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长征贵州沿线看今昔】红色基因代代传 长征征程年年新

  • 作者:李卓檬 余光燕 庞博 曾帅
  • 编辑:徐微微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19-07-08 22:03:34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卓檬 余光燕 庞博 曾帅

  纯朴的侗族姑娘蹲在河畔荡涤着衣服,顽皮的孩童时不时地扑腾着水花,岸堤上七旬老翁吸着竹筒做的水烟袋,幽幽的烟草味随着气息慢慢飘溢开来.....走进黎平八舟河风景区,随处都能感受到质朴的民风。


  而八舟河上的两座红军桥,让该景区有别于一般的风景区。1934年12月,红军长征路过黎平上高屯街道少寨村时,为了让红军过河,上少寨村民从家里扛来木头、门板,冒着严寒和红军一块儿连夜架起了这座木桥,人们称之为“红军桥”。80多年后,一座能通汽车的公路桥建成。


  新旧两座相距50米,穿越80多年的历史隔水相望,一脉相承的是桥为少寨600多位村民带来的希望——老桥带来的是胜利的希望,新桥带来的是富裕日子的希望。


  高屯街道距黎平县城15分钟车程,利用“八舟美丽乡村”“八舟河湿地公园”“少寨红军桥”“鸬鹚架”等旅游资源打造集吃住游玩于一体的特色农庄,通过品牌营销和组织活动多种体验、不同选择吸引多种客流。2017年累计接待游客3.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00万元。


  窥豹一斑。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红色基因代代传,共产党人在这里演绎着一部部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描绘着一页页社会发展的华美篇章。


  80多年前,红军进入贵州黎平,在这里召开了黎平会议,揭开了长征伟大转折的序幕,同时也撒下了革命火种。


  “黎平会议对今天的我们有哪些意义?”在黎平会议纪念馆,讲解员每天都要回答这样的提问。“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这几个镌刻在纪念馆正门右侧石墙上的大字便是答案。黎平的城乡新貌就是黎平人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成效。


  “我从小就是听着‘腌鱼和红军的故事’长大的。”贵州佳人食品暨詹老奶佳所腌鱼创始人詹家雨回忆,“外婆和奶奶都描述过1934年冬天,红军过黎平佳所的历史,说得最多的就是,红军意志坚强,纪律严明,是了不起的好人,他们没有吃的也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村民们把佳所最好的东西——腌鱼,送给红军作干粮,红军不肯要,非要付钱给村民!”


  后来,詹家雨创办企业生产侗家腌鱼。创业之初,有人说侗家腌鱼虽然味美但受众少,估计走不出黔东南、走不出侗乡。“我想,红军长征那么难都能完成,让腌鱼走出贵州这点小事都做不到?”詹家雨经常以红军长征精神鼓舞企业士气。正是这份坚持,侗家腌鱼不仅走出了当地,还走出了国门。


  80多年后,为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黎平县在脱贫攻坚的新“长征”路上,依托传统村落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党员当先锋,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同步小康。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2015年,面对约22万贫困人口,农村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严峻形势,黎平县勇担重责,迎难而上。围绕中央、省、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部署,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之势,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火热的激情投入到脱贫攻坚的行动中。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脱贫攻坚,全面小康,黎平怎么干?


  千年流淌的文化血脉,积淀成独树一帜的侗文化,“侗都黎平·颐养胜地”旅游品牌,是黎平最具竞争力的核心优势和最大的软实力,也成为黎平实施旅游助力精准脱贫的优势和力量之源。


  充分依托自己的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和自然生态等优势,以创建“侗都黎平·颐养胜地”为主题,聚焦旅游项目建设扶贫工程、景区带动旅游扶贫工程、旅游资源开发扶贫工程、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旅游商品扶贫工程、“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扶贫工程、旅游结对帮扶工程、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工程、旅游教育培训扶贫工程“九大工程”。


  一场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助力精准扶贫战役在侗乡大地打响。


  14个乡镇摘帽,16.67万人实现脱贫,贫困人口减少到6.78万人。两年多的时间里,黎平旅游扶贫实践,打出精准脱贫翻身仗。


  如今的黎平县,乡村变景区、民居变客栈、农民变老板......感受到的是点点滴滴的变化,记录下的是黎平旅游扶贫的业绩。


  据介绍,今年黎平县已实现12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8万户4.02万人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出列村和已脱贫人口全面巩固和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达到98%以上。同时,黎平县还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三率一度” 等核心指标,抓牢“精准、支撑、满意”三个关键环节,建强作战体系,集中火力,全力攻坚,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人民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以前,一间教室、几张桌子、一位老师、一块泥泞的操场、破旧的篮球架,就是一所学校的所有配置;现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课桌、图书室、实验室、信息化系统、丰富的教学活动……是一所学校的标配。


