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全省坝区抢农时补损失战春耕!坝区春忙旌旗展 决胜号角响连天

  2月18日,春光和煦。位于长顺县广顺镇的示范坝区“长顺·贵阳万亩蔬菜保供基地”里,村民们趁着春耕好时节,早早地开始劳作,有的正在起垄,有的进行施肥、浇水。


  人勤春来早,这样火热的春耕景象,正在贵州各地的坝区上演。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贵州,坝区是全省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是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根本,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支撑。


  2019年以来,贵州全省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践行“五步工作法”,大力推广种植高效经济作物、优质粮油烟等作物和综合种养模式,掀起了深入推进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热潮。2019年,贵州1725个500亩以上坝区以全省7.2%的耕地面积创造了全省15%的种植业产值,亩均产值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1倍。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省坝区围绕“贵州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的各项部署,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抢抓春耕备耕,调优调强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扩大生产规模。


农户在三穗县瓦寨调洞蔬菜基地收获芹菜。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慧 摄


  定目标 谋定而后动


  “推进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重要抓手。要聚焦推进‘六个转变’,加快将坝区培育成我省农业现代化的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打造成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聚宝盆’。”1月6日,全省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推进会在贵阳召开。


  目标锁定,便勇往直前。


  春风吹拂贵州大地,在一个个坝区,人们坚定信心,提前谋划,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前赴后继。


  走进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坝区大棚,工人正在进行辣椒育苗,有的装有机质,有的播辣椒种,大家各自忙着手中的工作。


  今年播州区计划种植辣椒38万亩,每个乡镇都有一个以上的辣椒专业种植村和5个以上的辣椒专业种植组,像花茂坝区这样的辣椒集中育苗点有62个,已完成辣椒育苗16万亩,剩余的22万亩将在2月底全部完成。


  在铜仁市玉屏自治县朱家场镇茅坡村蔬菜育苗中心,工人们正忙着进行生菜苗补植、施肥、洒消毒水,确保春耕生菜种苗供应。


  “时节不等人,必须提前谋划,抓紧做好春耕备耕工作。”该育苗中心负责人李泽建说。


  目前玉屏自治县已备足生菜、豇豆、小白菜、辣椒、小青瓜等25个蔬菜品种种子134000包,结合全县16个坝区发展规划,山乡处处都是春耕备耕的热闹景象。


菌农在织金县熊家场陶家洞村大棚内采收竹荪。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慧 摄


  调结构 提升坝区种植效率


  怎样才能种得好?结构调整是法宝!


  开年以来,各地立足坝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推广高效作物和优质高产栽培等技术,探索多种轮作复种和综合种养模式,有效推动了坝区种植结构调整,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坝区种植效率不断提升。


  “看,好大一朵,这分量不轻!”


  在黔东南州锦屏县新化乡万亩蔬菜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在忙碌地采收成熟的西兰花。在锦屏县,除了新化乡,铜鼓、敦寨、钟灵、隆里等乡镇的西兰花也都进入了采收期。为更好地促进脱贫攻坚,去年以来,锦屏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坝区面积较宽广的5个乡镇实施了万亩西兰花种植。


  同样,在黔南州惠水县好花红镇弄苑村1000亩佛手瓜种植基地,春耕备耕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当地以500亩以上坝区为主抓手,全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佛手瓜等高效农作物种植规模。


  在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双山镇普陆村坝区,一个个大棚整齐排列,黑色的大棚里,羊肚菌包摆放整齐,前来务工的村民在村干部带领下清理菌包之间的杂草。


  当地改变传统玉米、马铃薯等种植,因地制宜,种植高产的羊肚菌。“现在是春耕的重要时节,我们抢抓农时农事,组织群众分期分批开展春耕备耕工作。”普陆村第一书记赵德龙告诉记者,村里坝区有大棚440余个,主要种植羊肚菌和蔬菜,羊肚菌预计3月底可采收。


  黔西南州则对106个坝区的种植模式、组织方式、主导产业进行细化,结合茶叶、薏仁米、精品水果、香蕉、蔬菜等州内十个重点产业,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农户在紫云县火花镇辣椒大棚管护。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慧 摄


  畅销路 坝区土地变“黄金”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这是老百姓的心声,更是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


  随着农村产业革命的深入推进,安顺韭黄、遵义辣椒、威宁“三白”等优质农产品泉涌出山,在国内国际市场产生持续的影响。


  走进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大桥坝区,一座座白色蔬菜大棚映入眼帘,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采摘、清洗、打包的忙碌身影。


  “现在村里有2200亩蔬菜基地。蔬菜年产量12万吨,由于管护技术到位,加上百姓勤劳,蔬菜种植1年365天不‘空档’。”大桥村党支部书记李斌说,村里的蔬菜产业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2020年,我们的目标是从亩产2万元,到亩产突破3万元,争取带动更多老百姓增收致富”。


  在贵阳市息烽县石硐镇猫场村500亩坝区蔬菜保供基地里,20多名村民戴着口罩,分散在基地各个区域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猫场村的500亩基地是贵阳市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打好脱贫攻坚战,解决贵阳市蔬菜保供季节性缺口和供应结构性不平衡问题,在息烽县建设的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其中一块。


  “我们计划用10天左右时间,落实好5个村约700亩上海青、小白菜的种植,确保市民蔬菜保供。”息烽蔬菜园区项目指挥部指挥长杨正林说。


  在安顺市经开区幺铺镇南山村500亩坝区东南蔬菜合作社的大棚内,工人们正在种植今春的小瓜,打孔、插苗、培土一气呵成。


  “为增加市场供应,2月初就开始了春耕备耕工作,现在主要种的是速生的蔬菜小瓜、空心菜等。”南山村东南合作社负责人刘灿东告诉记者,为保障市场的辣椒供应,自去年8月份开始,合作社就种植新品辣椒,至辣椒成熟可持续采摘到今年7月,目前每天都有新鲜辣椒上市。


  定目标、调结构、畅销路,步入决战决胜之年。“地无三尺平”,要让坝区成为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聚宝盆”;“人无三分银”,要让坝区成为全省百姓致富的“希望田野”。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范力

  责任编辑/向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