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美丽贵州|美丽中国的“贵州实践”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汪枭枭


  7月贵阳的习习凉风,把人们带入了一年一度的“生态时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在贵阳隆重举行,全球及国内政商领袖和专家学者将齐聚一堂,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贡献“贵州智慧”。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今年年会的主题,也是历来建设生态文明颠扑不破的重要原则。作为长江流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全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闯出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创新发展之路。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环境是贵州的长板,但生态环境本质上是脆弱的,必须要小心翼翼地呵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贵州的殷切嘱托。无论如何,“生态”这一条底线永远不可逾越,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事事都必须以生态优先。作为中国首批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贵州在全国率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目前贵州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程度排名全国第2位,而在这个名次的背后,是贵州多项全国率先的生态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支撑。


微信截图_20180627094832.png

云台山。舒忠平 摄


  过去五年,贵州省扎实推进13项环保改革任务,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率先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人民调解委员会、率先出台全国首部市级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以及首部省级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贵州在环境执法方面坚持“零容忍”,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5年来,全省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970件,处罚金额47028万元。2017年,贵州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开展了环保“利剑”专项执法百日攻坚行动和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共查办各类环境违法案件3260余件,处罚金额33600万余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同时不能忘记绿色发展,要同时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就必须发展绿色经济。


  磷化工产业是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然而磷石膏的处置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今年4月,贵州省发改委下发《关于加快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明确2018年全省将全面实施磷石膏“以用定产”,严控传统磷肥产能规模。


  “彻底解决磷石膏综合利用难题已成全省共识。”瓮福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以用定产对磷化工企业规模发展颇为严格的倒逼条件,势必将在国内磷化工行业刮起“绿色旋风”。而瓮福集团已解决磷石膏安全环保无害化堆存问题,并将磷石膏变成了新型建材,不仅实现了以用定产,还实现了变废为宝。


  作为国内磷矿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贵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全面实施磷石膏以用定产,这充分显示了贵州坚持绿色发展的决心。


航拍进入盛花期的贵州毕节百里杜鹃景象壮观。每年4月,绵延50余公里、总面积125.8平方公里的毕节原始杜鹃林带进入盛花期,游客不仅可以“陆游”百里杜鹃,还可以搭乘直升机俯瞰杜鹃花海。王纯亮 摄(贵景网 发)_副本.jpg

航拍进入盛花期的贵州毕节百里杜鹃景象。王纯亮 摄


  不得不说,贵州能够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因,正是源于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认识。曾经的贵州因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老百姓空守着青山绿水“抱着金饭碗讨饭吃”,这样的现象被称为“富饶的贫困”,现在青山绿水变成了贵州后发赶超,跨越式发展的绿色资本。


  “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如今贵州的青山绿水吸引了各地的人来投资、来发展、来工作、来生活、来旅游,健康、旅游、养老等“幸福产业”加快发展,大数据在贵州“点绿成金”,2017年贵州绿色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7%。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今年6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贵州省绿色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产业绿色化改造、工业绿色化转型、提高生产绿色化水平等八项重点任务,贵州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越守越牢,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百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词,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这些统统属于百姓,因为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


  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需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入手,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现绿色生活。


微信截图_20180627094058.png

  污水处理人工湿地是指通过修建隔油池、调节池、生物池和垂直复合流人工湿地,将污水进行沉淀和净化之后再排放。图为遵义市播州区三岔镇庆远社区的污水处理人工湿地。(汪枭枭 摄)


  在遵义市播州区三岔镇庆远社区,一条名叫“千弓堰”的小溪从69岁的老人郎书林家门口流过,以前这里这条沟只有两米多宽,雨水、污水混流,甚至有死掉的猪羊,用郎书林的话说,“简直就是一条臭气熏天的臭水沟”。直到2014年这里建设了新农村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示范点,河道宽了、水清了,不时有村民在小溪中洗菜。郎书林说:“我们这里是从‘荒坝坝’变成了‘示范村’,环境好了,心情都比以前好得多。”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贵州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努力打一场污染防治攻坚的人民战争,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是打赢这场人民战争的重中之重。


  贵州省以“县城统筹、以城带乡、整体推进”模式,推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一体化,截至2017年年底,贵州在统筹推进各项减排措施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环境保护12件实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环保设施建设攻坚行动方案各项任务的落实,投资近千亿元,4053个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


  通过十大污染源治理和十大行业治污减排全面达标排放专项治理的“双十”工程,以及“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措施的实施,贵州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并持续改善,过去五年未发生重大以上突发环境安全事件,切实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需要,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责任编辑 / 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