  过去,学生上学要带好干粮、跋山涉水十多里路;现在,学生住进了干净整洁的学生宿舍,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营养餐;过去,很多家庭的孩子小学没读完就已早早步入社会,上高中更是寥寥无几;现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普通高中在校生逐年增长,高考成绩一年比一年好。


  过去,很多老百姓看不起病,“一人病、全家倒”,现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及慢性病兜底救助多措并举“一站式”服务,多重医疗保障让老百姓不再因生病而致贫。


  以前,社会救助体系几乎为空白;现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让人人有保障,低保、抚恤、补助等各类优抚和社会救济绝不会漏掉每一个人,各类商业保险逐步走进千家万户,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生活水平由量变到质变的华丽转身。


  漫步在古城翘街红色文化旅游景区,风火墙、四合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循着斑驳的古建筑,一砖一瓦、一楼一山,处处透露出红色黎平,曙光之城的历史文脉与气息,恍若穿越到那个动荡的年代,见证红军长征的艰辛困苦,触摸到革命烈士们的智慧与胆识。


  2009年12月18日,黎平会议纪念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弘扬长征精神,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平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新任务。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黎平县委县政府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传承红色基因,共同推进脱贫攻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当前,黎平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贫困发起了总攻,创造性地实施了“双创十有”工程,为精准脱贫、如期脱贫、长效脱贫、满意脱贫、高效脱贫提供有力抓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在走向全面小康的大道上干劲十足、信心满满。


  70周年·黎平大事记


  1949年11月12日,黎平县城父老乡绅聚集于县商会开会,一致推举县商会理事兼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赵仲三,负责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准备工作。


  1952年2月上旬,黎平县土地改革开始,参加土改的干部,包括省委工作团在内共768人。


  1954年4月1日,黎平县发行建设公债,总发行量为35538万元(旧人民币)。


  1958年3月16日,共青团黎平县委组织全县万名青年造林运动。在县城四郊20公里内扎下大营,七昼夜造林131900亩。


  1970年9月18日,黎平县6700民兵参加修筑湘黔铁路。


  1976年11月,黎平县集中12万多劳力,分别于各稻田大坝开展高标准田园化建设,完成面积15237亩,土石方工程量为2150万立方。


  1977年,恢复高考,黎平考生417人,14人考取高等院校。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1981年1月9日,全县首届劳动致富会议在县城召开,与会代表288人,会议的代表条件:一是1年人均纯收入现金500元以上;二是年人均粮食1000公斤以上。


  1982年3月8日,黎平县成立国库券推销领导小组,在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与农民中共发行国库券28.4万元。


  1986年10月24日, “黎平会议学术讨论会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二周年”在县城召开。北京、省内外、州内外党史专家及有关负责人代表共85人参加会议。省委书记胡锦涛出席“黎平会议学术讨论会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2周年大会”并在会上作讲话。


  1991年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在黎平实施,至2002年结束,共三期,第一期为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实施期为1991年至1994年,完成造林15.1万亩,完成投资2414.29万元;第二期为世界银行贷款“森林资源发展与保护”项目,实施期为1995年至1998年,完成造林15.38万亩,完成投资3541.71万元;第三期为世界银行贷款“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实施期为1998年至2002年,完成造林1.68万亩,完成投资166.51万元。通过世行项目实施,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了4.3%。


  2001年2月24日,县侗族大歌艺术团参加中央电视台2001年春节联欢晚会,演唱侗族大歌。


  2004年1月13日,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规划面积为443.932平方公里,包括八舟河自然风光区、县城名胜古迹区、肇兴地坪民族风情区三个片区,是全国唯一在命名上突出民族特点的风景名胜区。


  2005年11月6日,黎平机场通航庆典仪式在机场举行,省委副书记、省长石秀诗宣布黎平机场正式通航。


  2007年1月1日起,黎平县被省政府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试点工作。至2018年,全县参合人数达502158人,其中贫困人口141079人。


  2010年至2017年,黎平县连续8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


  2011年 “七一”期间,省委书记栗战书深入黎平调研指出,黎平会议精神就是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三敢”精神。


  2015年4月26日,黎平县被评为2015年“中国生态魅力县”,是全国25个“中国生态魅力县”之一。


  2017年3月18日,黎平县农村淘宝开业仪式暨2017年春耕节千万县域扶贫攻坚活动举行。同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黎平县服务中心在侗乡茶城正式揭牌运营。


  2018年2月15日晚,2018年央视春晚黔东南分会场在黎平肇兴侗寨成功举办。央视春晚黔东南分会场在全国四个分会场中率先登台亮相,节目收视率前五名中,黔东南分会场的节目占了三个,为四大分会场收视率第一,历届春晚分会场收视率第一。(责任编辑: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