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2018多彩贵州大事记 】易地扶贫搬迁开启新生活

  【编者按】2018年即将进入尾声,回首过去这一年,贵州发生了许许多多值得我们铭记的大事。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继续位居全国前列、14个县(区)退出贫困县,易地扶贫搬迁入住123万人……一个个成果数字不断展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亮点,见证着贵州不断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的奋斗历程。从12月21日起,当代贵州融媒体推出专栏【2018多彩贵州大事记】,与您一同梳理回顾贵州2018年的发展足迹。


文/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郑洁


  “中国是如何脱贫的,做了些什么,如何为人们创造就业机会?贵州的案例有着巨大的启发性,我从未在其他地方见过。”11月5日,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演讲时,盛赞贵州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效。


  金墉的点赞,源自演讲前几天来贵州的一次实地考察。考察中他还表示,贵州的发展成就令人鼓舞,贵州的发展经验对世界有启发。


  近年来,贵州把易地扶贫搬迁列入脱贫攻坚必须坚决打赢的“四场硬仗”,围绕脱贫抓搬迁,突出精准抓落实,强化标准抓规范,深入推进“六个坚持”和“五个三”,走出了一条贵州特色搬迁脱贫路,让搬迁群众“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  


111.jpg

  惠水县明田新村群众迎新春过大年。图为明田新村群众载歌载舞。(惠水县委宣传部供图)


  坚持省级统贷统还,坚持以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坚持让贫困户不因搬迁而负债,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贵州全面落实“六个坚持”,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立足于山区贫困群众的根本脱贫和长远发展,城镇化集中安置是贵州的实践探索和模式创新。2017年,贵州共建成安置点263个,全部实行城镇化集中安置,已搬迁入住75万人。


  在脱贫攻坚中,贵州精准锁定搬迁对象。瞄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界定迁出地区域条件和搬迁家庭个体条件,设置11个识别登记程序,以5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重点,先后组织12万人次进行三轮自下而上的全面排查,精准识别出“十三五”搬迁对象。


  为了不让贫困群众因搬迁负债,贵州还不断完善易地扶贫搬迁补助奖励政策,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2万元;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拆除的,每人奖励1.5万元用于住房建设;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按人均2万元统筹安排,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自筹不超过2000元,基本可以满足建房投资和简装修,安置点基本实现“拎包入住”。


222.jpg


  图为惠水县明田新村群众展示自己家的春联。(惠水县委宣传部供图)


  实现搬迁群众能致富,贵州采取了超常规手段:


  ——坚持以经济要素集聚功能强、创业就业机会多,人口承载容量大的市州政府所在城市,以及以县城为主进行城镇化集中安置,让搬迁群众能够实现更好发展。


  ——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落实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要求,同时实行搬迁劳动力全员培训机制,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促进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安置地的生产生活,全面提升搬迁成效。


  ——推广“五个三”配套政策,完善安置点社区服务中心、超市、文、体、教、医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增设公益性岗位、创建“就业扶贫车间”,让群众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


  “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群众是哭还是笑。”据随机入户调查结果显示,贵州搬迁群众对政策的满意度在98%以上,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截至2018年11月30日,全省已完成搬迁入住123万人,占“十三五”时期搬迁总规模65.42%,建成住房12.44万套,全省工程形象进度77.76%。

333.JPG


  图为惠水县明田新村安置点。(惠水县委宣传部供图)


【故事】


  今年3月,黔南州惠水县王佑镇董上村村民梁拉金住进了惠水县明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这里优美的环境让他非常开心。花园、绿化带、休闲亭,学校、超市、文体广场、社区服务中心……


  梁拉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以前我住的村子前后都是山,到集镇赶集要走2个多小时山路;吃水要到1里路外的水源地去挑,一家人住在深山里很孤独,早点搬出去,生活才会好。”梁拉金说。


  在惠水县明田“移民新村”里,梁拉金一家将分得100平米的住房。


  在他家的新居里,电视机、沙发、洗衣机等一应俱全。


  梁拉金逢人便说,“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能住上宽敞又亮堂的楼房,这里不仅环境好,离县城也方便,原来的老房子和这里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新房有了,该考虑下一步怎么发展。”安了新家,生活靠什么呢?一开始,梁拉金心里一直没底。


  惠水县明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位于开发区核心位置,附近十几家企业已经投产,用工需求十分旺盛。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梁拉金在园区的家具企业谋得一份工作,平均月收入3000多元。他高兴地说:“以前担心搬过来以后没有保障,无法生活,现在上班就在家门口,企业一天三顿饭全包,走路15分钟就能回家。”


  为了更好服务易地扶贫搬迁的移民,惠水县把劳务服务公司设在安置点里,每天多渠道播发招工信息,多层次全方位为移民提供就业岗位。


  为消除广大移民户的后顾之忧,惠水创新实施“迁企融合”模式,以就业岗位确定搬迁数量,确保每户搬迁家庭有一人以上实现转移就业。


  同时,围绕资源禀赋、市场导向,成立移民后续扶持发展土地经营、资产经营、劳务服务公司,不断完善集体经营机制和群众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将对13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到2020年,实现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收入水平明显提升。


 【短评】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四场硬仗”之一,是有效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超常规创新举措,对确保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搬迁只是手段,致富才是目的。易地扶贫搬迁不是简单地帮贫困群众“挪个窝”,而是给他们的生产生活“铺好路”。解决好搬迁群众的生产就业问题,需要大力加强产业培育,拓宽就业渠道,切实增加搬迁群众收入,确保搬迁群众真正住得下、稳得住、生活得好。


  让贫困群众搬出大山,移近幸福,贵州在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征程上,创造了奇迹,提供了借鉴。(责任编辑: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