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脱贫攻坚•村村道】沿河大土村:组组通铺就幸福坦途

  冬日的沿河,村落里充满了活力。行走在晓景乡大土村通村路上,两旁的苍松挺拔而立,田间地头到处是村民忙碌的身影。摩托车、货车、小轿车不时穿梭在新修建好的“组组通”公路上,让山村热闹不已。


  这“热闹山村”,过去也曾是苦贫之地。放在几年前,山乡路上轿车跑绝对是稀罕事。


“组组通”公路与绿树相得益彰,处处成景。.jpg

大土村“组组通”公路与绿树相得益彰,处处成景


  沿河地处武陵山区,大土村是县里典型的深度贫困村,山高林密、土地贫瘠、位置偏僻、出行不便。几年前,村民大多住着木房,村里只有几条横七竖八的泥巴路。


  “我们村耕地坡度大多在25度以上,产业基础薄弱,交通更是制约村庄发展的最大因素。”陈廷西和其他村民一样,受交通的制约,想干一番事业却难展拳脚。


  由于道路不通畅,与众多贫困村类似,大土村的村民纷纷外出务工。修一条通到家门口的路,是村民们多年的梦想。


  乡亲的盼望,就是工作的方向。跟随全国精准脱贫的脚步,2016年以来,大土村按照脱贫规划要求,先硬化了进村路13公里,为乡村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自2017年8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农村公路“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实施方案以来,沿河抢抓机遇,以“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交通先行”为统领,深入推进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用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得益于“组组通”大决战行动,大土村充分整合各方资金,扎实推进“组组通”公路建设,全村30户以上4个自然村寨已实现“组组通”公路,极大提高了群众出行的便捷度和通畅率。


  路通了,村民们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通路后,陈廷西“因地制宜”,在公路旁经营了小卖部,每天有近千元的毛利润。


  “以前去乡里的街上买东西,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现在路通畅了,打一个电话,批发商不到半小时就送货上门。”陈廷西自豪地说,国家政策好,让大土村从曾经交通闭塞的村寨变成了如今组组通硬化路、家家通联户路的村寨,日子越过越幸福了!


  路通产业兴。“组组通”公路不仅给大土村村民带来出行和生活的便利,更带来了产业的发展。大土村依托坡地走势,投入资金16万元实施空心李种植、投入资金30万元发展蛋鸡养殖,与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山乡巨变,交通先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让大土村村集体经济得到了长远的发展,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4年的47户117人减少到现在的7户2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4.6%。


  如今的大土村,“产业基础薄弱、出行不便”已渐渐成为历史,随着“组组通”公路的通畅、产业路的建设、联户路的完善,也深刻改变着大土村山高林密的地理格局,补齐了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条条大道让大土村群众奔向小康路、幸福路。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葛永智

责任编辑/胡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