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马金涛:用生命捍卫入警誓词

文/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田旻佳 王琳

图/贵阳市公安局花溪分局


  2018年的贵阳,有着与往年不同的寒冷。


  但是2018年12月24日,贵阳市景云山殡仪馆,没有人急着躲避寒冷,他们或拿着黑白的横幅,或举起敬礼的右手,或沉默不语手持着白菊泪目,要送他们的英雄、他们的兄弟、他们的亲人——马金涛——最后一程。


  “金涛兄弟,一路走好,来世我们还做兄弟!”


  马家有儿初长成


  1988年10月15日,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一名男婴呱呱落地。


  这是马家的第一个孩子,一个被给予了希望的孩子,父母给他的名字里起了一个“涛”字——马金涛——显得格外有气势。


  很快,小金涛长大了,还有了一对龙凤胎的弟弟妹妹。


  作为长子,他自小就明白,为父母分忧、照顾弟妹,是他的责任。


  这一切,弟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我和姐姐都是我哥带大的,从小他就对我们十分关爱照顾,教我们怎么做人做事。”“哥哥永远是我心中的榜样。”每每谈到哥哥,弟弟马金昊的眼里,都带着几分温暖又缀着泪水。


  2009年,背着行囊,21岁的马金涛赶着1200多公里的路,从老家来到了贵州,成为了凯里学院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


  那时候,尚无高铁,一趟火车从河南摇到贵州,最少也得30多个小时。


  但是年轻的金涛,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黔地。


  4年后,面临毕业,金涛也跟千万“考试大军”一样参加着各类考试。


  此时,他得知自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凯里某学校的教师岗位,但同时他又进入了贵阳市人民警察的招录面试。带着年轻人的热血与豪情,带着男人对警察梦的追求,他毅然选择了后者。


  2013年9月,金涛身穿自己梦寐以求的警察制服,成为贵阳市公安局花溪分局贵筑派出所的一名基层民警。


马金涛生前影像.jpg

马金涛生前影像


  望着镜子,他的脸上还带着几分稚气,但是浑身透着一顾正气。


  “我志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献身于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


  “门外汉”成了“老师傅”


  在“师傅”朱俊看来,第一天来报道上班的马金涛,太稚嫩。


  “第一眼看就是一个大学生,跟警察一点都不沾边。”朱俊回忆道。


  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此时还是一个愣头青,只能跟着朱俊的后面,看着他如何抓犯罪嫌疑人、做笔录以及把人送到看守所。


  看了一两个星期,马金涛忍不住了。


  “朱俊哥,能不能让我自己来做一做,你在旁边看,不懂的地方你再教我嘛。”眨巴着眼睛,金涛带着几分祈求的语气,希望朱俊让他试试。


  “好吧。”一丝犹豫后,朱俊让马金涛参与了办案。


  这一参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跨专业报考警察的马金涛知道,自己法律不通、业务不熟,根本做不好工作。那段时间马金涛手里拿着法律文本“硬啃”,平时逢人就问、逢事就学,同事们打趣地叫他“十万个为什么”。


  或许是因为学习体育的缘故,体育人“坚韧不拔”的精神浸入了他的血液中,做什么事儿他都比别人多一份坚持。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提过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就凭着这股劲头,“门外汉”硬是磨成了“内行”,完成了“一年跟着干、两年单独干、三年成骨干”的蜕变。从警五年来,他共办理各类案件100余起,抓捕各位违法犯罪人员80余人,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00余起。


  满口“贵阳话”的河南小伙


  生活在贵阳的人们,一口方言走天下。


  这对于来自河南的马金涛来说,却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2014年3月,朱俊带着马金涛在线人家蹲守,准备抓捕毒贩。年轻的金涛跟着线人一同在屋内等待,其他人躲在暗处等待。


  姗姗来迟的毒贩见到马金涛的生面孔,顿时生疑:“你是哪个?”


  对方一口方言,马金涛听得懂却说不出,加之一时紧张,普通话脱口而出:“我是她哥。”


  这一开口引起了毒贩的警觉,转头就准备跑。


  此时朱俊心里也大为一惊,“遭哦,案子要黄了。”


  若非几个埋伏的同事立马及时策应,毒贩险些逃掉,仅那次行动就在毒贩身上搜出31克海洛因。


  “必须要学贵阳话”!又惊又愧的马金涛,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从此,他让那些以前迁就他说普通话的同事们,用贵阳话来“磨炼”他,即使口音不标准,被大家笑道说“豫黔话”,他还是坚持说。


  慢慢地,他那口“河南贵阳话”越说越溜,社区工作也越干越溜。


  同事邱辰与马金涛一同进入贵筑派出所。在他看来,“小马哥”最是憨厚,也最是认真。


  “一次一位老人家来派出所迁户口。小马哥问他:‘你家是哪点?’老人家说:‘我家是花溪嘞。’小马哥又问:‘具体是哪点的?’老人家不耐烦了,说道:‘就是花溪嘞。’”


  这个时候,邱辰也懵了,没想到马金涛换了一个说法。


  “你家在哪个塘角(方言)?”


  老人家一下子就明白了,顺利地办理了户口迁移的手续。


  作为社区民警,操着“贵阳话”的马金涛,也更便于与居民打成一片。


日常工作中的马金涛.jpg

日常工作中的马金涛


  劝架疏导、化解矛盾是常事,帮人找家、安抚情绪是日常。下大雨闹水灾时,他帮着受灾居民转移到安全地带;得知小女孩被抛弃时,他帮她重新寻找户口平安入住救助站;老人走失街头时,他喂他吃饭、联系亲属……


  事虽小,他能日复一日;事虽杂,但他不厌其烦。他记得自己的角色:“我是一名警察!”


