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从火车开进苗家到西南交通枢纽 贵州大交通让天堑变通途!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程星 王颖 黄军


  交通巨变是这些年贵州给外界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之一。


  6月21日,记者从省政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贵州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70年来,伴随立体交通网的逐渐成形,从“县县通”到“组组通”,从“绿皮火车”到“高铁时代”,从一个机场到全省9市州都有机场,从激流险滩到“黄金水道”,人民群众亲身感受着因交通带来的变化,享受到越来越便捷的出行服务。


微信图片_20190621100735.jpg

发布会现场


  交通投资呈几何倍数增长,交通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70年间,全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步大的跨越:1988年完成投资上亿元(1.29亿元),1996年上10亿元(11.87亿元),2004年上百亿元(105.3亿元),2014年上1000亿元,2018年创纪录完成投资1700亿元,占当年全国公路水路总投资的7.4%,投资总额连续5年超千亿,连续72个月位列全国前三,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交通投资稳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公路通车里程大幅增加,公路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开始,贵州先后改建黔桂、黔滇两条国道,建成一些通往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公路。1964年,全省实现县县通公路。改革开放后,贵州公路建设高潮不断掀起,通车里程大幅增长,到2018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9.7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11.9公里/百平方公里,比1949年分别增长19.3万公里和109.66公里/百平方公里。2006年消除了全省国省干线公路上的所有等外级公路。2018年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里程近万公里(达9322公里)。全省公路通行条件显著改善,干支结合、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高等级公路从无到有,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基本建成


  1986年贵阳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的开工建设,拉开了全省高速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新篇章,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建设里程快速增多。2001年,贵州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凯里至麻江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随后清镇至黄果树、崇溪河至遵义等高速、高等级公路相继建成通车,西南公路出海通道全线贯通。2015 年,贵州成为西部地区第1个、全国为数不多县县通高速的省份。2018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6453公里,在建2082公里高速公路,出省通道达到18个,通车里程上升至全国第7位,高速公路综合密度上升至全国第1位,使山地贵州(海拔从147.8米的黎平县地坪乡到2142米的威宁草海)构筑外通内联、安全便捷的“高速平原”。


  农村公路建设成就显著,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新中国成立初期,贵州省仅有沿国省道公路的农村连接公路,其他地区基本依靠人扛马驮,没有公路与外界连接,到1978年前,全省农村公路的通达率也很低,即使已建成的农村公路标准也不高,抗灾能力非常弱,晴通雨阻问题十分突出,农村群众运输出行特别困难。改革开放后,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中期,依靠“以工代赈”“民工建勤”“民办公助”建设了一批农村公路。2002年,实现全省乡乡通公路。到2017年,全省就已经实现建制村通畅率达100%。2017年8月,贵州启动了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三年大决战,已于今年5月实现了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目标,惠及近4万个自然村寨、1167万农村人口。


  内河航运事业全面提升,实现通江达海的梦想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全省开始对内河航道进行整治,炸开了赤水河中的吴公岩千年顽石,整治乌江三大断航险滩,结束了千百年来乌江、赤水河分段通航的历史。到1978年,全省通航里程2802公里,但全部是没有水运配套设施的自然航道。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省航道建设突飞猛进,乌江、赤水河和两江一河(南、北盘江、红水河)三条出省水运主通道全部整治完工,其他航道等级全面提升。2008年开工建设了贵州省第一条高等级航道——南、北盘江、红水河四级航道整治工程。2014年底启动的“水运建设三年会战”,改写了贵州无高等级航道的历史。2017年1月5日, 断航13年的乌江“黄金水道”全线通航,结束了贵州‘不沿边、不沿海’的历史。截至2018年底,全省通航里程达3780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里程突破900公里,位居14个非水网省(市)第一。(责任编辑/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