族水族乡金城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归欧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九江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平架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三团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宰拱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岜沙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榜乡加车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谷坪乡银潭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高仟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高良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岜扒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刚边壮族乡刚边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镇增盈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大利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宰荡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苗兰村侗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归柳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上郎德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下郎德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杨柳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乌流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也改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报德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控拜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长乌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中寨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乌东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教厂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脚猛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猫猫河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格头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展福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登鲁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交密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德卷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排生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基佑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敏洞乡沟洞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寨乡展留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磻溪镇洞脚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磻溪镇大广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加镇柳基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怎雷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拉揽乡排烧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坝街乡坝辉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高寨村大寨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盖赖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小昔村党虾组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瑶山民族乡董蒙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永康民族乡尧古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方村乡丙花村者吕组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泥凼镇堵德村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丫他镇板万村


文、图/涂林念

视频/丹寨县新闻中心

书法/刘宗阳

海报设计/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见习记者 吴浩宇

文字编辑/李缨

视觉实习编辑/杨简

编审/李缨

责任编辑/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