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聚焦八要素】因地制宜谋发展 德江瞄准产业扶贫“靶心”

文/图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任诗音


  一县虽小却高低起伏,位于贵州东北部的铜仁市德江县面积不大,却因地势起伏、海拔差异较大,导致同处一县的各个乡镇有着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土质,不同的地理环境成为影响当地发展的主要因素。德江县充分考虑各乡镇的地理环境,用不同的发展模式射中扶贫“靶心”。


  创新种植产业,不被“贫瘠”打倒


  花椒,耐干旱,能适应山地、丘陵、河滩的独特气候和土壤,因果实清香、麻味纯正而广受农户和消费者青睐。


  德江县桶井乡常年干旱、土地贫瘠、低海拔,是极贫乡镇之一。而桶井乡的农户大多靠传统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种植形不成规模、零散销售不畅,无法带动当地脱贫致富。


  扶贫,把花椒、桶井乡、农户连起来了。


微信图片_20180412213011.jpg

桶井乡贫瘠的土地成为花椒种植的优势条件


  “花椒耐旱,适应海拔高度在500米左右,生长力强,桶井乡特殊的地理条件适合种花椒。”在下坪村花椒基地,基地负责人安奎一边介绍种植花椒的适应性,一边查看花椒种植情况。


  因地制宜创新种植花椒,是桶井乡实践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脱贫致富的最佳途径。


  “我把家里10亩地入股到花椒基地了,每天还可以到花椒基地来务工,以后花椒有收益了,还按比例分红,这样算下来,收益翻倍啊。”下派村的农户陈波算起了收益账。陈波口中所说的比例分红就是合作社与群众的利益链接机制,合作社种植花椒创造的利润实行“5311”利益分成,即合作社50%,土地流转农户30%,临时困难户10%,村级集体经济10%。


微信图片_20180412212840.jpg

正忙于种植花椒的当地农户(德江县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桶井乡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产业革命中的重要突破口,按照“连片规划、逐户核查、统一流转、入股分红”的方式,探索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在适宜花椒生长的木朗、毛岭、下坪、长江等村,投入资金839万元,集中打造花椒示范基地,栽植面积达4176亩,带动贫困户610户2319人,基地投产后户均增收将达20000元。


  保留传统产业,扩大生态效益


  德江县高山镇,因其海拔高、气候低的地理环境,天麻早已成为该镇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而高山镇阡丰村龙洞湾更是在1972年便开始种植天麻。


  “这里种天麻条件好,我们已经种了几十年了。”正在地里挖天麻的冉启华告诉记者,以前是村里大多数农户都是散种散挖,总担心销售不好,有时管理不好更是影响收益。


微信图片_20180412212955.jpg

  大量的天麻及时采挖不仅需要聘请当地农户打工,更是覆盖到邻乡农户。


  要增产又增收,必须转变方式,谋求升级。为了守住得天独厚的天麻养殖产业,德江县鼓励当地天麻公司成立合作社并以多种模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现在,合作社已与1320户3936人,其中贫困户491户1968人,用五种模式与他们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当地茂盛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介绍道,一是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免费(或有偿)供种、保底回收,农户种植管理。二是基地+政府+农户+公司模式,基地供种、政府买种、农户种植管理、公司回收加工销售;三是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公司投资、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农户种植,按比例分红;四是“三金”模式,租其地、聘其人、保其利;五是五保模式,保基地、保面积、保就业、保红利、保本金。


  “把土地租出去种天麻,最近又正是挖天麻的时候,我每天来打工,一天有70元的收入,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冉启华笑着说道。


ac204eafd7324eabb447b4f557923c17.jpeg

天麻已成为当地的主要发展产业



  近年来,德江县充分利用适合天麻种植的特点,将天麻作为全县一项扶贫主导产业进行培育,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农户参与的三方联动机制,不断做大做强天麻扶贫产业。


  截至去年12月,德江县已形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亿元级天麻扶贫产业,发展天麻120万平方米,产值累计达2.6亿元。天麻扶贫产业已覆盖全县14个乡镇88个村,10977户40457人,其中涉及贫困户7831户32891人,每户天麻种植户年人均收入达5700元,直接促进3600余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