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百年名校这样走来!《起跑线》栏目首位出镜嘉宾省府路小学校长吴丽

微信图片_20180910154231.jpg

  【导语】今日起,当代先锋网推出重磅栏目《起跑线:贵阳十所小学校长访谈录》。俗话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实践将给学校、学生和家长带来怎样的影响?

           9月10日,第一期,我们采访了贵阳省府路小学校长吴丽,她如何守护和捍卫百年名校的荣光?一起来看。

           未来,每周一期,周一推出,不见不散!

文/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杨仪

  文化有根

  当代贵州:贵阳市省府路小学创建于1906年,至今已有112年的历史。立校之初,树立了“大学之基 大道之门”的办学理念。回望百年历史,我们今天如何理解这个理念?

  吴丽: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的官立第一初等小学堂是省府路小学的前身,1912年(民国元年)改名为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分校,1913年更名为南明第二分校;1923年改称为私立志道学校;1952年由贵州省人民政府接管,正式命名为贵阳市省府路小学。

  一个世纪以来,校名几经变更,“大学之基,大道之门”的办学理念却从未改变。当年正值国家风雨飘零之际,创始人们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创办了这所学校,形成了国文和英文并举、科学和游艺共存、智育和德育不怠的“志道”特色。“志道”取于孔子名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jpg

  这个办学理念在当年影响很大、很广。中国“光盘之父”徐端颐是从省府路小学毕业的,曾有记者采访问他在成长过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他回答说:“在贵阳读小学时,学校‘大学之基 大道之门’‘自强不息’的理念影响了我的一生。”我理解是因为在人生的启蒙阶段,他早早树立了理想追求。

  回望百年历史,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兴国”,我们“为学子奠定大学问之基础”的初心仍在。文化是有根的,“学而有志,行而有道”的学风不能丢,传承和发展一定是立足于自身百年历史的基础之上。而今天,我们要培养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莘莘学子,他们具有自强不息的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兼济天下的胸怀。

  当代贵州:你在省府路小学工作了超过20年,从一名数学教师到一校之长,随着角色的转变,你看待这所学校的视野发生了哪些变化?

  吴丽:我常思考何谓一所学校的校风?它摸不着看不见,但人心却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受它的文化熏陶,并且它对人的塑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jpg

  20多年前,我刚到省府路小学时就感到“教师”对这里的老师而言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追求。学校初创时,老校长、老教师们潜心教学、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他们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老师和学生的成长。

  从朗朗书声的校园里,先后走出了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的周小山、汪远行、陶信铺,解放贵州的烈士乐恭彦、陈法轼、廖崇美,中国“光盘之父”徐端颐,中国第8位乒乓球世界冠军王家声,演员宁静、歌手何洁等等。可以说,省府路小学真实、朴实、扎实的校风就是由这一代代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今天,我们这一代人传承这所学校的历史和精神是责任,更是使命。

  无问西东

  当代贵州: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方式亦需要不断更新。省府路小学如何迎“新”?

  吴丽:我校目前是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再结合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特点发展校本课程。从具体开展某项活动开始,让这项活动常态化后再逐步升级为课程,不盲目贪多,也不一蹴而就,做得脚踏实地。

3.jpg

  自2003年起,学校先后把少年军校、古诗文诵读、阅读教学开发为《铁骑照前程》《诗魂暖童心》《阅读诵心声》的校本课程。值得一提的是,我校老师编写的《铁骑照前程》教材曾获全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优秀课本。

  “铁骑照前程”少年军校课程可以追溯到1989年创建的省府路小学少年军校,它是贵州省唯一一所小学少年军校。学生在6月至7月间要到武警贵州总队训练基地进行为期11天的训练,并且不准和家里联系。早上6:30起床,每日进行队列、擒敌拳、应急棍术、整理内务、战地救护等十多个军事科目训练,培养学生的规则和纪律意识。

  省府路小学圆通校区内有一棵上百年的银杏树,今天依旧枝繁叶茂。就此,我们开发了“银杏课程”。学生通过观察银杏、用银杏叶作画,随着银杏叶动起来等活动,了解百年省府校史,培养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增强处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我们正在做一个“I Can”英语课题的研发。这个课题的研究要渗透到每一个年级、每一个英语老师、每一堂英语课,每一个学生中,让师生们积极主动思考和践行“我能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做什么”“我怎样才能把英语学得更好”。归根结底,摈弃杂念,一切课程设置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4.jpg

  当代贵州:学校目前的办学场地有限,这会不会对课程开展,学生发展带来影响?

  吴丽:电影《无问西东》讲到西南联大在云南的办学情况,上课教室不过数间茅草屋,且随时可能遭受轰炸袭击。在这样艰难的办学条件下还能培养出如此多璀璨耀眼的人物,所以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一定有必然关系吗?我想办学条件一定不是决定性因素。

  前不久,综合实践课的老师跟我说,他想带领学生研究省府路的变迁。我校所处的省府路有非常厚重的人文底蕴,清代、民国时期的政府都在这里。这位老师就带着学生进图书馆寻访老人,分成小组查资料,汇成报表,形成文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表达、文字、交际、合作等综合能力都得到全方位提升,老师也有成就感。

  数学思维训练是省府路小学的一大特色。我们课程表里有每周一节“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走华容道、拼七巧板、鲁班解锁等游戏中体味数学的有趣,通过多渠道了解数学的发展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接受科学训练懂得数学的思考方法……让学生把学习数学转化为趣味实验,甚至延伸至文化研究,这些目标肯定不是在学校课堂上就能全部完成的。

  因此,育人不分时间、不受场地限制,也不会束缚我们的教学发展,关键还在筑牢教育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这也是百年办校的不变坚守。

  眼中有爱

  当代贵州:有人说省府路小学的老师就像一粒粒“种子”,为贵阳市小教界输送了不少人才。贵校是如何培养老师的?

  吴丽:我校一直有“传帮带”的氛围。年轻老师来了之后,学校首先要聘请专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听课,每节课后指出不足和改进的地方。背后还常常有一个教研组在帮助他,一起分析教材、集体备课、听他试讲。除此,还有外出学习培训、骨干引领、同伴互助、小组探讨等。

5.jpg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校需要的是整体发展,是每个教师得到发展。我们不提倡模式化的教学,而是希望每个老师具备独立的思考,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一个老师带领一个班级,就会有几十个学生受他的影响,他一定得是“手中有标准,眼中有爱意”的老师。

  当代贵州: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教育和影响。充满焦虑的家长在今天非常普遍,拿“补课”来说,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在课堂上学得不够,放学后要求继续补五花八门的课,这样才不至于落后于同龄人。对此,你怎么看?

  吴丽:在小学基础阶段的教育,我个人是不主张基础学科的补课。补课不如补好习惯,锻炼孩子的集中注意力,培养规则意识,上课认真听讲,在学校把作业完成,没有拖延的毛病。

6.jpg

  家长焦虑孩子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正是如此,家校合作才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家长处了解信息,将教育理念、方式等从单向传递,变成教师、家长、孩子间的多向交换,为家长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今年8月,针对我校总校区、万科校区800余位新生家长,我们举办了开学前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专题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理念、德育目标、习惯养成、教学风格、学习要求等等。目的是希望家长家长以主体身份主动参与,重新认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有效地整合家庭、学校的资源,助力孩子的成长。

  适合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家长是学校教育最可靠的“同盟军”,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教育,与学校一同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