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他乡人”变“贵漂”:一位跨省引进干部的三次热泪

  • 作者:李卫红 王宁 李中迪 闻双
  • 编辑:田旻佳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19-04-29 09:17:15

文/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卫红 王宁 李中迪 闻双

  微信图片_20190429090527.png


  遇到鲍曙光,是在百里杜鹃管理区大水乡大石希望小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采访座谈会上。


  作为百里杜鹃管理区宣传部部长,鲍曙光在座谈会上表示自己也是一位建设贵州的“志愿者”,无意间说起了他来到贵州后的三次流泪。动情之处,几度哽咽,让记者产生了采访这位“新贵州人”的想法。



  鲍曙光是山东肥城人,2013年1月15日,作为跨省引进干部,来到毕节市黔西县甘棠镇任党委书记。


  平时的鲍曙光幽默、风趣,处处洋溢着山东大汉的洒脱和豪爽。说起三次流泪,他就变得严肃起来,语气也渐渐低沉。


  “一次在群众家里,一次在电视台直播间,一次在自己家里。”鲍曙光面对记者的镜头,开始了他的讲述。


  2013年5月中旬,到任4个月的鲍曙光经过深入调研后,在甘棠镇金星村吕吉发老人家中开起了群众会。


  “乡亲们,金星村有皮家河和宣尉洞,大寨村有历史名人李世杰和龙潭河,马上高速公路要从此地经过,我们齐心协力做好农文旅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你们支不支持?”鲍曙光的激情发言,不仅没有收获群众的掌声,甚至招来部分村民的反对。


  “贵州这么多有名的洞,哪个来看宣尉洞?”“我们这里文化底子这么弱,靠什么打造‘世杰故里’?”


  面对村民们的质疑和不理解,鲍曙光着急了,他一心想为当地群众谋发展,为什么群众不支持他?一个外地干部来到当地,想做件事就那么难吗?



  想到这些,鲍曙光的眼泪流了下来。但他回过头擦干眼泪,又继续耐心的给村民讲解发展的思路、分析发展优势、规划发展的路径,经过近两小时的思想工作,村民们改变了最初的看法,愿意和他一起,为村里的发展和改变奋力一搏。他那颗着急为当地群众谋发展、奔致富的心,终于放下了。


  2013年11月17日,首届“寸草报春晖·共圆中国梦”全国电视演讲大赛总决赛在贵州电视台1号演播大厅举行,从600多名选手中杀出重围,最终荣获全国一等奖。


  在领奖时,鲍曙光又一次热泪盈眶,因为这份荣誉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宣传贵州,宣传他工作和生活的第二故乡。


  “我就是一只南飞的燕子。我坚信,一定会有更多的燕子飞来贵州。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新贵州,共圆中国梦!”——《我把他乡当故乡》,


  翻开鲍曙光的演讲辞,记录的全是他在贵州工作生活的情景,述说的全是他这个外来干部对贵州的感恩之情。站上领奖台的一刻,他为宣传贵州、宣传甘棠做出的努力,化作泪水,洒落舞台。



  2014年1月28年,农历腊月二十八,第一次在贵州过春节的鲍曙光和妻子、女儿在黔西县的房子里包着水饺。第一次在异乡过年,一家人的心里既喜悦,又低落。


  闻讯而来的贵州电视台新春走基层记者敲开了鲍曙光的家门,想用镜头记录这难忘的除夕之夜。


  但是情绪不佳的女儿跑进房间反锁了房门,妻子也不同意记者用摄像机拍摄包饺子的过程……僵持不下,妻子哭了,鲍曙光也流下两行热泪。他知道妻子跟着他远离家乡的不适应,也无比期盼妻子能支持他,在新的工作和环境里,为当地的发展做好工作,作出贡献。


  为了贵州当地群众和村寨的发展,为了宣传贵州和黔西,为了更好得服务贵州,山东汉子鲍曙光三次流泪。


  “他乡人”变“新贵人”。如今,鲍曙光一家已在贵州生活6年,鲍曙光也从镇党委书记成为了百里杜鹃管理区宣传部长。


  “我和贵州的缘分是天注定的,2005年,我在电视上看到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徐本禹在贵州毕节支教的故事,就曾感动落泪。现在,我也到了贵州,到了毕节,也为贵州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鲍曙光说,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够了,他这一辈子要做好的这件事,就是当好一个“新贵州人”。



  新闻链接:


  贵州,8年引才9万余人


  近年来,贵州省强力推进引才聚才。通过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遴选培养计划”等引才育才计划,连续举办贵州人才博览会、省校合作专项引才等开放型人才交流合作平台载体,着力招才引智、聚才用才,2012年以来累计吸引海内外各类人才9万余人来黔工作。


  立足脱贫攻坚主战场,我省以东西部扶贫协为突破口,加强东西部人才交流。仅2018年,东部帮扶省市选派援黔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4574人,接收我省派出挂职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交流3873人。


  记者手记:


  感恩贵州的“新贵州人”,贵州也感谢你们


  一位山东汉子,从国企职工变为下岗工人,再考上公务员,又远走他乡,来到贵州毕节工作。鲍曙光在他的人生道路上,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浮沉起落,也在他的人生转折点上做出了众多的重要决定。但选择贵州,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6年时间,鲍曙光在贵州找寻人生意义,在贵州实现工作突破,也在贵州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如今,他在贵州安家落户,妻子和女儿都来到贵州生活。鲍曙光说,贵州就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就是“新贵州人”。


  在贵州决战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还有许多如鲍曙光一样跨越千里、远离家乡的引进干部在贵州大地上奋斗、奉献,他们带来新的思想和方法,为贵州发展尽心竭力,为贵州未来努力奋斗。


  正是有了这样一批“新贵州人”的加入,贵州脱贫攻坚的步伐才走得更加坚实。


  感谢你们,“他乡人”!欢迎你们,“新贵州人”!(责任编辑: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