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文脉颂中华】游遍多彩贵州 走进传统村落〡丹寨县王家村

  • 作者:涂林念 黄晓海 刘宗阳 吴浩宇 陆青剑 向秋樾 李缨
  • 编辑:田旻佳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0-04-22 22:54:46


  村寨名片


  王家村坐落于黔东南州丹寨县兴仁镇东部,距县城25公里,距镇政府驻地9公里,面积1.884平方公里,因全村姓“王”而得名“王家村”。现居127户534人,  其中苗族525人,占村总人口的98%,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传统村寨。


  王家村主要传统节日有:苗年节、翻鼓节、吃新节等,斗牛、斗鸡、跳芦笙、苗歌对唱是活动的必有节目。有堪称民族工艺一绝的苗族银饰、挑花、刺绣、蜡染,尤其刺绣因其历史久远和工艺精美而闻名于世,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


  行走笔记


  最美人间四月天。目前,贵州已经全省降为疫情低风险区。寻了一个周末,我们决定到一处有山有水的村寨走走,自由呼吸新鲜空气。多年前到访过的丹寨县兴仁镇王家村,便成了此行的目的地。


  再访王家村


  从丹寨县城出发,驾车穿过丹寨高山上的云雾到达兴仁镇,远山上的团团云雾像棉花糖一样漂浮在空中,时而触手可及,时而远在天边。


春雨中的王家村


  经过兴仁镇集市,通往王家村的路便向山脚延伸,一块块梯田种满了蔬菜,生机勃发。田埂上、小路边、石缝里,开满了各种野花,有红的、黄的、紫的,把绿色的乡野装点得格外俊俏。


  到了山脚,有几条小路,分别通往不同的村寨。一条曲曲弯弯的小河在两山之间欢笑而来。我们沿着河边的水泥路往前走,伸手可触石,低头能捧水。


  青山苍翠,流水潺潺,山间吹来的风温柔而清新。


  车愈往前行,山愈往后退,被大树、竹林、灌木丛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山少了威严,多了亲切,偶尔有几处钟乳石的山涧流水,欢快地向下蹦着水花。


村民在家中织布


  沿着河岸行驶约20分钟,转过山腰,远远看见一个村寨的大门,我们终于到达王家村。


  在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王家村成功探索出“五户联保”的村民自治制度,创新了少数民族地区村级自治的发展模式。2013年夏天,因采访“五户联保”村民自治制度,我到访过王家村。那时候村落是灰色的,灰色的木墙,灰色的瓦。岩英河在村寨之间流向远方,妇女们在村委会的木楼前聚集,唱着山歌刺绣,讨论着绣出的花样,也聊着家长里短,不时传出的爽朗笑声在山间回荡。村委会的屋子里放着几辆纺车,有兴致的妇女还会在这里纺上几段苗家土布。


  2018年,王家村实施环境整治工程,经研究,觉得红色更能经受风雨的腐蚀,保存更长的时间,王家村的木屋换了“新衣裳”。穿上红色新装的王家村多了几分灵动,在青山绿水间显得格外醒目,也格外有生气。


村民在跳木鼓舞


  王家村共有两个自然寨,也就是两个村民小组。一个自然寨依山而建,因地形原因多为吊脚楼;另一个自然寨位于河对岸,建于地势稍平坦的山腰,房屋拔地而起,几方良田被围在村寨中间。


  坐在村口凉亭的几位老人说,苗家人在迁徙的过程中,将居住的房屋建在山腰上,是为了保留更多的良田能够耕种维持生计。因山地坡度较大,不足以在一整块平地上建造整座房屋,只能在坎下的另一块地上用木料或石头抬平地基,保证房屋建在一个平台上,由此形成了极具苗家特色的“吊脚楼”。


  沿着依山而建的自然寨往上走,更能看清村寨的全貌,一幢幢红色的苗家小楼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小河蜿蜒而过,鸡鸣狗吠之声相闻,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让这个小山村增加了几分韵味。


  苗家人的热情


  我拿出手机边走边记录这美丽的春景。在转弯处遇见3位村民,他们在路上偶遇,用苗语闲聊着。看见我走近,他们笑盈盈地转过头望着我,用带着浓厚口音的汉语问我从哪里来。


  当地大多数村民说汉语不太会流畅,在多年前,他们都只会用苗语交流。近年来,随着丹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来来往往的“外人”多了,一些村民才学会一些简短的汉语。


  “从县城过来。”我微笑着回答。


  “吃饭没?来家里吃饭。”问候里透着苗家人淳朴的盛情。


身着盛装前来参加翻鼓节


  其中一位中年大姐斜抱着一个金属圆桶,一只手拿着一个大盆。我好奇地指着她手里的工具打听。见我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大姐笑得更开心了,说了很长一段话,但是我只听清其中的两个字:“米酒。”我重复着“米酒”,用眼神向大姐确认。


  大姐高兴地点着头,笑得前仰后合:“对对,煮米酒。”


  大姐要趁着雨天不能下地干活,在家煮米酒。在丹寨的苗族村寨,妇女个个是酿米酒的好手。她手里的大盆是用来泡米的,金属的圆桶是拿来蒸酒的。前些年,蒸酒的主要是木桶,随着时代的变迁,笨重而不方便保管的木桶被轻便的金属桶取代了。


  我问大姐:“我可以去你家学习怎么煮米酒吗?”


