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陈光凯:永不懈怠的追求 | 创刊70年·我与《贵州日报》征文





  讲述人陈光凯,现供职于六枝特区委组织部,喜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心情,时有作品在地方报刊、杂志发表。


  我爱读《贵州日报》,是从1995年冬季的一天开始的。那时我在一个边远的民族乡工作,这个民族乡交通落后,经济不发达,没什么可供娱乐的。在这里工作的干部,精神生活方面都较匮乏。依稀记得那天傍晚,我们平时几个要好的同事邀约起到乡政府附近一个朋友家作客,因吃饭时喝酒多了,加之夜空飘着雪花,就没回寝室,在朋友家休息。朋友安排我住在他家厨房隔壁的房间休息,这房间四面墙和楼顶都用报纸糊得密密实实,空间虽小却也温馨。夜深了,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找本书来催眠,可房间里没有什么书。当我侧身面对墙强迫自己入睡时,突然墙上糊墙用的一张《贵州日报》进入了我的眼帘,有篇散文像磁石般紧紧吸住了我的双眸,我全神贯注地读起来,慢慢地咀嚼,越读兴趣越浓,越嚼越有味道,读着嚼着不知什么时候就进入了梦乡。


  此后,我爱上了读《贵州日报》,每逢星期三赶场天送报的邮递员来,我就会尾随上乡党政办公室。先下手为强,我抢先把送来的报纸翻个遍,找出《贵州日报》,带回寝室,放在书桌的抽屉里,慢慢捧读。


  那时,找份《贵州日报》来读是件稀罕的事,如今无论走进哪个单位部门,办公室里的报夹上都会挂着厚厚的一叠《贵州日报》。若不想读纸质版,无论在何地,只要打开手机,百度一搜索《贵州日报》电子版,想读哪期哪版就读哪期哪版。


  《贵州日报》内容丰富,时代感强,信息量大,透出满满的正能量,涵盖政策理论、时事新闻、科学文化及文艺作品等诸多方面。


  读《贵州日报》,更重要的是可以开阔视野、提升涵养、愉悦心情、指导工作等。记得有一次我乘车到市里学习,在车上买了份《贵州日报》来打发时间,读到一篇有关行业协会助推农业产业发展的文章。当时觉得这篇文章对当地农业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学习结束返回乡里后,我立即入村指导动员乡辖区内的茶叶种植户拢在一起成立了当时六枝第一家茶叶种植行业协会,规范统一了当地茶叶种植、管理、加工及销售模式,在当地率先走出了“产加销”一条龙服务的茶叶发展路子,2005年成立的协会因成绩突出得到了中央财政部、中国科协的表彰。


  自从爱上读《贵州日报》后,我的日子过得越发充实,脑袋也更加灵光起来。


  2000年初的一天,我心底涌起了写作投稿的念头,以后的日子,我白天工作晚上写作,新闻、诗歌、散文等都写,有了满意的作品就跑到几十里外的邮政所,小心翼翼地把作品叠进信封,给《贵州日报》投稿。那时共寄出10余篇作品,篇篇如石牛入海音讯全无,我心灰意冷,认为自己不是吃这碗饭的,决定辍笔。然而一天中午,有位文友对我说,写作是件辛苦的活路,要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循序渐进,先在地方报上亮亮相,再向《贵州日报》这类大刊物投稿。朋友的话如同醍醐灌顶,我又提起笔,奋力爬行在文学的“深山野林”里,把写好的作品隔三岔五投向《六盘水日报》《乌蒙新报》等地方报刊。


  今年6月的一天,我浏览六枝作家微信群,发现《贵州日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启事,于是立即在U盘里找出不久前写的一篇散文“换车”修改润色,然后投送给了指定邮箱,1个月后,我收到编辑老师发来的信息,说我参与2019年多彩百姓大舞台“我的祖国·献礼新中国70周年征文”活动的来稿已在天眼新闻客户端文化频道推出。当时我欣喜若狂,立即在手机上下载“天眼新闻”搜索阅读,并认真与原稿比对,热心的编辑帮我修改了标题,修改了文章两处不通顺的词句,使文章生色了不少,文眼也升华了。


  捧读《贵州日报》,像是与一位智者亲切交谈,又像倾听一位老师的谆谆教导。通过阅读《贵州日报》,充实和提升自己,是我永不懈怠的追求。


  《贵州日报》创刊70周年系列活动之——我与《贵州日报》征文”启事(点击查看)

  文/陈光凯

  刊头制作、相框设计/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吴浩宇

  责任编辑: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