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初心传家宝】重温“火红年代” 传承“红色精神”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定珲

 微信图片_20190712143109.png

 “《苗岭风云》得带,还有《火红的年代》,对了,《铁道游击队》怎么能少……”7月10日,听闻记者要前往贵州三线博物馆采访,一大早杨再刚就做足了准备工作,整理出自己“传家宝”中最经典的部分来。



  “你看,这就是我的‘宝贝’。”今年58岁的杨再刚,是六盘水市一名红色收藏爱好者,一见到记者,他便迫不及待地要展示自己的“传家宝”。

  随着杨再刚温柔地将他的宝贝慢慢摆放出来,一本本巴掌大的小册子逐一浮现在记者眼前。

  “你可别小看了这‘小人书’,大多还是非卖品,有些更是已经绝版了。”



  原来,杨再刚口中的“宝贝”,正是老一辈人那“火红年代”中的独特记忆——连环画。

  “小人书”学名连环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八十年代到达巅峰,曾是几乎人手一册的“国人必读”。

  “连环画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艺术之花,不仅是老一辈人拾起的文化记忆,也应是传承中华文脉、图说中国价值、弘扬中国精神的载体。”杨再刚6岁便开始收藏各类连环画,50多年来,收藏了超过3000册,其中红色系列有500多册。



  “抗日战争期间,鲁南枣庄的煤矿和铁路工人组织成一支铁道游击队,他们配合山区部队,在临枣线上对日寇展开了英勇的游击战争。”

  “这是一九六二年的故事,通过事实教育和同志们的帮助,厂长转变了思想,最后全厂上下同心协力炼出了合金钢,有力地支援了海军建设。”

  “还有这个是与贵州有关,讲述了解放初期的时候,解放军到达黔东南一带,通过和地方少数民族配合,共同剿匪的故事。”

  ……



  杨再刚一页一页慢慢翻开手中的小册子,带着记者回顾起那个“火红年代”。

  “在我心目中,《铁道游击队》堪称红色经典中的第一套书,是一部汇集了众多名家典型的白描获奖力作,全套10册我都收藏得有。”

  为何要收藏如此多的连环画?



  “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忘,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忘,勇往直前的精神更不能忘……”面对记者的疑问,杨再刚一口气说出三个“不能忘”。

  在杨再刚看来,他收藏的是一种历史、一种记忆、一种传承。

  “传承的是一种精神,我们国家在比较艰苦的岁月里,创造出来的种种奇迹,在连环画里都能直观的体现出来。”

  如今,在杨再刚的影响下,他的侄儿刘双阳也加入到连环画收藏队伍中来。



  “我们这代人没有感受过红色年代的峥嵘岁月,通过连环画,可以看到当时老一辈人敬业、奋斗的精神,不服输、勇往直前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刘双阳说。

  侄儿的支持,给了杨再刚信心。而去年,在六盘水市万达广场做的一个公益藏品展活动,更加坚定了杨再刚想要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的决心,“展出的300多册连环画,被小朋友们围得是水泄不通,直到展出结束他们都还不肯走。”

  “‘小人书’是个宝,青少年不可少。”最近一段时间,杨再刚正在整理归类自己的“传家宝”,接下来,他打算将部分连环画捐赠到贵州三线博物馆。“不能让连环画消逝,这是几代人的记忆,希望能充分利用好当地红色资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责任编辑/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