  大姐边说“欢迎欢迎”,边走到我前边招呼我去她家。大姐叫莫阿花,今年50岁。我跟着她向上走了大约200米,再经过两户人家,就到了她家。


在村委会旧楼纺纱刺绣


  2016年,王家村在“五户联保”的基础上,借鉴好经验好做法,确定以“十户一体”村民自治制度治理王家村,联产业发展,联社会治安,联环境卫生,联公益事业,守望相助,相互监督,村里每个角落的环境卫生都干净整洁,群众家里也收拾得井井有条。


  走到莫阿花家门口,莫阿花脸上带着满满的笑意念叨“家里脏兮兮”,这是苗家人淳朴的待客之道,生怕怠慢了客人。


  我跟着莫阿花来到她家厨房,角落放着一只大桶,那是苗家人酿酒的必备工具。我向莫阿花请教怎么酿酒,她“不吝赐教”,热情向我介绍每一道程序,说着就把米倒进了大盆。


  可惜我俩语言交流有一些困难,最终我没能学到酿造苗家米酒的方法。


一起刺绣


  告别离开时,大家挽留我在家吃饭。我们约定,下次再去王家村,一定再到她家做客。


  美丽的村寨


  沿着村寨的小路往山上走,有一个石林广场,妇女们在这里唱歌刺绣,男人们在斗鸡斗鸟。这是他们的休闲场所。


  从广场眺望整个王家村,发现有很多古树,不少古树还被州、县林业局挂上了“身份证”。


  村里还有三四个廊亭,红色的回廊据地形而建,或长或短。有村民在廊亭锻炼,也有老人坐在廊上聊天。


  山腰的廊亭特别显眼,因为它的周围有好几棵“有身份”的古树。


打糍粑过苗年


  向山腰走去,遇到从村民家走访出来的驻村第一书记刘玉林。2018年初,他被派往王家村担任第一书记,我算是找到了一个好“导游”。


  据他介绍,被古树环绕的廊亭叫“保寨公园”。不远处有一个石头搭建的台子是祭台,村里凡有大事发生,村民就在那里举行祭祀活动,届时要封村,外人不能进入。对苗家人来讲,祭祀活动特别神圣。


  全村有特色苗族木屋95栋,房屋紧凑有序,连接家家户户的石块状水泥路,既美观又防滑。


莫阿闹的刺绣获奖作品


  春天正是吃野菜的好时节,不少村民家房前屋后的柴胡又嫩又壮,迎风摇曳。而这种遍地都是、被外人当作药材的野菜,村民们却也习以为常,从不“高看一眼”。


  一口古井在寨子中间,被高低错落的房屋紧紧包围。王家村一共有两口古井,为了让古井得到更好的保护,在环境整治中,将这两口古井进行了整修,保证水源不被破坏。虽然村寨里的人都安上了自来水,但还有不少村民喜欢在热天到井边洗洗涮涮,那里有更多的乡土人情。


女孩自小要跟着家中的长辈学习刺绣


  贵州多雨。传统的乡村老屋多用瓦片盖屋顶,一片连一片构成排水沟。相较于其他地方的瓦房屋顶,王家村的瓦房屋顶更具特色,屋顶两端做成牛角状,中间加上银饰帽以点缀。牛角和银饰帽是苗族人的生活符号。


  刺绣是王家村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在村里,几乎每个妇女都会刺绣,女孩子从小就跟着家中的长辈学习刺绣,这是王家村女孩们必会的手艺。70岁的莫阿闹就是其中的一位刺绣能手,她家二楼的木屋里贴了几张奖状,她从箱子里翻出一些荣誉证书,这些都是她因绣而获的。


王家村木屋顶的牛角和银饰帽装饰


  莫阿闹的孙子王永强给我们当起了翻译,请老人家拿出几张珍藏的绣片给我们欣赏。王家村的刺绣以平绣为主,莫阿闹的刺绣多以神话故事和动物花鸟为原型,针脚细腻,颜色艳丽,精美而灵秀。


  刘玉林说,这些刺绣很少拿出去售卖,有人来家里看上了也可以买走,价格根据图案的大小和刺绣的难易决定,一般在几百元钱左右一片。


寨子里的古井


  离开王家村的时候,仍在下着的毛毛细雨打湿了屋顶的牛角和“银饰帽”。与古井里安静的井水不一样,岩英河的河水唱着歌奔向远方,莫阿花酿酒的米已经蒸熟,莫阿闹把荣誉证书再次收藏进箱底,王永强打开电视开始上网课,刘玉林在盘算村里下一步的发展,老人们还在廊亭里聊天……就是在这样的宁静与热闹中,王家村人在这里生活了一代又一代,从未因为谁的到来和离开而改变。


