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践行“四力”|养蚕“小白”返乡创业记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雪

  “马上就要运往广西,估计这一批有八百斤,公司保底回收价是18元,算下来能有近15000的收入。”吴启科是鲤鱼村的养蚕大户,正在村合作社前给喂养的第一批蚕茧称重、打包、装车,阳光的照耀下,一袋袋雪白的蚕茧显得更加晶莹透亮。而一个月前的他,只是千千万万外出务工大军中的一员。

微信图片_20190529110749.jpg

打包好即将装车运往广西的蚕茧

  永磁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运用就是手机上的喇叭,还有电瓶车里的电磁片。2015年,吴启科在浙江东阳一家生产永磁的工厂做学徒。为了做好永磁,他几乎付出了所有心血,3年后,凭着吃苦耐劳、认真工作的精神熬成了技术人员。有一天,工厂老板说愿意给他一个承包车间自负盈亏的机会,为了熬出头,吴启科没有半分犹豫的答应了。


  “开车间需要启动资金,我向亲戚朋友和银行一共借了6万多,为了节省开支,我和妻子俩人既是管理员又是员工,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他说,自己负责带领工人上机子、妻子负责领产品、胶产品、量产品等一系列繁琐的程序。


  “机器24小时全自动运转,每天切料达数千斤。每次往机器里加柴油,都是按吨来计算,有时不可避免的碰到油渍,所以在车间从来穿不了一件干净的衣服,哪像现在养蚕了还能穿一身西装。”吴启科开玩笑地说,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说着,向记者摊开几近变形的双手,指甲壳和指关节异常弯曲,褶皱和老茧布满了厚实的手掌。


  “父母年纪大了,作为子女的我们又常年在外奔波,回家创业能方便照顾他们,家里有事也好有个照应。除此之外,不管打工多努力多拼命,公司永远是别人的,而自己永远是个打工仔,我要当自己的老板,带动周围人共同富裕。”说起回家养蚕的原因,吴启科感触颇多,但他深知自己从机械技术工跨专业转到农业技术工,一切将是个未知数。


  从浙江回到鲤鱼村,吴启科便马不停蹄的开始了创业之旅。他和朋友花费三天时间在村子周边寻找合适的位置,最终选择了村合作社原本的养鸡场作为养蚕基地。


  记者驱车从鲤鱼村用时5分钟左右来到吴启科的养蚕基地。基地建在马路边,共有三个厂房,走过一个小斜坡,看见工人正在编制蚕吐丝需要用到的方格簇。


  “一天主要是喂蚕、摘蚕叶、编方格簇,一天工资有80块,我们苗族自古以来就会养蚕,用来雕衣袖上的图案,所以做事也算轻松。”一番交谈后得知,其中一位老人叫蒋定飞,胡家庄人,媳妇骑电动车载她回家只要几分钟。像蒋定飞一样在基地务工的还有五个人,平均年龄在四十岁以上,每天准时上下班,一个月到手两千多,对于花销并不大的她们来说,生活足以保障。

微信图片_20190529110739.jpg

挂网吐丝

  “村委会很支持我的工作,把土地以低于市场的价格租给我,我只需要在房屋原有的结构基础上打理就行,既节省了时间也节约了经费,还有幼蚕和幼蚕养殖基地都是由村里来提供。”


  为了养好蚕,吴启科做足了功课。关于桑蚕方面的知识,哪里不懂就上网查,翻书看,找人问。看着幼蚕一天天长大,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为大人一般欣慰。5月12日,距离第一天养蚕时间已经过去了20天,和往常一样在厂房观察巡视的他突然发现一些蚕开始吐丝,他欣喜若狂,连忙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辛苦了这么多天,这一切很值得。”一句简短的话语,却表达出他内心最真也最深的感受。


  自基地建成以来,每天都会有一批接一批的人前来参观学习,有周边村民自发的,有隔壁村支书带头组织来的。对于大家的到来,吴启科表示很欢迎,并且愿意和其他人交流养蚕经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微信图片_20190529110707.jpg

一批接一批的人前来养蚕基地参观学习

  近年来,鲤鱼村以“旅游+特色产业”,促进脱贫增收。先后引进金鲵公司建成集水产养殖、观光、休闲娱乐、特色餐饮等服务为一体的大鲵养殖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养殖娃娃鱼1000余条,经济价值200余万元、引进“贵州苗西南饮品有限公司”利用鲤鱼长寿泉的优质水源,开发饮用天然矿泉水,产值8000万元,解决3000余人就业以及争取宁波帮扶资金项目200万元以村集体经济形式发展蚕丝产业项目等等。


  目前,蚕丝产业项目正在建设中,已完成200亩基地桑树种植面积,完成基地生产便道硬化,完成两个灌溉蓄水池,完成200平米小蚕房建设。而吴启科成功喂养的第一批8张纸的幼蚕从长大到吐丝证明了此次项目的可行性,也为村民增加了增收致富的信心。


  “种桑养蚕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发展的产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对于村里老人来说,养蚕劳动强度不是太大,一位老人喂养2张幼蚕是完全能接受的,一个月算下来,至少有一千块收入,一年喂养8批的话,就有八千块。”鲤鱼村村支书杨建平向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他说,越来越多的能人选择返乡创业,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这对鲤鱼村的发展无疑增添了一股又一股强劲的动力。(责任编辑/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