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贵州最牛“红色特工”冷少农,一纸情报抵百万雄兵

微信图片_20190715095506.jpg


    编者按:在全省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之际,中国党刊网/领导者客户端开设《红色传承人》专栏,寻访革命前辈的后人、红色故事见证者、党史研究工作者等,听他们讲述当年的红色故事。从这些革命前辈身上,我们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激励我们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今日推出中共隐蔽战线杰出代表,中共历史上最杰出的“红色特工”之一,贵州骄傲——冷少农。


监制 袁燕 

策划 骆明 李莹莹

文/音频/海报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周文君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WX20190712-165230@2x.png

点击图片,听冷启中讲述祖父冷少农的革命故事。


  25岁投身革命,33岁牺牲,87年前,一位革命先烈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他是中共隐蔽战线杰出代表,也是中共历史上最杰出的“红色特工”之一,更是贵州的骄傲,他的名字是冷少农。


  从冷少农的长孙冷启中口中,记者发现,冷少农短暂而壮烈的一生,似乎跟“纸”结下了不解之缘。


WX20190712-113657@2x.png


烈士证书.png

冷少农的烈士证书


  一纸情报,抵百万雄兵


  “利用自己与何应饮是贵州同乡的关系,祖父打入国民政府高层,先后任训练总监部部长、军政部部长何应钦秘书,成功取得其信任,开始了他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的潜伏生涯。”说起“一纸情报”,冷启中慢慢回忆起祖父的革命故事。


  冷少农生于贵州瓮安县城南冷家堡一户清寒的农家,17岁在亲人的资助下考入贵州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8年,与贵州省立农林学校、贵州省立二中合并升级为省立贵州大学)。1923年法律本科毕业后,先在《民意日报》当编辑,后到贵州筹饷局任职。“因为这两份工作不能实现祖父救国济民的理想,违背了当初立志用法律武器解决社会问题的初衷,祖父便放弃了当时令人眼红的‘铁饭碗’。”冷启中说,1924年底,祖父冷少农便回乡寻机参加革命。


yht_dyl_2006959925_1.jpg

冷少农的学历证书


  1925年2月,冷少农之子冷德苍出生。“祖父很高兴,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没有留下来享受安稳的生活。”冷启中告诉记者,那年秋天,冷少农怀着一颗拯救苦难中国的伟大抱负,舍小家顾大家,告别了母亲、妻子和不满半岁的儿子,前往当时革命形势较好的广州。


  到了黄埔军校后,冷少农与周恩来相识,并被安排在政治部担任周恩来的办公室秘书。从此,他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开启了革命征途。经周恩来和周逸群介绍,冷少农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东征胜利后,他在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任周恩来的技术书记(军事秘书)。


  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共的工作被迫转入地下。冷启中说:“祖父用他打入南京国民政府军政要害部门的特殊职务作为掩护,搜集了大量国民党的军事机密情报。”


  1930年10月,蒋介石准备调集10万兵力,对以江西南部地区为中心的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企图摧毁中央苏区根据地,消灭红一方面军的主力。时任国民党军政部少校秘书的冷少农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立即将“围剿”计划通过秘密渠道送到了中央苏区最高领导人的手里。


  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由于冷少农及时提供的一纸情报,毛泽东、朱德及时做出正确的战略战术决策,指挥红军英勇作战,从1930年11月到1931年7月,共战胜比红军人数多达三到十倍的强敌,粉碎了敌人的第一、第二、第三次“围剿”,避免了红军面临的挫折,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怀着一颗赤胆忠心,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冷少农与敌人巧妙周旋,出生入死,取得许多机密情报。此外,冷少农还在敌军内部和大学生中秘密发展中共党员,组织营救被捕的中共党员同志,恢复被破坏的中共南京市委。“祖父参与策动兵运,工运和学运,组织‘反帝大同盟’和‘革命互济会’,可以说为中国革命倾注了毕生心血。”冷启中说。


yht_dyl_2006828161724_1.jpg

W020190710429611184406.jpg

冷少农家书(部分)


