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图片故事】“邹市明夺冠后,我是第一个提问的记者”

  人物名片:

  赵宏斌,贵州都市报记者。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邹市明为中国军团斩获该届奥运会的第50枚金牌,这也是中国拳击历史上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赵宏斌即是当年现场报道赛事的媒体记者之一。


文|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韦一茜


  “倒数28秒,邹市明2:3落后。

  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全场观众也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抽他,抽他。”一名看台上的少女,带着哭腔率先打破了沉寂。随即,观众再次发出雷鸣般的加油声。

  倒数18秒,邹市明扳成3:3。

  身边两个素昧平生的人拥抱在了一起。而我,最后10多秒,差点不敢看比赛。

  谁也没有想到,四个回合共8分钟的比赛如此惊魂;谁也没有想到,邹市明赢得如此艰难;谁也没有想到,去年世锦赛上21:1轻松击败的对手,如此难打。

  ……”

  ——赵宏斌《惊魂28秒》

微信图片_20181109162149.png

  2008年8月16日,男子轻蝇量级(48公斤级)1/8决赛,中国选手邹市明和法国选手乌巴利点数3比3战平,最终裁判认定邹市明获胜,他惊险地晋级八强。数日后,邹市明在决赛中轻松战胜蒙古选手塞尔丹巴,夺得中国拳击历史上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十年后,回忆起08奥运的瞬间,贵州都市报资深记者赵宏斌脑海里浮现的,不是邹市明夺冠的刹那,而是比决赛更惊险刺激的艰难之战。这篇记者手记《惊魂28秒》,即是当时战况的生动描述。


  “人们总是容易记住美好的,忘记不好的。最后(邹市明)夺冠了,但可能夺冠路上最难得的时刻却没几个人记得了。”十年前,赵宏斌作为贵州都市报体育版记者,前往北京报道这场史无前例的盛会。


W020181226684490255372.jpg

邹市明夺冠后,贵州都市报记者赵宏斌(右)提了第一问


  “在邹市明夺冠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我是第一个提问的记者。” 赵宏斌说,首次在“家门口”举办奥运会,创造纪录的奥运健儿还是贵州的“老乡”,那种狂喜与自豪,是不言而喻的。


  “当时对奥运的报道,我不只是关注着邹市明,我还见到了姚明,作为非持证记者,我还想方设法地混入媒体区采访……”赵宏斌如数家珍地翻出当年的数篇记者手记,《为国奥 我转战沈阳》《我和姚明比身高》《混入媒体区采访》,这些文章一一记录了十年前报道的点滴。


  他回忆道,记者当时每天在前方扑热点,早出晚归、熬更守夜。“有天忙着采访写稿,完了赶地铁回到驻地,忘了自己没吃晚饭就上床睡觉了。睡到凌晨一两点才忽然觉得饿,想想酒店厨师也下班了,就饿着睡吧。”有一次熬夜写完报道后,找到了一块巧克力充饥,“吃了之后更惨,心烧得一晚上都没睡着。”


  “那时候,能够参加奥运会的报道,第一感觉就是兴奋!第二感觉,也有忐忑,担心报道写得不够出彩。第三感觉就是痛并快乐着。”赵宏斌坦言,现在回忆起2008北京奥运,当时的兴奋、失落、新奇、自豪、感动,仍然历历在目,这也是人生中难得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