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文化骑兵】记者文勇:用新闻唤起爱心是“最大的成就”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江婷婷


  2016年11月,一篇题为《驻村第一书记谢忠平:为深山布依群众脱贫奔走的“眼镜青年”》在多彩贵州网等多家省内媒体刊出,近四千字的报道,把一位为贫困村脱贫脚踏实地苦干、不善言辞的驻村干部呈现在读者眼前。


  文章的作者,都匀市新闻中心主任助理、记者部主任文勇,他那时候或许并未意识到,长期报道脱贫英雄事迹的自己,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群英中的一员。


  3月30日,记者来到文勇的办公室。他正在认真校对当天的新闻稿件。在他办公室的隔壁房间里,堆满了各界人士寄给贫困户和困难群众的爱心物资。


  文勇的笔端和镜头对准脱贫攻坚、社会民生领域。


  从小喝乌江水、吃包谷饭长大的土家族农民儿子文勇,如今已从事新闻工作22年了。 


回访看望索家.jpg

  文勇的笔端和镜头对准脱贫攻坚、社会民生领域。图为文勇(右一)回访看望索洪旺一家。(资料图)


   “唤起人们的爱心,是我作为新闻工作者最大的成就。”文勇说,“很多人因为我写的文章,知道了群众面临的困难,通过捐赠等多种方式提供帮助。”


  2013年3月24日,文勇带着一封特殊的信件,按照信上地址,赶到原沙寨乡凤啭村摆让组大山沟里村民索洪旺家:身着破袄的幼小女孩正在淘米煮饭、熬药,年迈的老妇弓着腰,为躺在床上的儿子索洪旺干枯的脚敷药止疼,小女孩不时问:“爸爸,你的脚疼不疼?”


  这一幕深深打动了文勇。


  索洪旺45岁仍然未婚,7年前好心捡拾女弃婴抚养至今,因无法上户口而辍学在家;70多岁的老母亲每天早出晚归做农活,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索洪旺从新闻中知道文勇关注贫困群众,请人专门给文勇写了一封求助信。


  深入采访后了解到,2012年4月,索洪旺随同村罗达勇、索洪清等青年去新疆温宿县砖厂务工。因与工友走散,盲流到甘肃省肃北县,为一户牧民放牧时又遇暴风雪,被冻困4天4夜,全身僵硬,经过抢救虽然脱离生命危险,双脚却被冻伤成三级伤残。


  索洪旺被亲戚接回家之后,因无钱救治,只好躺在家里床上苦熬,靠70多岁的老母、7岁的养女以及亲友照顾。文勇见到他时,双脚已几近坏死,如不及时治疗,危及生命。


  文勇采访回到家中,连夜赶写了通讯《七岁养女撑起一个家》,在《贵州都市报》《黔南日报》《都匀时讯》《今日都匀》等多家媒体刊登出来,很快被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新浪等全国知名网站转载。


  “当时,索洪旺的不幸遭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勇说,都匀社会各界购买3000多元的生活急需物资送到索家。黔南州多家单位慰问索洪旺,现场捐款5000元及部分物资。都匀市消防大队队长杨明友联系黔南州中医院医护人员把索洪旺接到医院做了截肢手术,医院给予减免部分医疗费。


  索洪旺的截肢手术取得圆满成功,安装了假肢,如今已经可以从事简单的劳动,小芬芳的户籍也得到解决并走进了校园,政府为他家修建了新房,全家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新闻作品有温度,它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社会的和谐、友爱和互助。”文勇说。


  在偏远的布依寨苗寨、水族山乡和田间地头,文勇拍摄出一张张精美而生动的照片,采写出一篇篇精彩而感人的文章,为脱贫攻坚硬仗、振兴乡村战略传递社会正能量。


  哪里最偏远,哪里就有他的新闻足迹,都匀是很多少数民族乡村寨不通公路、信息闭塞,村民不懂汉语。他笔下的新闻和镜头中的照片,是靠是用脚丈量出来的。


  当前,全省脱贫攻坚战进入攻坚拔寨、啃硬骨头、打硬仗中的硬仗阶段。小围寨办事处小围寨村是文勇所在单位结对帮扶村。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独自购买生活用品走进帮扶对象家中,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及社会热心人士,募集款物帮助该村解决通组串寨硬化路,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83岁的老人杨济全每次见到文勇提着生活礼物来他家,就激动地说:“文叔(都匀地方风俗口语,以晚辈角度来称呼),谢谢你,经常来看我关心我,比我的子孙还走得勤咯,不晓得怎样来感谢你哦。”


  文勇多次深入归兰水族乡翁奇、翁高、翁降、大定、联盟等贫困村寨采访当地贫困现状、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决战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写出了《追兵变标兵——归兰水族乡打造脱贫攻坚新样板》《一个企业带动一个茶叶村的传奇故事》《小山组易地扶贫搬迁一个都不少》等多篇深度专题报道。


  从文勇笔下的驻村扶贫工作干部工作中,看到驻村的日子充满豪情;从他笔下的贫困户生活里,感受到群众想要过上好日子的强烈盼望;从他笔下的市委书记市长身上,体会到作为脱贫攻坚一线总指挥的责任和担当:“我要用笔记录下脱贫攻坚战场上英雄儿女们的豪情万丈,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幸福笑容,还有浸满汗水的土地,和苦干实干留下痕迹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