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安顺:春潮涌动地生金

  • 作者:邓国超 姜洪 胡丽华 杨小友
  • 编辑:张婷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19-05-06 09:21:48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邓国超 姜洪 胡丽华 杨小友


  芬芳四月春意浓。


  走进安顺的田间地头,从南到北,布局着蔬菜、辣椒、食用菌、茶叶、中药材、水果、金刺梨、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等9个特色产业,形成了完整的农业产业生态链条。


  西秀区白泥致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今春播种的三百亩白菜正在收获,村民们双手捧着翠绿欲滴的白菜,从内心荡漾的欢笑唤醒了脚下的土地。同样一个时间点,在几十里外的安顺市西秀区产业园区——绿野芳田公司,那里已经停满了一辆辆满载蔬菜的货车,10多位分拣员正在忙碌地下货、称重、分拣装袋,然后销往全国。


  普定县水母河流域韭黄基地,成片的韭黄一望无际,村民三五成群上套筒,脸上洋溢着笑容。当镜头定格的这一刻,彰显出农村产业革命带来的喜悦与希望。水母河流域韭黄种植面积2万多亩,成为该县韭黄产业发展的标杆。以水母河流域为核心示范,韭黄产业在普定大地遍地开花。


  ……


  土地还是那片土地,通过聚焦“种什么、养什么”到“种得好”“养得好”再到“怎么卖”“卖得好”,安顺这片土地正迸发前所未有的力量。


  近年来,安顺市聚焦500亩以上坝区,全面推行“五步工作法”,牢牢把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八要素”,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深入开展农村产业革命,用心血、科技和智慧,绘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风景。如今,安顺山地高效农业春潮涌动,一幅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平坝区天龙镇高田村高效农业园区里,成片的蔬菜正蓬勃生长


  “现在舒服多了,土地有分红,每个月工资2000多元,以前自己种蔬菜,销路困难,赚不到钱哟。”平坝区天龙镇高田村村民王井祥戴着草帽,领着10多位工人在基地锄草,谈到现在的生活,他笑哈哈地说:“现在不管市场怎么波动,我们收入都有保障,再也不用担心蔬菜销售不出去了。”


  王井祥生活的改变,得益于平坝区天龙镇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发展。“以前,家家户户种蔬菜,土地破碎,市场信息不灵,效益不高,现在可不一样啦,群众再也不担心市场波动,年年收入有保障。”站在平坝区天龙镇高田村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机耕道上,指着连片的蔬菜基地,高田村村支书朱高学激动地说。


  眼前这片面积1475亩蔬菜基地,以前因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被划分为1621块地。这些年,单家独户的土地经营小而散,缺乏生产技术,市场信息不畅,销售时好时坏,收入没保障。


  今年初,平坝区引进贵阳市农投集团,高标准、规模化打造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从2月底开始,村民们行动起来挖掉田坎,把1621块地整合成片,修建机耕道、喷灌管道等设施,打通土地之间的阻隔,形成“田成方、土成块,沟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格局。并采取农户主体、合作社主推、公司主导的运作模式,农户和合作社负责种植,公司负责市场订单,解决产业规模化与群众收入不稳定难题。


  目前,平坝区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一期1475亩全部建成投入生产,二期基地建设加速推进,力争创建1万亩高标准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实现“向技术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要素要效益”的目标。



高田村高效农业园区一片繁忙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胡彪 摄


  安顺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渐入佳境,跑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度”。地处黔中腹地的安顺市,拥有96个500亩以上坝区,面积72.6万亩。然而,长期以来,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种植占据了安顺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大半以上,农业经济效益偏低,农业产品的特色优势不突出。


  2018年春,省委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安顺沐浴春风,以前所未有的底气和自信开展农村产业革命。“推动农村产业革命,就是要革掉旧的低效产业,发展高效生态新产业。我们围绕96个500亩以上坝区做文章,研究推进25度坡地产业布局,让山地高效农业满地满山。”安顺市委书记曾永涛说。


  立足优势,安顺聚焦在生态蔬菜、精品水果、生态优质茶叶、道地药材、生态畜牧和一县一业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根据不同条件,在500亩以上坝区发展蔬菜、食用菌、草本中药材等高效作物,25度以上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经果林和林下经济。


  从布局到落子,安顺市吹响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冲锋号,一个个优势产业生根发芽,一个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加速建成,蔬菜、朵贝茶、关岭牛、紫云红芯红薯、镇宁樱桃、蜂糖李、红芯火龙果、金刺梨发展壮大,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18年,安顺市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增长8.1%、13.3%、10.5%、3.9%。柳江鸡蛋、黔山屯土鸡蛋荣获“贵州省十大优质特色禽产品”称号,畜牧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排全省第一。今年一季度,安顺市农业产业增加值实现24.38亿元,增长5.4%,排在全省第一。


  市场导向产销两旺



  普定县现代化科学种植韭黄基地 贵州日报安顺记者站提供

  春潮涌动,大地生金。


  普定县化处镇焦家村韭黄基地上,金灿灿的韭黄正让土地生出“黄金”。“韭黄可值钱哩!一斤可以卖到5块钱,以前想都不敢想哟。”一大早,73岁的村民王昌友驾驶三轮车,将一筐筐装好的韭黄搬上车,开足马力向清洗车间疾驰而去。


