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不朽的“得意之笔”——《伟大的转折》观后感

  对于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毛泽东1960年对来访的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谈到:“四渡赤水是我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对战役中毛泽东出神入化的军事指挥艺术赞叹不已,他用诙谐而逼真的语言描述:毛泽东运筹帷幄,计胜一筹,蒋介石活像“巴甫洛夫训练出来习惯于条件反射的狗”一样,毛泽东要他怎么样,他就怎么样。


  近日正在中央广播电视台一频道黄金时段的热播的,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连续剧《伟大的转折》就浓墨重彩地呈现了这场经典之战。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从遵义向赤水挺进,拟在四川宜宾、泸州之间北渡长江,与川陕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会合。国民党蒋介石调集40万兵力进逼遵义地区,对3万红军实施合围,企图歼灭中央红军于长江以南、乌江以北的狭窄地区。影片比较清晰地演绎了1935年1月下旬,红军迅猛进抵赤水、习水县境后,与川军在青杠坡一带激战,敌我双方均伤亡重大。毛泽东和中革军委审时度势,命令红军主动撤出战斗,在土城、元厚(猿猴)一带一渡过赤水河,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2月9日左右,红军在云南扎西地区集结,鉴于蒋介石军队四面逼近,红军当机立断,决定暂缓执行北渡计划,掉头东征。于2月18日至21日在二郎滩、太平渡、九溪口二渡赤水河,直捣桐梓县城,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城,歼灭和击溃敌军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利。红军为了在运动中捕捉战机,从遵义兵分三路进入仁怀,3月16日在茅台三渡赤水河,进入四川古蔺县境。红军佯作北渡长江姿态,敌军急调各部围堵。3月21日晚至22日红军出敌不意回师东进,从二郎滩、太平渡、淋滩四渡赤水河。红军兼程南下,再渡乌江,逼近贵阳,急进云南,佯攻昆明,后巧渡金沙江。至此,红军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之战打破了蒋介石妄图在川滇黔围歼红军的计划、取得了红军战略转移中从被动走向主动的决定性胜利。四渡赤水的胜利是党和红军实现伟大转折在军事上最重要的标志。


  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充分显示出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军事战略思想。战役中毛泽东始终坚持“不打固守之敌”,不与敌人拼消耗,保存红军有生力量的原则,“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不仅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根据瞬息万变的战机正确分析战争态势和敌我力量对比而作出得正确果断的战略决断,也始终彰显了他临危不惧、镇定从容的卓越风范。连续剧通过指挥打仗,特别是鸡鸣三省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等党内正确开展思想斗争的叙述真实再现了毛泽东在危局中坚持真理,理论联系实际,运筹帷幄,领导能力更加成熟,逐渐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四渡赤水战役不断取得胜利,他在党和红军中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


  观看《伟大的转折》,大家对四渡赤水战役之所以取得胜利会有许多思考。我认为关键有以下几点:关键之一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遵义会议解决了党和红军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及时制止了“左”倾军事错误指挥局面,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进入中央政治局的领导核心,并参加军事行动的指挥工作。毛泽东实事求是地结合客观实际和战势发展变化,站在战略上的高度,发挥其超高的军事才能,带领红军走出困境。关键之二是红军指战员体现坚决的革命纪律性,服从指挥、英勇善战。在四渡赤水复杂的战争环境和激烈的战斗中,红军将士顾全大局、勇于牺牲,不折不扣服从指挥,充分展现出红军战士不畏强敌,顽强拼杀,直至为胜利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就是这样,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人民军队众志成城、上下团结如一人,攻坚克敌的优势。关键之三是情报工作发挥了卓越的作用。军委二局侦听各路军阀及国民党中央军的电报,破译了敌人密电码,按毛泽东的说法,有了二局的侦听工作,我们就像提着灯笼走夜路。曾希圣、钱壮飞领导的军委二局就是党中央的“千里眼”、“顺风耳”。此外,中共贵州省工委地下组织成功窃取了敌人的密电码、军事地图、地空识别标志等情报,这让红军对蒋介石的军事部署和军事行动了如指掌。关键之四是各族人民的支持拥护是四渡赤水战役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片中 “毛泽东陪着患病的乡亲治病,亲切地照顾乡亲们吃药”、“红军龙思泉救护老百姓”等故事展现了红军与人民的真情。当地百姓为了支持红军,除了积极救助和掩护红军伤病员以外,还积极为红军带路、提供情报、赶制服装鞋袜、抢修枪炮、抬担架等等。四渡赤水战役中,当地人民群众找渡船、献门板、砍毛竹、搭浮桥,帮助红军南渡乌江,四渡赤水。这一幕幕情景体现了党和红军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令人感动。


  “四渡赤水出奇兵”,广大观众看完《伟大的转折》一定会有真切的了解。它使国民党蒋介石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彻底破产,是党和红军“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不朽的“得意之笔”将永久留存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中,同时作为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传世,为后人敬仰。


  (责任编辑: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