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四力四全蹲点】谷陇镇系列报道⑤ 一个加工厂:留守妇女年创千万产值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方亚丽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在谷陇镇,一家服装工厂将承担800人的就业目标,而当800人全部上岗后至少将为这家工厂带来3000万的年产值。


DSC_6910.JPG

忠源服饰的员工正在加工服装


  返乡创业 政策好


  连续几个月来,这家服装厂的订单一笔接一笔,即便今年往后不再接新订单,目前的量也足够做到年底。


  生意的红火却让老板杨忠明喜忧参半。


  “我自己从事服装行业30来年了,之前一直在沿海一代打拼,一直在等回家的机会。”杨忠明是黄平县谷陇镇人,2018年3月在谷陇镇招商引资的背景下成立了贵州忠源圣服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忠源圣服饰)。


微信图片_20190809105450.png

老板杨忠明像记者展示自己生产的服装


  在政策的推动下,忠源服饰第一期由政府投入的启动资金500万很快到位,并于5月建成5000余平方米厂房。


  利用自己多年在沿海城市工作积累的资源,杨忠明与之前打交道的一名浙商老板签订了一笔37万件棉衣制作的大单,产值800多万元。


  谈生意的同时,杨忠明也在组建自己的技术团队。


微信图片_20190809105526.png

忠源服饰的员工正在加工服装


  杨一帆,杨忠明最先找到的合伙人。


  “我跟他是一个家族的,以前也曾是同事,他技术管理能力我都是清楚的。”杨忠明说,在与杨一帆谈到回乡创业时,杨一帆一口便答应了。


  “家乡过去太穷了,我们在外好点了,就想为家乡出一份力。”杨一帆现在是忠源服饰的厂长,从来料生产到质量把控,他都一丝不苟。


  有了好的管理者,质量创新上也不能落下。针对不同服装的制作,杨忠明又从外省请回几个老师傅专门培训本地工人。


微信图片_20190809105508.png

杨忠明从福建请回来的技术师傅正在尝试技术创新


  创业初期,杨忠明和杨一帆常常忙到凌晨。


  “前期的培训要盯,从浙江来的单子都是外贸订单,也有不少事项要熟悉。”杨忠明说,大概半年后忠源服装才慢慢步入正轨,凭借第一批质量不错的服装,在圈子里找他加工的人越来越多,仅去年半年他的产值已达千万。


  “企业的成功,营商环境很重要。”杨忠明说,为了推进他服装厂项目落地,谷陇镇专门成立了转班,有直接领导对接他生产中遇到的各项问题。


  订单不愁,环境良好,杨忠明担心的是就业人数跟不上企业发展。


  门口就业 环境优


  在距离忠源服饰生产车间不到3公里的谷陇镇大寨村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6层楼联排,青瓦白墙的小区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清晰明朗。


  顺着以苗族元素设计的大门进入安置点,一块公告拍上还张贴着忠源服饰的招工简章。


微信图片_20190809105420.jpg

山凯村村民龙英从事服装制作20年了,没想到有一天在家门口就能做自己熟悉的事情


  “我们落地的位置也是为了解决搬迁户的就业问题,但现在工人数量远远不够。”杨忠明说,忠源服饰落地后很快便招到100多名工人,但由于青壮年基本外出,一时间他们的招工陷入困境。


  “‘十三五’期间规划易地扶贫搬迁5416人,目前,全镇完成搬迁入住1119户5457人,超额完成任务。”黄平县统战部部长、谷陇镇党委书记林乾礼说,为激发青壮年回乡创业就业的激情,安置附近逐步建起谷陇苗族文化旅游服务饮食、银饰、服饰“三街”商业区,同时建设香菇培植基地、服装加工厂等产业项目,至少能为安置点提供就业岗位1257个,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


  “在城镇发展建设中,有了稳定的产业,人自然而然会回流。”林乾礼说,为解决杨忠明的招工难题,项目专班将招工范围扩大到各村寨。


微信图片_20190809105454.png

忠源服饰的员工正在加工服装


  几个月前,龙英从10多公里外板细村来到忠源服饰,生产车间为她提供食宿,刚好自己的孩子孩子镇上读小学,她自己还有20来年从事服装生产的经验,每个月计件下来拿到手上也有3000多4000块钱。


  “看到村里招工,就赶紧报名了,这里有这个工厂还是好,周末就跟小孩一起回村里,平时住这里还能照顾他。”龙英说。


  就在龙英工位旁边有一个与她同名的小龙英,她家所在的山凯村离生产车间就10分钟车程,她刚来一个多月,经过培训学习后也能拿到2000多块钱。


微信图片_20190809105505.png

忠源服饰的员工正在加工服装


  在生产车间靠里的位置空着几条生产线,这是忠源服饰为扩大招工准备的。


  “我们的员工95%都是留守妇女,为了家里的老人与小孩不能外出打工。”杨一帆说,他们的目标产值是在3000万以上,至少需要600个工人,而车间二期建完后可容纳800人。


微信图片_20190809105458.png

忠源服饰的员工正在加工服装


  产品制造 创意佳


  走在宽敞的生产车间里,只见工人们手上都配备有一台缝纫机器,在他们旁边,堆放有大衣、寸衫、羽绒服等不同类型的服装,每一个人都着手不同的工序。


  摆放在成品区的一筐羽绒背心,是杨忠明要给记者重点介绍的产品。


微信图片_20190809105522.png

龙英像记者展示她的生产成品

龙英像记者展示她的生产成品


  “背心内有一块芯片,靠近胸口往下的位置是一个口袋,用来放充电宝的,衣服里有根数据下,连上就会自动发热。”说话间,杨忠明将背心穿到身上展示起来,“在温度过高时,就会自动断电”。


  这款“背心充电保暖卫衣”是杨忠明为企业下一步发展做的引线。


微信图片_20190809105444.jpg

记者体验忠源服饰的创新产品


  “不可能一辈子靠代加工,我们要发展壮大,创品牌是一定的。”杨忠明表示,实现自主品牌,重点是做好订单产业链的完善,只有高端成品做样本,才能更好实现自主创新。


  为此,忠源服饰在计划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逐渐探索新的生产技术与工艺,将有创意的想法植入服装生产中。


微信图片_20190809105501.png

忠源服饰的员工正在加工服装


  “我们鼓励员工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改进或创新。”杨忠明说,为激励员工的创新激情,忠源服饰还专门设立了奖励机制。


  如今,忠源服饰除了承接服装、民族服饰、文件包、鞋业等加工制作外,还提供产品设计服务。


  “无论是单品衣服,还是组合毛衣,我们都能生产。”杨一帆说。


  “现在产品主要销往浙江、福建、深圳、江苏等省,在转销到南非、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杨忠明说。


  除了在产品上创新外,杨忠明认为体制管理创新也是他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DSC_6907.JPG

忠源服饰的员工正在加工服装


  “在企业发展史上,每一次技术创新都伴随着管理创新,每一次管理创新都表现为知识在管理中更广泛的应用以及管理进一步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杨忠明说,通过管理创新,重新整合人才、资本、科技等要素,使各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得到优化,企业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从而为企业持续创新奠定了基础。(责任编辑: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