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英雄凯旋 | 那一夜,我完成了在鄂州的支援工作




  3月25日凌晨两点,鄂州,夜色茫茫,月明星稀。


  街上有辆车踏着月色,驰往医院的方向。


  整个城市都在熟睡。


  但,鄂州市中心医院的病房里仍依稀透着光亮。



  “辛苦了,我们来换班了。”原来,车上的“夜行者”是来换班的医护人员。


  他们轻轻推开办公室的门,小心翼翼地换上了防护服。


  “再确认一下,头罩戴好没?口罩呢?一定要仔细检查。”


  “检查完毕,已穿戴完成。”


  眼前这八位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有5名是最后一批坚守鄂州的贵州省援鄂医疗队队员。


  “加油,站好最后一班岗!”贵州省援鄂医疗队队员罗祥宇和陈大年相互打气。




  安静的病房


  滴滴答答……呼吸机、监护仪在不停运转。


  病房内,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还是很安静,除了机器的声音就是队员时而沉闷的呼吸声。


  看到熟睡的患者,陈大年不由地感慨:时间过得真快。


  39天前,他刚到RICU病房,内心充满了疑问:我能不能做好工作?能不能完成任务?


  能不能?我能不能……


  “现在不一样了,所有的疑问都有了答案。”陈大年心想,这一切,他做到了!


  由于病房里太安静,陈大年做事都轻轻地,生怕打破这黑夜的宁静。




  “RICU病房和其他普通病房不太一样,这里的患者都不能自主交流,但是他们的意识是清醒的。”贵州省援鄂医疗队队员夏仁海告诉记者,他作为一名“老”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见了太多RICU的患者。但是他却一点儿都不开心,“RICU的患者还是越少越好啊。”


  “滴滴答答”,不止机器在运转,时间也在溜走。


  平凡的一夜


  “其实真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就是普通的一个夜班罢了。”夏仁海说道。


  这边看看,那边瞧瞧。


  “这个指标怎么样?那边还正常吧?”人们小心嘀喃,眼神告诉答案。


  就这样,医护人员精心守了一夜。



  据夏仁海介绍,他们要时刻观察病人,比如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尿量、有无发热等。“基本上我们上夜班都是整晚不眠的,患者只要稍有变化我们就要及时作出处理。”守在患者身边,是RICU医护的职责。


  “当晚有位患者的床都是黄色的水样便,6个小时的班清理了三次,换了一次床单。”陈大年说,白天这个患者情况不是特别好,心率快、血压高,镇静效果也不太好。与白班护士交班后,根据医生建议,他给患者用了肌松药、甘油果糖通便。后来,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平稳,但是大便通畅后,一直在拉水样便。


  “给患者处理排泄物也是我们的工作。”陈大年这个七尺小伙子,此刻显得些许不好意思。


  平凡的夜,日常的工作,不普通的人在为抢救生命而奋斗。



  交班,只是暂告一段落


  金鸡破晓,第一缕阳光冲破了云霄。


  夏仁海写下了最后一份病例,他提起笔放下,又提起笔。


  “这次写病历算是慢一些的,因为我们马上就要离开鄂州了。这些患者就要交给其他医护人员继续接诊,我写得越清楚,后面的人就越了解他们的病情。”熬了一夜的夏仁海此刻眼眶有些微红,声音也带些沙哑。



  离开之时,小小的病房,夏仁海和同事们走了许久。


  他们看了看病房,确认患者没有新的紧急情况发生,才慢慢离开。


  他们卸下了厚厚的“铠甲”,做好消毒,互道一声“辛苦了”。


  最后一次在鄂州值守的夜班就这样结束了。


  ……


  3月25日8时,贵州省援助鄂州医疗队在鄂州市中心医院RICU,举行最后一个交班,至此,贵州医疗队在鄂州的救治任务结束。



  “贵州的同志辛苦了。”


  “接下来就交给你们了。”


  早上八点,我把他们交给你们了,带着虔诚的祝福。


  希望下次再来鄂州,这些“安静”的患者就变得生龙活虎了。


  以后我们可以不追不赶慢慢走回家,不需要考虑太多,每天都是平凡的一天。


  原来,最想看到的“盛世繁华”不是绚烂的霓虹,而是看那斜阳融在小河里,和煦的微风吹拂脸庞,聊聊天、谈谈心,如此而已。


  再见,鄂州。


  文图/视频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丹 冯晨阳 陈大炜

责任编辑/胥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