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记者河长探河记之一】溯源南明河:一汪泉水入筑城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田旻佳 

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海东

微信图片_20190618071309.png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


  一座城市的诞生,往往离不开河流的孕育。


  南明河,正是每一个贵阳人心中的母亲河。



  记者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寻找南明河的源头。


  但鲜有人知,这条母亲河的源头在何处。踏上溯源之旅,记者在贵安新区马场镇枫林村白泥田组,找到了南明河的源头——“小龙井”。



  记者河长探寻南明河的源头——贵安新区马场镇枫林村白泥田组“小龙井”。


  说起“小龙井”的名字,年近六旬的枫林村白泥田组村民郭长国,讲起了老人们世代口耳流传的故事:


  古时,白泥田组有2个山洞出水,春耕时节村民栽种庄稼后,一条猛龙突然从上洞窜向下洞,压死一片片秧苗,村民苦不堪言。或是上天眷顾村民,一日其中一个山洞垮塌,猛龙也再没有出现过。而这洞里的水,便开始喷涌出来,这便是今日“小龙井”的所在地。



  “小龙井”纵然已经过了几百年光景,股股清泉仍不断从泉眼冒出。


  讲完故事,郭长国还意犹未尽地说,“我们这里的水从来没有枯竭过。”纵然已经过了几百年光景,股股清泉仍不断从泉眼冒出。


  50岁的卢凤莉,是枫林村人,打小喝着这口井水长大的她,对“小龙井”的感情无需多言。


  “我们全村人吃饭靠它,种植农田也靠它,我们是被这口井水喂大的。”未曾离开过枫林村的她,讲到这汪清泉就激动不已。“我们这里的水质非常好,检验出来都是最好的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当地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小龙井”的水。


  水,是这方土地的“魂”。


  当手捧起这源头之水,冰凉之感通透全身。水流潺潺沿着沟壑流淌开来,穿过暗洞、绕过村庄、注入水库、汇入河流,最终于贵阳市形成了南明河。


  为了保护好源头,枫林村自行制定村规民约,杜绝村民排放污水,并计划重新修葺井口;四级的政府河长与民间河长一同助力,不定期巡查河流。去年3月,当地更是顺水建成了人行步道,村民们享受着水的滋润,也享受着交通的便利。


  从一口水井发端,流淌百年的南明河,孕育了贵阳特有的地方文化。



  登高甲秀楼,远眺南明河,成就贵阳的独特景色。


  一条河水,串联着自然俊美的十里河滩、冲刷着甲秀楼下的鳌矾石,更见证着贵阳一处处城市综合体的拔地而起。如今,河畔年轻人夜跑蔚然成风,年长者三五成群沿河散步,河旁供市民休闲的广场上孩童嬉戏、情侣相伴——这条河留给贵阳人脑海里的情愫,抹不掉、擦不去。



  南明河畔,不少市民围坐一起,或玩耍、或乘凉。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反哺一方水土。溯源南明河,是携手共建生态良好家园的期冀;溯源南明河,是追溯一份共谋生态文明建设的初心。(责任编辑/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