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贵州人在北京】知乎周源,向世界大胆发问的贵阳人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丹 潘先万

微信截图_20190314153516.png

  初春的北京,乍暖还寒。

  768创意园区内,春花绽放,幽幽花香随着风和阳光飘进了知乎创始人、CEO周源的办公室。他捧着茶杯喝了一口都匀毛尖,话匣在袅袅茶香中打开:

  “贵州茶,春天的味道。”

  这种味道,就好比周源的家乡——贵阳,永远都是那么绿。我们的采访却是从另一种颜色开始——红,那是代表热烈、奔放、斗志的颜色,也是周源奋斗的底色。



  真知:“创业失败是大概率事件”

  周源18岁离家求学,26岁从上海到北京当记者,“当时我主要负责科技领域的报道。常常出差,加班熬夜写稿子。”

  至今,回想起干媒体的时光,周源定义为“非常辛苦”,但又“快乐的成长着”。

  28岁,周源从单位离职,意气风发要创业。



  他早就想好了,互联网产业是21世纪的人类伟大的基础性科技发明,立足点就选在互联网应用。“我和团队决定开发一款软件,帮助企业做搜索引擎广告投放。”

  多年后的今天,周源仍能说出每一个细节,“最开始创业,我们都是不拿工资的,吃得也很差,我每天晚上吃那种一块五一张的大饼,还因租不起房子,晚上就睡在公司二楼。”

  不过,对于有梦想、有激情、有干劲的周源来说,吃什么、住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干出啥”。这种思维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第一次创业,不到两年,周源失败了。

  公司关门那天,他哭了,把公司剩下的东西,桌子、椅子、电脑、白板全都送给了和他一起走到最后的团队成员。“经历过失败,我很愧疚很自责,同时也陷入反思的苦恼,问题出在哪里?”

  想了两个月,周源意识到创业本身就是一件失败概率很大的事情,“不要认为每件事情都能一做就成,保持一个很好的心态,只要在这条路上不断的走,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现在的他,也时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只要在路上”。

  知乎:怀揣梦想去发现更大的世界

  2010年,三十而立的周源,重新出发,创建知乎。

  很多人至今都在提问:为什么要创建知乎?

  对于知乎的诞生发展经历,周源曾在《第一财经周刊》发表了一篇自述:知乎为什么。详细描述了知乎发生发展的每一个重大细节以及周源在创建中的心路历程。



  这是一个对世界充满探索与好奇的青年人向未知发出的“探测器”,它是一个知识汇聚的平台,但又区别于单纯的内容发布,是一个新的事物,发展充满了不可预知性,就像哥伦布寻找新大陆,人类登陆月球,怀揣梦想发现更大的世界,想知道得更多。

  时光如水。今天的知乎已经8岁了。成长过程中,也经历过无数困难,遭遇过许多挫折。

  那些苦与痛,周源一笔带过,只说了一句“非常不容易”,对他来说,这些都是“创业路上所会遇见的山石”。

  “中国古语有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西方也有句名言‘被克服的困难就是胜利的契机’,我坚信我在做正确的事、有价值的事,奋斗的过程中,结识了朋友、收获了团队,大伙为了同样的目标而努力拼搏,互相温暖,这种幸福支撑着我不松气、不泄劲儿,当好新时代的追梦人。”

  目前,知乎用户数突破2.2亿,问题回答数超过1.3亿,平台聚集起了中国互联网上商业、科技、法律、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人群。

  创始人周源,成为互联网新星,成为贵州的骄傲。

  知否:乡愁是让山里的孩子知道更多

  采访中,周源不止一次提及家乡贵州。他说,在外打拼,永远绕不开的,是对家乡的牵挂,看到贵州跨越发展的“答卷”,感到非常振奋,“为家乡点赞,为家乡自豪。”

  同时,周源也一直在思考,如何结合知乎的优势,为贵州脱贫贡献力量。

  想来想去,从知识出发,教育扶贫。

  2018年,知乎与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榕江是一个深度贫困县,脱贫任务十分艰巨。”周源认为,只有把贫困山区的孩子培养出来,才能从根本上拔掉“穷根”。于是,他选择帮扶榕江县部分小学,在硬件上捐助桌椅、电脑等设备;在软件上开放知乎站内所有的优质知识内容,满足山区师生远程体系化学习的需求,让大山里的孩子通过网络知道得更多,见到更广阔的世界。



  扶贫路上,步伐不停。

  周源说,2019年,他会继续推进对贵州扶贫计划,为家乡脱贫做贡献。

  当贵州的字眼在采访中贯穿,也勾起了周源的“乡愁”。他说:“每年明前,父亲都会寄来贵州绿茶,我每天都喝,那是无法忘却的家乡记忆。”

  而他每次回到贵阳,一下飞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面馆吃碗肠旺面,“真香,这是无法割舍的味道。”

  说到这,周源为贵阳肠旺面吆喝:“好吃惨咯!”(责任编辑: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