  “我今天运两车了,清洗、滤干水后,浙江的老板就要拉走,抢手得很。”王昌友载满韭黄的车子停在清洗车间门前,笑呵呵地说。一旁的工作人员前来卸下箩筐,抬到清洗池进行清洗,经过水龙头冲洗,韭黄肥嫩,香气弥漫整个车间。


  “我们的韭黄质量好,很受市场欢迎,现在一天出货10多吨以上,产品供不应求,畅销上海、浙江等地。”化处镇党委书记黄朝阳介绍:“一亩地割一刀韭黄产量3500斤左右,一年可割两刀,亩年产量达7000斤,可清洗出3500斤左右精品,价格5元一斤,亩产值1.75万元左右,是以前种植玉米产值的10多倍。”


  然而,在一年前,普定韭黄刚发展时,市场成为产业发展的一道“坎”。普定县依托龙头企业,向外对接市场,致力于打通销售壁垒。当第一批普定韭黄前往浙江良渚农贸市场推销时,其优秀的品质引来客商抢购,普定韭黄的名气也不胫而走。此后,浙江的客商纷纷前来,坐地收购,将韭黄源源不断地销往浙江、上海、广东等地,为普定韭黄走出去开辟广大市场空间。



  农户在田间地头收割成熟的韭黄 贵州日报安顺记者站提供


  “韭黄畅销江浙市场为我们走出去打下了基础,但我们10万亩韭黄全面上市后,每天上市量将增大,我们将做好市场对接,调节生产季节,让产品更好地销售出去。”安顺市委常委、普定县委书记徐德祥说。现在,普定正全力谋划,拟建设韭黄研究中心、韭黄大数据中心、韭黄交易中心等特色产业研发中心,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分析监测该县10万亩韭黄的上市时间、产量、品质等,实现统一管理,以产定销,保证市场大订单的需求。


  像这样的产销对接,在安顺各地不断上演。以市场定生产,在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过程种,安顺市着力推动产销对接,注重培育市场主体,开展市场信息、品牌推广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建设完善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区域性综合性商贸冷链物流基地,增强农产品分级包装、加工转换、冷链物流和仓储运输能力,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


  打通市场关卡,安顺市聚焦产业的特色化选择、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组织化推动、品牌化经营、共享化分配,以绿色生态可持续为主方向,打造优质高效的农产品。为此,该市成立种植专班,集中力量,全力以赴解决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强化科技支撑,发挥农技专家、技术人才等优势,让技术服务参与产业发展的研、产、供、销全过程;建立科学的调度机制,层层压实责任,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一系列“组合拳”,安顺市绿色高效农业产业遍地开花,铸就农产品新颜值,绿色、有机、无公害三品一标产品闪闪发亮。今年一季度,安顺市农业产业增长平稳,贵州关岭牛、安顺韭黄、安顺金刺梨等特色农产品种养规模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累计51.85万亩(次)、同比增加18.20%,产量51.41万吨、同比增加15.18%,实现产值11.98亿元、同比增加26.39%。


  利益联结长效机制



  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新貌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邓刚 摄


  几天前,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村民卢长贵和妻子领了工资,拿着5000多元钞票,两人笑得合不拢嘴。


  “每个月有工资领,年底还有分红,日子越过越红火,多亏了金刺梨的发展哟。”数着钱,卢长贵笑哈哈地说。以前他家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自从2011年大坝村开始发展金刺梨产业后,卢长贵把家里的3亩土地入股合作社,每年分红3000多元。还在合作社当驾驶员,他的妻子也在合作社上班,两个人一个月工资加起来有5000多元,彻底摘掉贫困的帽子。


  和卢长贵一样,大坝村374户1564人参与金刺梨产业发展中,该村以“三权”促“三变”为引领,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村民都成了股东,村民领分红、挣工资,收入逐年提高。现在,大坝村还发展了精品水果、金刺梨果酒、蚂蚱等多项高效农业产业,让村民在高效农业产业发展中享受实惠。



  大坝村目前已建起130余栋风格统一的别墅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旷光彪 摄


  2018年,大坝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200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足10万元上升到350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4000万元,全村经济总量达到1200万元。


  如今,大坝经验和塘约经验在安顺市1007个村全面推广,村民以资源资产技术入股,财政直接支持、平台公司带动、异地置业、金融保险扶持等方式,支持农民和村集体探索股份制经营和分红,广大群正享受着“三权”促“三变”改革的红利;政府创新性地在市级统筹安排1.78亿元种养殖业引导基金,支持全市178个深度贫困村“一村一公司”发展扶贫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安顺市还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通过龙头企业和千家万户农民的有效联结,确保农民特别是贫困户获得实实在在收益。大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着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完善提升专业合作社、打造规模化生产基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构建有力产业支撑。持续推进脱贫攻坚“2019春季攻势”,持续打好“四场硬仗”


  如今,利益联结已完全解决了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的关键问题,建立了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广大群众共享着产业发展的成果,2018年,该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78元,增长10.3%。(责任编辑: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