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绘就“天蓝山青水绿”多彩画卷

  绘就“天蓝山青水绿”多彩画卷


  ——“贵州生态日”助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综述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淑宜 杨静


  锦屏县雷屯生态乡村。  通讯员 彭庆模 摄

  仲夏六月,万物丰茂,山峦滴翠,气候宜人,正是体验贵州生态环境好时节。6月18日,“贵州生态日”如期而至。自2017年起,每年这个时候,持续一周的“贵州生态日”活动在全省掀起绿色生态“热浪”。


  构筑全民参与良好氛围


  6月15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送出避暑旅游大礼包。除了真金白银的优惠政策,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凉爽气候和自然风光,是多彩贵州向全国人民送出的一份生态“厚礼”。


  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是贵州必须要答好的发展问卷。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我省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贵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实践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今天,贵州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深入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全省上下已凝聚起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强烈共识。“生态日”作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载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8月,为了发动全民的力量,形成生态文明共享共建的良好氛围,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会议建议将每年6月18日设立为“贵州生态日”。当年9月经省人大表决通过,决定设立“贵州生态日”。


  设立“贵州生态日”,是利用生态优势、挖掘生态潜力、激发生态活力、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是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的重要形式。“生态日”对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形成生态文明新风尚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贵州生态日”,每年都设有不同主题,并围绕主题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2017年,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共享绿色红利”为主题,开展10项系列活动。“保护母亲河·河长大巡河”从这一年肇始,总河长——省委书记带头,省、市、县、乡、村五级千余位河长共同巡河。



  2018年,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家园”为主题,1200名生态环保志愿者集中宣誓,“进社区、进广场、进村寨、进校园、进企业”宣传,参与“巡河、巡山、巡城”。


  2019年,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奋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题,重点围绕中央环保督察反馈42个问题、长江经济带曝光17个突出问题,以及1号、2号总河长令下达后“清四乱”清理整顿等情况,由省领导带队开展全面督查。


  奏响绿色发展时代旋律


  繁花似锦,绿树成荫,两三游人悠闲漫步,湖边垂钓者怡然自得……在贵阳市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随处可见。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相融,贵州迈步在以绿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跑道上。


  把大生态战略上升为全省三大战略之一,我省提出打造“五个绿色”——筑牢绿色屏障、完善绿色制度、培育绿色文化、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设立“贵州生态日”,更是我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措施,是久久为功培育绿色文化的鲜活体现。


  大力推进“五个绿色”,我省探索走出一条速度快、质量高、百姓富、生态美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在贵州的生态名片上,写着多个率先:率先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率先启动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率先全流域取缔网箱养鱼,率先出台生态扶贫专项政策,实施生态扶贫十大工程,生态护林员达6万多名,率先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


  开拓创新,带来丰硕成果。2018年,全省经济增长9.1%,经济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1位,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3位。全省世界自然遗产数量居全国第1位,绿色经济占比超过40%,社会公众对我省生态环境满意度居全国第2位。


  描绘生态优先绿色画卷


  2018年,吴宗能、曲明昕、雷月琴等30名护林员、环卫工、环保志愿者成为贵州新的时代英雄。他们因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授予荣誉称号,获得表彰。


  让生态文明成为新风尚。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贵州实践中,每一天都是“生态日”。


  描绘生态画卷,全省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突出环境问题,深入推进、综合施策,努力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


  注重系统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全面实施蓝天保卫、碧水保卫、净土保卫、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整治“五场战役”,深入实施“双十工程”、全域全面禁止网箱养鱼、磷石膏“以渣定产”等务实举措,完成退耕还林827.4万亩,治理石漠化217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400平方公里,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设改造农村户用厕所93.7万个、村级公共厕所5300多个,山林、大气、水、土壤得到有效保护。


  突出精准治理。建成数字环保和环保云综合平台以及环境保护税核心监管系统和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成环评三级联网审批和机动车尾气综合数据系统,发布环境保护税征管技术规范,核发完成火电、造纸等13个行业的排污许可证,启动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试点,运用大数据手段精准推动环境治理。


  坚持合作治理。与长江经济带省区建立了司法鉴定工作协调发展合作机制,与川滇两省共同设立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基金,与川滇渝三省市共同制定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机制及赤水河乌江流域跨区域生态保护检察协作机制,协同治理突出环境问题。


  建设美丽中国,贵州在行动。展望前路,我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仍然面临不少挑战。2019年“贵州生态日”活动,将进一步引导全省大力弘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共同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美丽家园。(责任编辑/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