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聚焦八要素】山沟野果“升职记”

文/图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杨霞 见习记者 杨羽


  暖暖春日,沿着蜿蜒盘旋的柏油路乘车驶进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天富刺梨产业园区,从山顶远眺,漫山遍野的刺梨树绿得醉人,山间,村民们忙得正欢,昔日荒芜的山坡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189258938.jpg

  村民在刺梨基地里忙活着,看着刺梨产业规模化发展,日子也有了奔头。

  谁曾想到,三年前的贾西村,贫困发生率33.8%,年人均收入不到2700元,是有名的深度贫困村。

  而如今的贾西村特色产业风生水起,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

  这一切的动力源都得从贾西村的“土货”——刺梨说起。贾西村常年气候温和,满山遍野都是野生的刺梨,但产量较低,导致了贾西和刺梨,相伴千年,却“无言以对”的局面。2013年,在贾西村远近闻名的“煤老板”聂德友带回一条信息:刺梨是维C之王,可以食药两用,在外面很畅销,而且市场需求量非常大。

  “村民一年种苞谷、土豆每亩的毛收入只有五六百元,而一亩刺梨1年种植,3年盛果,挂果期长达四五十年,一亩年收入近4000除了除草施肥基本上没什么投入,可以说守着‘摇钱树’了。”聂德友认定这是一个好产业,决定带着乡里乡亲们一起干。


W020170519388246452707.jpg

  在外淘金三十余年,干过煤矿工人,下海承包过煤矿,留洋开过跨国公司,但聂德友心心念念的还是让村里的乡亲都能富起来。刘嘉炜 摄

  聂德友带着满腔热情和千万资金回到了贾西村,牵头成立了盘江天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又自掏腰包80万从从贵州龙里县购买了一批刺梨苗,分发给村民种植。一听说种刺梨,许多村民都怀疑:“他是不是脑子有问题?”“那些刺梨烂在路边都没人愿意摘,栽到地里莫非还比洋芋、苞谷管钱?”

  好说歹说,3000亩刺梨苗种了下去。可来年春耕,村民们就把地里的刺梨苗拔个精光,种起了玉米和土豆,这可把聂德友愁坏了,气得在家整整躺了4天。“不行,我不能就这么放弃,既然我决定回来带着大家一起致富,我就一定要把刺梨产业要搞成功。”


天富刺梨园区是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是盘州出口刺梨种植标范基地。1.JPG

  天富刺梨园区是贵州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是盘州出口刺梨种植标范基地。


  改变“单打独斗”,在盘关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聂德友运用“三变”改革模式,由合作社作为产业实施主体,集中连片在贾西、海坝等8个贫困村种植刺梨。为了让刺梨种植的3年空档期,村民收入不断档,各个村的刺梨基地以“以短养长”,在刺梨林下套种了地参、鱼腥草等中药,并在刺梨地里养起了蜜蜂,构建了“林上有蜂、林中有果、林下有药”的长短结合、立体产业新格局。

  “从外面打工回来已经两年没出去了,这两年我把家里的土地都入股到合作社,自己也在刺梨基地务工,一年收入能有5万多,家里盖起了新房,今年刺梨就是盛果了,到时候年底还能二次分红,明年打算买车呢。”贾西村村民聂由青高兴地说。


利用刺梨生产饮品,延长刺梨产业链.jpg

平台公司将刺梨收购后生产饮品,延长刺梨产业链。


  2016年,贾西村的刺梨产业迎来了一次“升级”。盘州市最大的国有宏财公司“加入”进来,成立聚农投资有限公司,以“平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形成产、供、销利益连接机制,推动刺梨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景观价值最大化。

   “去年9月,合作社收购的刺梨在公司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产,最终以刺梨饮料、刺梨口服液的形态跟消费者见面,产品进入市场后,反响热烈、供不应求,从2018年1月到现在,公司的销售额已经达到近500万元。”贵州宏财聚农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朱波说,等今年刺梨大规模投产后,刺梨找到了出口,老百姓脱贫致富也不是问题了。

  短短3年时间,贾西村天富刺梨园区刺梨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1万亩,覆盖了盘关镇8个村3498户9446人,其中贫困户423户842人。

  产业兴了,山村活了,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画卷正在乌蒙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