  三十而立的“顶梁柱”


  2018年10月15日,盈盈烛光闪耀在贵筑派出所里。


  大家一起唱着“生日歌”,为马金涛庆祝三十岁的生日!


  烛光映照在金涛的脸上,他为自己许了一个愿。


  “三十而立了,谢谢这个团结友爱的家庭给我的关心支持!希望自己不负工作责任,不负家庭责任!!!”


30岁生日之际,马金涛为自己发了一条朋友圈。.jpg

30岁生日之际,马金涛为自己发了一条朋友圈。


  他,是妻子的好丈夫。


  来到马金涛家,客厅地板上一个新鞋盒尤为不同,里面是一双崭新的黑色皮鞋,标签与收据都没舍得丢掉。“这是他出事前给我买的,我还没舍得穿。”妻子刘丽抱着丈夫送的这双鞋,泪水不自觉地滑落了下来。


  微信对话里,金涛留给刘丽的最后一句话定格在“打车去吧!”


  一句简单的话,背后是他对妻子的心疼。平日里,刘丽觉得挤公交就够了,但是金涛觉得太辛苦,只要不值班,他都是提前半个小时开车送妻子去上班。


  他,是女儿的好爸爸。


  以前,微信朋友圈他总是发工作和普法宣传,自从女儿出生以后,“晒娃”就是他的“头等大事”。


  12月9日,他在微信朋友圈写道:“开启周末独自带娃模式,能把她带得刚刚背起就睡,还是很有水平的。”


  言语中,无不透露着当爸爸的骄傲。


  但是,他更多的时间与责任,是落在了工作之上。


  贵阳市公安局花溪分局副局长周勇每每翻看马金涛的朋友圈,心里都十分沉重。


  “三年的朋友圈,记录了他的事业,他的家庭,他的点点滴滴。”周勇眼里,这个年轻的河南小伙,爱生活、爱家庭、有责任、有担当。


  “一个人长此以往地坚持发正能量的东西,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一生的奉献。”周勇说道。


  生命定格在12月20日


  2018年12月20日17时。


  冬日的贵阳,天暗得格外早。


  “希望运气好点,闯到个鬼!!!”早早守在贵阳市栖霞小区居民楼里的马金涛和同事们,要去抓“药鬼”( 涉毒嫌疑人)。


  不当班的他,原本说好了陪犯肠胃炎的妻子去医院看病,但是一条涉毒案件的线报,让他又一次“食言”。


  大约17时40分,犯罪嫌疑人打开房门。现场蹲守的马金涛见状立即上前实施抓捕。谁也没有想到,丧心病狂的嫌疑人竟掏出了弩箭,刺入了马金涛左前臂靠近心脏位置。


  血,一下子浸染了他的衣服,疼痛感袭来,但说什么他也不能放手,两只手死死地抓住嫌疑人的衣袖,激烈地打斗让血流的速度加快。


  但是血越流越多,眼前越来越模糊,伤势过重的他最终倒在了血泊里。


  此时,赶到现场的同事们联系了贵州省人民医院做好接急诊的准备。但是,眼看就要不行了,大家二话不说立即将他送往附近的贵阳中医一附院。


  36分钟后,由于直接刺破心脏,导致大出血和心脏的破损,18时20分,医生宣布抢救无效死亡。


  听到金涛重伤的消息,贵筑派出所副所长陈程第一时间赶往了医院。


  在医院,他看到的,只有“睡着”的马金涛。


  “金涛以前不喜欢喝红牛,但是经常加班熬不住,红牛成了他的‘加班伴侣’。 ”陈程此时觉得眼前泪水模糊,他觉得马金涛只是睡着了,一会儿还会顶着黑眼圈说:“陈哥,来一瓶红牛吧。”


  “来世我们还做兄弟”


  2018年12月21日至24日,贵阳市景云山殡仪馆,近十万人泪送马金涛。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了送他最后一程。


  不少群众,冒着严寒,甚至带着孩子,转乘几趟公交车前来送行。


  一些企业,自发组织捐款,并组织员工前去吊唁小马警官。


  来自贵阳和黔南龙里的近百名“贵州骑士”摩托车友在灵堂前为他鸣笛。


  他所负责的洛平村居民纷纷前来吊唁。78岁的辖区居民熊大爷坚持拄着拐杖来送“小马警官” 一程,面对他的遗像,老泪纵横。


  一位不愿留名的大叔直奔殡仪馆买花圈的地方,开口就问“你这里最贵的花圈是哪个?给我拿最贵的,上面就写‘人民英雄爱人民’!贵阳现在的治安这么好,真的要感谢这些好警察!”


  贵州民族大学教师夫妇王奇辉和蒋京玲,用一天两晚的时间,妻子作词演唱,丈夫谱曲录制小样,为马金涛创作出一首歌曲《为你点亮》。每唱一句,蒋京玲都不忍泪目。


  ……


  没有谁,愿意以这样的方式,记住他。


  鲜红的党旗覆盖在灵柩上,凄冷的风雨里,人们一送再送……


  “金涛兄弟,一路走好,来世我们还做兄弟!”


  近乎带着些许哭声的低沉男声,一下子刺痛了在场所有人的心。


因公殉职的警察照片拼就的一张警徽.jpg

因公殉职的警察照片拼就的一张警徽


  “我志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献身于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坚决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矢志不渝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而努力奋斗!”


  昔日入警的誓词,依旧盘旋在中国的每一寸大地。


  马金涛走了,还有千千万万个马金涛在前行。他的战友、他的兄弟、他的同事,还有中国大地上千万警察同胞,用他们不畏牺牲、敬业爱民的精神,谱写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赞歌。


  他的故事,点亮每个人心中的光;他的脉搏心跳,在花溪土地上流淌。


  警号042376,他的名字,叫马金涛。 (责任编辑:周梓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