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靠山吃山!2018年,入黔游客、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30%和30.8%

  从地区发展规划来看,“靠山吃山”一词,更偏向贬义。而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贵州在脱贫攻坚成果、政府工作报告、对外形象中,恰是凭借“靠山吃山”,做到入黔游客、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30%和30.8%,为贵州年度成绩单加分。



资料图:2018年暑期,梵净山景区售票厅 图片来源:江口县旅游局

  “靠”山“吃”出新花样

  2016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把大旅游作为全省“三块长板”之一,明确提出推动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靠山吃山”的贵州,用三年时间改写历史——2016年至2018年,来贵州旅游的人数从5亿增长到近10亿,旅游收入挤进全国前三。

  贵州,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用脚投票”的选择。而越来越立体的高速交通,唤醒的是贵州更多“沉睡已久”的生态资源。

  2018年,贵州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支撑的山地特色旅游产业带,串联带动省内100个旅游景区、100个山地户外运动旅游基地和1000个特色旅游村寨,形成20条省内环行及联通省内外的重点精品线路。

  凭借大生态激活发展大旅游底气,“靠”山,更要“吃”出新花样。以贵州“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为核心标识的文化旅游品牌,正在升温。



资料图: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西江千户苗寨,成为2018旅游热门目的地

  2018年暑期前夕,贵州在全国十个高温城市搞了场“清凉”营销——“门票和高速过路费打五折”“江苏、安徽两省居民游玩,各景区免门票!”让“贵州避暑旅游”一跃成为网络热点话题,多条微信推送稿阅读量超过十万。

  这碗“生态饭”没白吃。2018年7月2日,贵州梵净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在世遗效应、新鲜感及出游时机3重带动下,全国各大旅行社系列“世遗”旅游产品搜索和预订热度环比增加180%,2018年夏天,贵州梵净山成为全球旅游爱好者的又一必游之地。



2018年,“游学贵州”成为省外更多家长的选择资料图:榕江县栽麻镇归柳侗寨,小营员在学习竹编技艺。摄影:刘进银

  如果说发“清凉礼包”是利用气候优势发,那么,做“冷资源营销”全靠贵州的“满满诚意”。

  2018年10月,贵州各地就开始为冬季旅游“搞事情”——推销“冷资源”。“早上在家吃完早餐,一趟高铁来贵州看苗寨、玩滑雪、泡温泉,多舒服嘛!”得益于贵州交通发展的优势,贵州“热销冷资源”的这一举措,被外媒描写为“营销专业态度诚恳”。除了推销,贵州还发放有效期为90天的“冬季旅游门票全免礼包”,送给对口帮扶的六个省市及港澳台居民,而其他省市则享受五折优惠。



资料图:来黎平过中国侗年

  春赏花、夏避暑、秋风清、冬温泉。贵州生态好,景点好,政策好,游客带来的量变,考验的是旅游的质变。

  让“游客”变“痛客”!这是2018年,贵州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开展的“多彩贵州网满意旅游痛客行”活动,正是以游客视角,精准提出贵州旅游服务痛点及其解决方案,完善“痛点”转办、反馈、吸收、采纳机制,认真答复游客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和建议,把广大游客变成贵州满意旅游的监督员、传播者。数据显示好,2018年,“痛客行”累计评论人数近60万人次,累计评论数81万、浏览量近290万次。(责任编辑:徐微微 来源:多彩贵州网 记者: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