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威宁:“四看法”把脉 开出精准扶贫“处方”

01_01_2882.jpg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谢朝政


微信图片_20190715074019.png

  数据快闪


  2018年,威宁自治县减贫1.3万户6.4万人、3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105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的11.4%下降到6.7%。



  7月9日中午,威宁自治县迤那镇五星社区二组,74岁的老人张开举把水泥院坝打扫得干干净净。院坝边,豆藤缠绕在栅栏上,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风,看上去很是养眼。


  “老张,你们家该得的精准帮扶政策得没有?”张开举转过身,看到迤那镇党委副书记、五星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仁兵带着两名社区干部朝他家走来,人未至,声先到。


  “该得的帮扶都得嘞,两个娃娃读书的教育扶持都得,政府补助我5万块钱修了4间新房子,补助我买了头能繁母牛,前不久刚刚下崽,政府还把我们一家四口纳入低保,生活不愁。”


  2016年初,年已古稀的张开举向社区写申请,由于结婚晚,两个儿子一个上大学一个读高中,年岁大加上体弱多病,他和妻子无力支撑孩子读书,特向社区申请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01_01_2910.jpg

李仁兵(右一)到贫困户张开举(右三)家走访


  接到申请后,李仁兵立即带领村干部到张开举家走访,按照精准识别“四看法”,对他家的情况进行识别:两间小瓦房;张开举年逾古稀,妻子年过花甲,无劳动力;大儿子读大学,二儿子上高中,需要扶持。“精准识别后,我们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通过,社区公示,镇政府核查公示,县里公示,张开举一家被列入精准扶贫对象。”李仁兵介绍。


  社区根据精准识别情况,给张开举家开出精准扶贫“处方”:房屋不安全,争取5万元的危房改造项目;不得劳动力,全家四口人全部纳入民政兜底,争取5000元补助买一头能繁母牛,这个劳动力差点都可以发展;娃娃读书,该享受的教育扶贫政策一项不落。


  “把脉”精准,“处方”精准,张开举家的贫困“顽疾”逐渐被清除。“他家大儿子上大三,小儿子马上进大学。等两个孩子毕业,他们家的贫困问题将被彻底解决。”李仁兵说。


  “精准识别,是精准帮扶的前提和基础。”李仁兵介绍,为大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3年,五星社区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社区干部到老百姓家算账,一户人家算了几天都算不清楚。问题在哪里?“有些老百姓不讲实话,他们的有些收入干部无法掌握。”李仁兵一眼看穿要害,“账算不清楚,识别怎么精准?”


  李仁兵经过思索,认为应该从房屋、土地和产业、劳动力、学生读书等几个方面估算群众收入情况,这一方法得到大家的认同,经过总结细化,形成了精准识别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


  一看房。从住房条件、人均住房面积、出行条件、饮水条件、用电条件、生产条件等方面来看农户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估算其贫困程度。


  二看粮。从人均经营土地面积、种植结构、人均占有粮食、人均家庭养殖收益等方面来看农户的土地情况和生产条件,估算其农业收入和食品支出。


  三看劳动力强不强。从劳动力占家庭人口数、健康状况、劳动力素质等方面来看农户的劳动力状况、劳动技能掌握状况和有无病残人口,估算其务工收入和医疗支出。


  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从就读情况、教育支出、教育负债、教育回报等方面来看农户受教育程度和在校生现状等,估算其发展潜力和教育支出。


  “用‘四看法’“把脉”,2014年年初,全社区精准识别出134户438名扶贫对象,无一人提出质疑,老百姓都赞同。”李仁兵说,社区根据精准识别情况,按照“六个到村到户”和“五个脱贫一批”政策,按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原则,开出精准扶贫“处方”,对症下药。


  如今,五星社区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已经完善,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发展大棚蔬菜1100亩,露天蔬菜300亩,烤烟200亩,以党参为主的中药材200亩,青储饲料500亩,马铃薯2500亩,以核桃为主的经果林700亩,退耕还林2500亩,产业覆盖所有贫困户。


  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五星社区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438人下降到7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96%,人均收入从5年前的3078元提高到去年年的10550元。“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实现贫困人口清零。”李仁兵信心满满。


  “实施精准扶贫,要从摸清底数入手,做到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才能精准分析致贫原因、精准制定扶贫措施、精准投入项目资金、精准跟进组织保障,而贫困户精准识别‘四看法’进一步完善了贫困户识别机制。”威宁自治县扶贫办主任张海认为,精准识别“四看法”让精准扶贫有的放矢,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得到了老百姓认可,闯出了一条喀斯特地区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随后,威宁自治县迅速在全县推广,用精准识别“四看法”把脉,根据贫困情况因户施策,开出扶贫“处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威宁自治县减贫1.3万户6.4万人、3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105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的11.4%下降到6.7%。


  五里岗街道办事处和平社区1组村民杨选桃一家是2017年用精准识别“四看法”识别出的贫困户,当时他们家的情况是:房屋破旧;有土地但是缺乏发展思路;有劳动力但是找不到干的方法,有力无处使;三个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上高中一个读初中,需要扶持。


  社区根据他们家贫困情况制定帮扶措施,对症下药:争取3.5万元危改项目改善其居住条件;引导他家种早熟马铃薯,收完马铃薯种蔬菜,争取1万元补助资金助其购买两头能繁母牛养殖;对三个孩子进行教育扶持。坐在新修的房子里,杨选桃给记者算起他们家去年的收入账:两头母牛产仔,卖了11600元,马铃薯+蔬菜收入1万余元,做零工收入2万余元,一年收入超过了4万元。去年,杨选桃一家摘掉了贫困帽子。


  记者手记:


  精准识别贫困户,掌握致贫原因,是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的关键。


  如何精准识别贫困户?长期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威宁自治县迤那镇党委副书记、五星村党支部书记李仁兵创新总结出了“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精准识别四看法。


  简单明了,务实管用的精准识别“四看法”,不仅识别出了贫困户,而且掌握了贫困户致贫原因,这有利于制定更加精准的扶贫措施。“四看法”同样适用于脱贫攻坚精准管理,贫困户出列与否,对照“四看法”便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