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黔货出山·风行天下】党政推动 农村产业革命不断升级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玉红 赵勇军




  近年来,六枝特区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食用菌、茶叶等特色产业项目131.8万亩,建成产业基地52个,有效带动7.52万户、23.89万群众增收。图为菌农在六枝特区月亮河乡喜收竹荪。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慧 摄


  面对贵州农业产业小、散、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实际情况,要推行产业革命、建立现代农业体系,首先必须发挥党委、政府的力量。自去年2月我省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以来,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指导下,以“专班制”为主要抓手,牢牢把握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产业革命,各项农村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截至今年4月,蔬菜种植面积已达664.5万亩、产值187.5亿元;食用菌累计种植13.19亿棒、产量29.76万吨、产值30.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63%、31.49%、44.81%;投产茶园584万亩、茶叶产量9.17万吨,同比分别增5.63%、13.48%;果园面积757.3万亩、水果产量20.59万吨、产值18.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6%、13.83%、40.04%。;中药材种植面积630.70万亩、产量11.28万吨、总产值达10亿元。


  “专班制”为抓手

  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方式


  发展产业不能像做行政工作按部就班,必须按市场规律综合发力。为此,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创新机制,设计安排了产业发展“专班制”,为全省产业革命提供了重要抓手,有效推动了各地产业发展。


  早在去年初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后,我省在产业革命的顶层设计上,就成立了5个工作专班,即:蔬菜种植专班、家禽养殖专班、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专班、蔬菜保险专班、校农产销对接专班。其中,蔬菜种植工作专班由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10多家单位组成,专门负责蔬菜产业发展与扶贫工作。省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专班由省商务厅牵头,省扶贫办、交通厅等多个部门的20多人组成,负责统筹协调促进全省农产品的产销对接工作等。随后,各市(州)和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产业发展专班,形成了覆盖全省的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网络。这种全新的专班工作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协同推进,成为我省农业产业发展的主抓手。


  施秉县在成立了由县领导负责、多个部门参加的“农业产业发展专班”后,在商务厅“省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专班”的指导下,承接了一笔向云南河口提供2000亩平头甘蓝蔬菜的供货订单,并成功组织实施,获得很好效益,为广大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


  “第一次做这种上万吨规模的标准化蔬菜生产经营,没想到就取得了这么好的成果,专班的效果真是太好了!”县专班销售组组长、工信商务局局长杨正荣感慨地对记者说。


  今年初,我省专班制进一步升级——针对全省产业发展新形势,我省确定了以茶、食用菌、蔬菜、生态畜牧、石斛、水果、竹、中药材、刺梨、生态渔业、油茶、辣椒12个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同时确定12位省领导领衔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并相应成立了12个产业的生产销售专班,推动相关产业向纵深发展。目前,各专班已在相关省领导带领下,健全了班子、制定了计划、明确了目标,以更大的力度,更系统的方式,迅速推进各个农业产业的发展。


  紧盯县域产业

  地方党政全力推动“一县一业”


  按照全省推进产业革命的统一要求,各地党委政府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取得新胜利。


  普定县韭黄产业快速发展就是一个典型事例:在一年时间里,把韭黄产业从8000亩地方小产业,一举变为覆盖全县的10万亩大产业,成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韭黄产业县,创造了产业扶贫奇迹。


  奇迹的背后,是普定县举全县之力,全域设计、统筹协调、协力推进的一系列得力之举——为了选准产业,县委书记带领一班人到全国主要产区认真调研。为了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县农业部门制定规划、标准,并实施全员培训。为壮大经营主体,该县大胆创新“县、乡、村三级公司制”,为产业实施提供组织保障。为建立完善的产业体系,成立县级公司统筹负责市场拓展、资金筹措、品牌打造等,保障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


  锦屏县在谋划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紧紧抓住市场这个龙头,进行全县统筹规划,以本县国有平台公司与贵州省农商联动科技公司共同出资,组建锦屏县农商互联科技公司并控股运行,打造农业产业发展的“龙头”。通过这家企业,投资1400余万元,完善硬件设备,建成集配中心厂房13500平方米、净菜加工生产线3条、冷库9个共1600立方米等,并按照统一采购、统一标准、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的集团化管理,推动“农商联动”实现了产销一体化。目前,该县“农商联动”的生产基地已覆盖全县15个乡镇,常态服务需求端达到200多家,辐射带动1200多户贫困户。


  此外,通过地方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全省各地还涌现出了贞丰糯食产业、安龙食用菌产业、麻江蓝莓产业、遵义辣椒产业等地方特色产业,引领全省产业革命不断前进。


  聚焦“500亩大坝”

  推动全省产业革命跃上新台阶


  贵州大地上一年多的热火朝天的产业革命,兴起了无数特色产业,带动大批农民走上产业致富道路。但是,产业发展中一些突出问题也暴露无遗,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问题。


  我们的许多特色农产品,尽管质量很好,但是在走进市场时,采购商要求规模供货、标准供货、持续供货时,我们只能“望市兴叹”。长期传统小农经济的惯性,使我们的许多产业处于小、散、弱的状态,产品没有规模、没有标准、包装粗放等问题,无法对接“大市场”,严重制约了“黔货出山”。


  为了根本解决这一问题,省委、省政府把眼光聚焦到全省的500亩以上的坝区,希望壮大和升级坝区产业,形成我省现代农业的龙头,带动其他地区产业发展。


  去年12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现场推进会,发出了2019年坝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动员令。紧接着,从省级层面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快马加鞭开启了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出台了《关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产值奖补、基础设施建设奖补、政策性保险等支持政策,印发了《贵州省500亩以上坝区种植土地保护办法》,组织编制“一坝一策”方案,此外,还制定了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奖补政策、农业保险工作方案、坝区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坝区农田建设工程技术指南等。


  截至今年6月,我省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全省坝区土地流转率已达37.7%,坝区有效灌溉率66.5%,道路通达度55.4%,冷库库容17.5万吨,均比上年明显增长。坝区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088家,合作社6336家,新型经营主体覆盖率65.3%,还建成了坝区农业结构调整大数据平台。


  下一步,我省将突出示范引领,开展100个样板坝区和500个达标坝区创建活动,指导各地围绕创建指标体系,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投入示范创建,推进坝区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发展,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的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推动全省农村产业革命跃上新台阶。(责任编辑/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