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图片故事】“最火爆的时候,股民要用望远镜才能看清实时股价大屏。”

  人物名片

  王勇:证券公司专业投资分析师,在上世纪90年代,曾就职于贵州第一家证券业务部,见证了贵州的股票交易发展历程。


文|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程星 韦一茜


  股票,在上世纪90年代,还是一个“新鲜事”。


  1984年11月18日,上海飞乐音响公司成立,并向社会发行每股面值50元的股票1万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公开向社会发行的股票。


  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开业,中国金融业发展翻开了新篇章。1992年,在贵阳中华中路玫瑰商场二楼,贵州第一家证券业务部诞生,即贵州证券公司。


1.jpg

王勇曾就职于贵州第一家证券业务部


  “这个证券业务部名为贵州省证券业务部。”当年,刚从大学金融专业毕业的王勇是里面的员工,在大厅柜台工作。他还记得,那时候股民的认购单都是手工填写,要写清楚姓名、账号、买卖价、股票名称代码等信息。


  在王勇的回忆中,当时上市公司数量非常少,基本上股民可选择的范围也不是很多。“但是即便这样,最火爆的时候,证券公司门口卖报刊杂志还兼卖望远镜,就因为人太多了,要通过望远镜才能看得清交易所里显示实时股价的大屏。”


  由于信息获取方式单一落后,股票价格变动只有通过大屏滚动播放的数字来看。很多人在交易大厅一待就是一天,因为没有别的获取信息渠道。出于消防安全的考虑,证券业务部为了控制人流量,曾一度将股票购买准入门槛提高到5万元。


  后来,大厅里开始售卖起证券类报刊。王勇记得《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是当时三大证券报,也是股民必读的专业咨询信息。“生意好得很,常常是一抢而空”,有人一天要卖出几千份报纸。


2.jpg

1992年,贵阳市中华中路玫瑰商场二楼诞生了贵州第一家证券业务部,由此拉开了贵州证券业帷幕。


  那个年代,股票对于贵阳市民而言完全是新生事物,许多时候,大家都是跟风似的买。


  张易(化名)就是在朋友的带动下,在贵州证券公司购买股票。“靠自己摸索”,他看中一支名为“锦州六陆”的股票,投了5万多元,一下买了几十手。“几天时间内,股票从9块多涨到10块多”,第一次股票交易赚了2000多元钱,让张易信心大增。


  “后来,自己在股票交易中慢慢学着研究宏观经济数据,了解国家政策,二十多年没有间断过”,到今天,股票已经成为了张易生活中的一部分。


3.jpg

贵州股民开始用电脑自助终端操作股票交易


  “从手工填单到电脑自助终端操作,再到今天的手机交易……”张易感慨,随着时代的发展,股票交易已经变得越来越便捷。“经历过牛市,也经历过熊市……”靠着慢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股市行情波动中的坚持,张易也从股票交易大厅里的一名散户,做到了大户。


   如今,早年的贵州证券公司因风险处置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十余年艰苦创业,华创证券已由一家仅经营证券经纪业务的券商发展成为全业务牌照的全国性综合金融服务机构。而当年在大厅柜台工作的王勇,已成长为公司专业投资分析师。用他的话来说,股民已经越来越成熟和理性,而证券公司投资顾问也从原始的“端茶递水”粗放式服务过渡到了专业化的投资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