  进村攻略


  交通:自驾游可以导航搜索“丹寨县兴仁镇王家村”即可,从县城到镇里全程柏油路,进村为水泥路,一些路段路面较窄,有弯道,自驾游注意对向行驶车辆。


  乘坐高铁可以选择“三都”为终点站下车,出站有“三都—丹寨”中巴,7元可到丹寨县客车站。客车站有营运“丹寨—兴仁”路线的面包车到兴仁镇,行程约半个小时,车费7元,客满即走。从兴仁再转乘面包车到王家村,行程约半个小时,车费5元。进村不需要购票。


  食宿:村里暂时没有客栈可以投宿。没有对外营业的餐馆,游客可以在当地群众家搭伙,提前商量好吃的食物和费用。


  购物:当地的刺绣远近闻名,妇女们不再提篮售卖,喜欢刺绣的游客在当地找人问问,就知道哪家有绣片出售,热心的村民愿意免费带路。村里可接受刺绣订单。


  <<<<<<<<<<<<


  编者按


  去年6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布了第五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贵州179个村寨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累计724个,数量跃居全国第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累计409个,居全国市(州、地、盟)第一。


  散落在贵州大山间的传统村落,犹如蚌壳里的珍珠,被打开之后便能绽放光彩。穿行于迷人山水间,在少数民族特色音乐中起舞;请传统工匠施展民间工艺技艺;看特色产业为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数百个村落,数百种形态。行走于传统村落,畅游在多彩贵州,你是否也想展开一场乡村之旅,用脚步丈量出文化的温度和历史的厚度,用细腻温润的文字描绘出你眼中的村落最美的那一面?即日起,天眼新闻文化频道开设“游遍多彩贵州  行走传统村落”,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推介那些形形色色传统村落。期待文友、摄友参与,投稿邮箱gzrb27@。(执笔:彭芳蓉)


  <<<<<<<<<<<<


  附拟采写“游遍多彩贵州 行走传统村落”名单

  (红色字为已采写)


  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大寨

  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

  遵义市赤水市丙安乡丙安村

  遵义市凤冈县绥阳镇玛瑙村

  遵义市湄潭县茅坪镇地关村平顺坝

  遵义市湄潭县西河乡石家寨村

  遵义市凤冈县新建镇长碛古寨

  六盘水市盘县石桥镇妥乐村

  六盘水市盘县保基苗族彝族乡陆家寨村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落别乡长湾村长田组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高兴村

  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山村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屯村

  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天龙村

  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高荡村

  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普利乡马马崖村下瓜组

  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格凸河镇格丼村

  毕节市织金县龙场镇阳光村营上古寨

  铜仁市碧江区漾头镇茶园山村

  铜仁市碧江区六龙山侗族土家族乡瓮慢村

  铜仁市碧江区川硐镇板栗园村杨家坡

  铜仁市碧江区瓦屋侗族乡克兰寨村

  铜仁市江口县太平土家族苗族乡云舍村

  铜仁市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

  铜仁市思南县板桥乡郝家湾村

  铜仁市思南县兴隆乡天山村

  铜仁市思南县杨家坳乡城头盖村

  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永义乡团龙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大湾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候溪屯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半坡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真武堡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干背河村罗溪屯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薅菜村苗王城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邓堡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寨英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蕉溪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凯牌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孟溪镇头京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文山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世昌乡世昌村底哨寨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坪乡地甲司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坪乡干沙坪村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沙坝河乡界牌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三棵树镇乐平村季刀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龙山乡复兴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兴仁镇王家寨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谷陇镇岩门司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双井镇龙塘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金堡镇爱和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平庄乡平庄村凯空组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良上乡雅中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高酿镇地良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隆里乡隆里所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乡黄岗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高场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大稼乡邓蒙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岑扣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高青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滚大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蚕洞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高近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寨头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地扪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堂安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纪堂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纪堂上寨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雷洞瑶族水族乡金城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归欧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九江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平架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三团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宰拱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岜沙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榜乡加车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谷坪乡银潭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高仟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高良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岜扒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刚边壮族乡刚边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镇增盈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大利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宰荡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苗兰村侗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归柳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上郎德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下郎德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杨柳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乌流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也改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报德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控拜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长乌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中寨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乌东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教厂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脚猛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猫猫河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方祥乡格头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展福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拱镇登鲁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南宫乡交密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德卷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乡排生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基佑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敏洞乡沟洞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寨乡展留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磻溪镇洞脚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磻溪镇大广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加镇柳基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怎雷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拉揽乡排烧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坝街乡坝辉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高寨村大寨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盖赖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小昔村党虾组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瑶山民族乡董蒙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永康民族乡尧古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方村乡丙花村者吕组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泥凼镇堵德村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丫他镇板万村


文/涂林念

图/黄晓海

视频提供/丹寨县融媒体中心

书法/刘宗阳

刊头设计/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吴浩宇

文字编辑/陆青剑

视觉编辑/向秋樾

编审/李缨

责任编辑/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