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脱贫攻坚地方行】谷堡镇有个致富宝贝“7不够”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程星


  7月25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贵州省委网信办承办的“脱贫攻坚地方行”看贵州线下走访活动走进修文县谷堡镇。


  “我们种植猕猴桃,已有31年历史。”据谷堡镇镇长陈万兵介绍,谷堡镇早在1988年就开始种植猕猴桃,当年种植面积近2000亩,从此拉开了修文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序幕。


  如今,谷堡镇已成为修文猕猴桃的核心产区,也是国家出口猕猴桃示范基地。全乡猕猴桃种植达6.4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的36%。其中,有16家猕猴桃公司,42家猕猴桃合作社,58家猕猴桃微型企业,100亩以上的猕猴桃种植大户35户。


微信图片_20190725215843.jpg

谷堡镇是修文猕猴桃的核心产区


  村民黄良华是镇上的种植大户,家里100多亩猕猴桃,去年卖了60多万元。他告诉记者,自己曾在浙江务工18年,最艰难的时候一个月工资只有200元。


  “外面的生活不容易,”2009年,黄良华带着多年的积蓄回到老家,在政府补贴苗木、架材的惠民政策下,开始种植猕猴桃。“政府指导种植、管护,还引进公司统一销售”,在修文县发展猕猴桃产业的大背景下,黄良华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盖了新房买了轿车,还在县城购置了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

微信图片_20190725215917.jpg

种植大户黄良华接受媒体采访


  猕猴桃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管护和采摘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有效带动当地百姓就业。在黄华良的猕猴桃园里,忙碌的时候就需要100多人打理,每人每天务工费120元。


  在谷堡镇猕猴桃基地上,随处可见高高的白色架子——这些检测设备将通过大数据赋能猕猴桃。

微信图片_20190725215858.jpg

修文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的监测设备


  通过对温度、湿度、风速、光照强度等数据的采集,修文县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对猕猴桃的生长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安全可预警、源头可追溯。


  对于大数据给猕猴桃带来的“好处”,种植大户黄林深有体会。他曾经吃过管理不规范的苦头,“6吨果子的味道异常,商家退货,让他一分钱也没收回”。


  如今,大数据的“守护”,成为谷堡镇猕猴桃品质的“保证书”。这里出产的果子供应给修文县的7不够、米小猴等品牌,出口到俄罗斯、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等国家。


  大数据带来大智慧,造就大产业。谷堡镇通过“大数据+猕猴桃”发展产业,共涉及4128余户农户。其中,带动2000余户贫困农户,5700余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责任编辑:张莹 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