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杜天麟:《贵州日报》助推我更上一层楼 | 创刊70年·我与《贵州日报》征文





  缘份,是人生旅途中难得而又值得回味的一种幸福。我与《贵州日报》结下了一段终生难忘的不解之缘。往事历历在目, 生活好像刻意让人在某种轮回中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 并唤醒那早已沉睡多年的记忆。总会忽然想起某件事或某个人,甚至,一些简单的由头都能将你从几乎快要遗忘的往事中打捞起来……


  由于积极的参与感及奋进心使然,更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曾以文学知识为经,以历史知识为纬,数次以自己收藏的货币为题材,有感而发地陆续在《贵州日报》等相关刊物上,撰写并发表文章。这实源自于我最早向《贵州日报》投稿并录用“我国货币的变迁”(1987年11月20日)和“古币琐谈”


  (1990年7月14日)那两篇文章的动力,更得益时任编辑饶鹏飞老师的殷切勉励。


  随着《贵州日报》与时俱进的改版和推陈出新,精彩纷呈而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更是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哲理性一体,寓教于乐地为人们开启了一道信息共享的大门。由衷地感谢《贵州日报》为我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且让我受益匪浅。


  这不禁使我油然地联想起清代诗人袁枚在《过洛阳·问牡丹》的诗句里,发出“花浓洛下种应真,我却来时不是春。到耳尽夸颜色好,未开先赏断无人”的怅然喟叹。此诗写花寄人,哲理盈篇,给人启迪,发人深思。因为,只有悉心地培护才吐露尖角的小荷,使之在适度良好的环境中,成长为根茎粗壮的蓬莲。这更是体现了编辑在“识才贵在未显时”的一种负责心和对作者为之付出的尊重。由是,便有了一种寒冬围炉的暖意及亲切。


  文/杜天麟

  刊头制作/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吴浩宇

  文字编辑/邱奕

  视觉实习编辑/王涛

 责任编辑/胥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