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脱贫攻坚·村村道】发展生态旅游 助推乡村振兴 ——黄平县重安镇天堂村描绘出山青民富新画卷

  深冬时节,走进黄平县重安镇正在打造的八道拐田园综合休旅游景区,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热带植物园基础设施整体完工,景区种植20亩的百香果还绿绿荫荫,还有少量的树桩玫瑰迎风绽放。




  今年以来,重安镇天堂村党总支把打造金风山旅游景区和八道拐田园综合体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平台,通过调整农村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组织方式,积极探索休闲旅游、田园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发展模式,在八道拐田园综合体打造亚洲植物花卉观赏园、百亩花卉观赏区、精品水果采摘园、儿童游乐园、苗族和革家人民族歌舞风情园等观光景点,形成了产品独特、景观各异、园区相连、宜摘宜游的“乡村公园”,为当地农民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景区的打造,将引导和带动重安镇的大石、天堂、望坝、苗圃、魏龙塘、五福、朗木、安江等周边村寨的水稻玉米传统农业向“瓜果蔬菜一体化”转型,以“田园综合体特色农庄”“原生态蔬菜林果”为载体,建成以红不软桃、青脆李、百香果、抽柚子为主的精品水果、蔬菜基地,打造成集农耕文化体验、鲜食果蔬采摘、苗革民族风情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精品园庄。




  八道拐田园综合体建成后,除了漫山遍野的果林花海外,还有精心打造的儿童水上乐园,山庄集休闲观光、采摘、餐饮娱乐为一体,其优雅的环境和良好交通区位,成为了城郊休闲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天堂村党总支书记沈成义介绍,该田园综合体项目具有完备的硬件设施,投入500多万元打造的5公里的步道、生态厕所、生态停车场、2800平方米的热带植物观赏园、1500平方米的热带植物培植园初具雏形,另外,还种植有紫花木、松柏树、木槿等20多种植物,形成了四季常绿、月月有花的景观效果。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让此地变成一片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态之地、休闲之地、富庶之地,成为黄平县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展现乡村振兴优良样本、不断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载体。




  借助该村打造的金风山旅游景区,种植经济兼观赏作物等,发展传统的稻田养鱼、优质水稻、本地糯玉米、外地精品瓜果为主的现代农业,扩大合作社经营范围,把金风山旅游景区和田园综合体两地连接起来,积极发展远景观光、休闲旅游、乡村民族文化、农业公园等项目,给当地农民带来稳定就业和可观的经济收入。


  沈成义初步算了一笔账,“金风山旅游景区和田园综合体景点所覆盖的茅坪、天堂、魏龙塘、大石、五福、朗木等村生产的杨梅、蜜桃、李子、香瓜等鲜果年销量可达200多万公斤,蔬菜年销量可达300多万斤。”




  天堂村天龙专业合作社魏道平理事长说:“通过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土地、资金的整合使天村产业结构发生质的变化。目前合作社在八道拐景区已经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通过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发展乡村旅游,让农民从土地中获得了红利。我们村将通过‘村集体+三变+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形成一产靠种养业脱贫、二产靠加工业提升、三产靠休闲农业致富的融合发展模式。”


  天堂村村委会主任张明告诉记者,“天堂村突出生态为本,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山水林田路村一体治理,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系统推进。金风山旅游景区和八道拐田园综合体投入运行后,整个园区年接待游客达2万余人次,年收入500万元以上,同时还可带动周边的五个村520户贫困户2170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金凤山景区年接待游客人数将达3万人次以上,纯收入可达到800万元。到时,整个景区形成村在林中、人在绿中、山水相依、处处和谐的发展格局。



  天堂村按照土地现状不变、生态风貌不变、农民主体地位不变的“三不变”方式,遵循因地制宜、共生共享、资源内生、产融联结的原则,导入生态农业、旅游体验、健康养生、民族文化传承、特色种植等多种产业,挖掘天堂村所在重安镇政府所在地的各种资源优势,延伸公共服务,推进天堂村旅游业“全景、全业、全时、全民”发展,推动旅游业与农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带动第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锦焘 通讯员 吴忠寿

责任编辑/周梓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