  两封家书,述革命初心


  一封家书,是写给母亲的。14页泛黄的信签纸,5000字的家书,不仅写满了这位革命先烈的心路历程,更渗透着对那段历史的特殊记忆。


  “我要使他们个个都有饭吃,都有衣穿,都有房子住,都有事情做。这样的事情是一件最大而又复杂的事情,我要这样干,非得把全身的力量贯注着,非得把生命贡献……我干的事情是一种危险的事情,生命保得几时,自己都不知道,行踪自然是没有一定,更说不上回来不回来了。”念着祖父家书中的这几句话,冷启中有些哽咽地说,家里曾几次写信催促祖父回家,他也没有回。太祖母(冷少农母亲)非常着急,以为祖父在南京贪图荣华富贵,忘了家中的妻儿老小,于是写信骂他“不忠不孝,忘恩负义”。冷少农一边要安慰亲人,一边要把自己的理想抱负说清楚,所以就写了这样一封长信。


  冷启中说,冷少农牺牲后,隐瞒了12年,太祖母才知道这个噩耗。“但当得知祖父是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后,太祖母原谅了他,并以他为骄傲。”


  另一封家书,是写给儿子的。冷少农离开家时,冷德苍才5个月大。或许是知道自己身处龙潭虎穴,从事无比凶险的情报工作,随时都有可能牺牲,自己也等不到儿子长大,在离开家的第6个年头,冷少农给儿子写下了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信。“希望你好好努力,以期无负于家庭,无负于社会……我之爱你,是望你将来为一极平凡而有能力,为一般劳苦民众解决不能解决之各项问题、铲除社会上一切不平等之人物。”那是1931年1月8日。冷少农不会想到,一年之后,他将与家人永别,从此天各一方。


  1932年3月,由于叛徒出卖,南京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冷少农身份暴露被捕入狱;6月9日,他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那一年,冷少农33岁。


  从25岁离家投身革命,到33岁牺牲,冷少农没有回过家,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家人。然而,他却是至善大孝的。正如冷少农家书中所说:“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的去为他们努力……”


  冷启中说,家里一直把祖父的家书作为传家宝和家风来传承。虽然祖父与父亲并未谋面,但太祖母一直用家书来教育父亲,后来,父亲也用家书教育他们。“一个人除解决自身的问题而外,还须顾及到社会人类,而且个人问题须在解决社会人类整个的问题中去求解决。”祖父心中的这句话,一直深深印在冷启中的心里,激励着他前行。 


  记者手记:冷少农的“一纸情报”,记录着时代气息,是那段血与火的历史见证,让我仿佛看见了革命先驱们壮烈的背影;而他的“两封家书”,镌刻着家庭温情,是顾大家舍小家的高尚情怀,让我似乎听到了慈母盼儿归的急切之声。


  纸短情长,是震撼,更是力量!是初心,更是铭记!


冷启中1.png

冷启中讲述祖父冷少农的革命故事 周文君 摄


W020190707487153841085_600.jpg

冷启中在冷少农烈士故居。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梁晓琳 摄


  讲述人冷启中简介:冷启中是冷少农烈士的长孙。2015年,冷启中、冷红松父子被遴选为全国雨花台烈士家属的唯一两位代表,参加缅怀雨花台英烈的互动。2016年,冷启中、冷红松被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聘为烈士亲属宣讲团成员。现任黔南州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思想道德教育特聘专家。退休前,在本地从事教育教研和教师培训工作,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国学院大学专家委员会研究员,本人业绩入编《全国优秀教师词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等。全国教学科研优秀教师,曾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退休后的冷启中,依然潜心于教育事业,主编了18万字的专著——《教师必备的十大职业精神》,并被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为教师提高素质培训的教材,在全国发行。


  微信图片_20190715094653.jpg

(长按海报,识别二维码听故事)


  (来源:中国党刊网 责任编辑: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