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不负青山抱金山!贵州农村产业革命“一棋盘活十万山”

  山,因树而美;人,靠山能富。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在打好脱贫攻坚的最后歼灭战中,快速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再动员令,以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为抓手,围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调结构,在林业生产上念好茶叶、特色林业(竹、油茶、花椒、皂角)、水果、刺梨等产业“山字经”,“一棋盘活十万山”,绿水青山正在成为贵州人民的“绿色提款机”。


01_01_3251.jpg

3月14日,福泉市陆坪镇福兴村牛滚凼自然寨,春茶吐新绿,果树绽银花。(无人机照片)。通讯员 肖伟 摄


  把好“方向盘”——


  早谋划,定目标,让山地与坝区“串珠成链”


  三月贵州,布谷催春,山花烂漫。连日来,全省各地干部群众奔向田野山间,种植茶树、果树、花椒、竹子、皂角等苗木,采摘茶叶和养禽养蜂,播种着大地“增金添绿”的丰收梦想。


  凡事预则立。为了让青山和“金山”两个成果一起收,省委、省政府把好“方向盘”,定好“线路图”,进行早谋划。


  围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把结构调“优”。今年1月初,省委、省政府领导领衔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联席会议对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进行优化调整。其中,茶叶、特色林业(竹、油茶、花椒、皂角)、水果、刺梨产业等成为壮大林业经济“肱骨之选”,中药材、牛羊、生态家禽、食用菌产业“借林生长”。


  定目标,把规模做大。2月8日,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全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其中,为综合利用林业资源,加快“林业+产业”融合发展,让山地与坝区“串珠成链”,定下了全省今年林业产业基地达到5000万亩,林下经济利用面积达2000万亩的目标。


  谋产业,层层压实责任。为有效推进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全省继续实行12位省领导领衔推进机制,采取一个产业一个领导小组、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专家团队、一套推进方案的措施,落实“厅长包片”“处长包县”紧盯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打造高质量的山地特色农业、林业经济。


  有了“线路图”,督战抓落实。省林业局、省农业农村厅等产业专班围绕各自的职责,深入市县区的林下经济和林业产业示范基地开展脱贫攻坚挂牌督战,为相关产业扶贫明方向、稳民心、促进度。


  轰足“大油门”——


  瞄靶向,抢时间,让“优势资源”变成“优势产业”


  旌旗猎猎、战鼓催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全省上下凝心聚力,赶季节,抢时间,抓好林业春种,力促把“优势资源”转化“优势产业”。


  瞄准靶向,让林地从坡地向坝区延伸,拓宽特色林业“势力范围”。


  近日,武陵深处的松桃自治县正大镇水竹坝区精品水果基地上一派繁忙。扶树、覆土,两人一组,协同合作……200多户1000名群众投入抢抓春耕时节的农村产业革命攻坚战中。立足坝区6000亩以上和非坝区2000亩以上新增种植任务,正大镇多措并举打出“长短结合”“林下种植”系列“组合拳”,仅水竹坝区已完成300多亩9个品种的果树新增种植。


  从江县在国有林地坡地抢栽抢种,完成中药材新增种植面积1269亩,与原有28000亩钩藤、铁皮石斛等,形成万亩连片林下中药材产业带。


  大方县投入850万元林业资金,调运皂角、刺梨、花椒等苗木300余万株,栽植花椒15000亩。


  织金县围绕去冬今春20万亩皂角建设任务,调运皂角苗150余万株,整地2万亩,栽植皂角1.1万亩。


  围绕着2020年全省新增果园800万亩、完成特色林业产业(竹、油茶、花椒、皂角)营造林面积150万亩、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4%等既定目标,全省各级各部门干部和广大群众,目前正投身到农村产业革命主战场,建好“金山”,不负青山。


  走好“产销路”——


  用好组织形式,融合三产发展,建好农民“绿色提款机”


  春吐“黄金芽”,茶农笑翻天。


  从2月上旬开始,普安、水城、关岭、黎平、正安、普定、江口、兴义等10个茶区的特早生品种茶园陆续开采,茶农们巧手采茶青、茶商抢收茶,一派春茶丰收喜景……


  “一天能采100多元的茶青,我一个人采一季春茶能收入五六千元。”普安县江西坡镇茶农余思学和家人这些天干得格外起劲。茶产业作为普安县的支柱产业,仅春茶采收、加工生产就能带动全县6000多户群众,实现户均增收过万元。


  “我们加工厂40多台制茶机早已开机,每天收购茶青最多的时候有1000多斤,产品供不应求,没有库存。”贵州普安盘江源茶业有限公司的罗明刚最近忙得不可开交。


  自2月10日第一家茶企复工复产以来,普安县79家茶企、合作社加足马力复工复产。截至2月底,全县茶青产量已达505.3吨、干茶产量111.8吨、产值5761.8万元。


  依靠“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串联起“茶叶采摘、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广大茶农藉此收获了“绿色财富”。


  依靠环环相扣的组织形式,全省各地信心满满地投身绿色产业发展,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做出更大效益。


  这些天,地处安顺市的贵州天赐贵宝食品有限公司金刺梨饮料生产线上,工人正紧锣密鼓包装刺梨饮品。


  “2月12号恢复生产,产品一部分外销,一部分捐赠给防护一线,现在产量一天达到800公斤。”贵州天赐贵宝食品有限公司车间管理员蒋云平介绍。


  安顺市西秀区大坝村在“村社一体”合作社带动下,以金刺梨为主导产业,目前全村金刺梨种植面积达2300亩,建设金刺梨酒厂,实现“产加销”产业链,家家户户就业有门路。


  生态产业这棵“摇钱树”,正走向农林旅融合,促进经济叠加效应。


  黔西县中建乡靠手机小程序实施的“电商经济”,把游客、农户、合作社、民营企业、乡平台公司、国企有效链接起来,发展旅游康养和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着农林旅一体化发展。


  感恩奋进的多彩贵州,正在把大扶贫和大生态、大数据“三大战略”有机结合,让秀美山川成为康养热土,让“林中山珍”走上市民餐桌,让优质“黔货”奔向大市场,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壮美诗篇。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莹 吴采丽

责任编辑/刘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