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紫云自治县委书记张天勇:紫云红芯红薯红起来

  深贫县党政一把手谈“一县一业”.jpg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谌贵璇 李婷


  编者按:2017年12月,贵州省发改委出台《省发改委关于支持14个深度贫困县“一县一业”产业扶贫的意见》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一县一业”产业扶贫加快发展,紫云自治县重点发展红芯红薯。近日,记者就紫云红芯红薯发展规划,专访紫云自治县委书记张天勇。


  当代贵州:请问目前紫云红芯红薯产业的规模怎么样,在推动贫困群众脱贫方面有哪些效果?


  张天勇:目前,我县红芯红薯种植产业以松山街道、五峰街道、白石岩乡为核心种植区,成功打造紫云红芯薯标准化示范园区2个,发展加工与贮藏保鲜专业化企业5家,建成500亩规模核心种苗基地1个、1000亩高标准种植基地1个,修建10吨位薯窖12个、8吨位薯窖5个,建设红芯红薯销售集散中心2处。2017年,全县红芯红薯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3600万斤,通过整合资金、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扶持合作社以及农户自种发展,示范带动种植农户1500余户,直接受益贫困户5000余人。

微信图片_20180124130029.jpg

紫云红芯红薯


  当代贵州:请问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哪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对该产业品牌培育建设、认定保护和宣传推广?


  张天勇:我县制定了《“紫云红芯红薯红起来”三年行动计划》,成立生产专班、市场专班、资金专班等多个专项工作组,计划在现有种植规模的基础上,逐年增加种植面积2万亩,三年内达到5万亩种植规模。与贵州省农科院签订了红芯红薯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制定紫云红芯红薯种植标准体系,力争3年内实现有机产品认证。下一步,我县将依托红芯红薯“国家地理标志”品牌,进一步加大红芯红薯产业扶持力度,建立完善“三品一标”体系,建设储藏及物流运输配送点、做好产品的溯源跟踪,规范销售市场。通过招商会、推介会等方式加大红芯红薯宣传推介,提升紫云红芯红薯品牌和知名度。


  当代贵州:请问紫云在推进“一县一业”全产业链开发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做法?


  张天勇:产业精准扶贫是我县最主要、最核心的脱贫措施,也是我们倾注“工匠精神”重点抓、反复抓的脱贫攻坚“第一硬仗”。我县以“一县一业”全产业链开发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全县“一乡一特”和“一村一品”建设,发展紫云花猪、蔬菜、红芯薯、肉牛、食用菌等扶贫产业,确保每年4000户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脱贫摘帽,到2019年实现重点扶贫产业覆盖所有乡镇和贫困人口。一是全面抓好“一乡一特”,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培育各具特色的扶贫支柱产业。二是深入推进“一村一品”,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发展”等模式,在每个贫困村大力发展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三是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组织工作专班专项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在2018年完成全县减少玉米等低效农作物种植面积12.04万亩以上。四是抓紧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通过深度贫困村“一村一公司”发展模式,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建设,促进贫困村如期脱贫出列。


  当代贵州:近年来,紫云自治县如何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请您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


  张天勇:紫云是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安顺市唯一的深度贫困县,现有贫困乡镇4个、贫困村8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7184户63026人,贫困发生率17.46%。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把脱贫攻坚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在脱贫攻坚上,牢固树立抓脱贫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以各项事业的加快发展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微信图片_20180125140206.jpg

工人正在挑拣收获的红薯。邸凌 摄

  高度聚焦聚集聚合脱贫攻坚。全县各行业、各部门坚决服从服务好脱贫攻坚工作,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中找准自己发力的位置,切实增强打硬仗的意识,为脱贫攻坚出力出策、冲锋陷阵。


  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在全面做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等脱贫攻坚“六个精准”的同时,科学运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指导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提高全县各项工作的精准度。


  当代贵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请问紫云采取了哪些办法和举措确保打赢?


  张天勇:扎实推进农村道路建设“组组通”。改造提升全县乡镇、村寨公路,打通通村通组连户路。2017年完成农村道路建设“组组通”投资6000余万元,开工建设279.1公里,到2018年9月底前完全面成全县408个30户以上村民组1127公里通组公路硬化。


  扎实推进产业精准扶贫。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业”的规划,加快生态畜禽养殖、农业种植产业规模化、精细化发展,确保到2019年重点扶贫产业实现所有乡镇和贫困人口全覆盖。2017年投入产业扶贫专项资金4030万元,受益贫困群众4030户16000人;发放“特惠贷”2577万元,惠及贫困群众744户;全县20万亩退耕还林产业发展直接受益贫困群众6.1万人;培育市级龙头企业1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种植大户1家,省级示范社6家、发展合作社366家。

  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迅速完成年度搬迁项目资料编制和项目审批等工作,快速推进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整体工程进度。完成2016年度移民安置点工程建设及资金结算支付工作,2062户8465人搬迁群众全部搬迁入住;在县城安置点集中安置2017年度714户3166人搬迁群众,完成747套搬迁住房主体工程建设,到2018年5月完成验收并实现搬迁入住。


  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用活用好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着力解决全县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确保贫困群众居住安全。2017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482户,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160套,同步推进农村住房“三改”工程。

2355.jpg

紫云红芯红薯核心示范区

  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和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认真落实教育扶贫优惠扶持政策,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公平接受优质教育。努力提升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脱贫能力,不断加强就业服务,拓宽劳务输出门路,确保每一个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人以上实现就业创业。2017年发放各类贫困生补助资金和扶贫助学贷款4828万元;完成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3765人;组织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22次,培训人730人(次)。


  扎实推进医疗扶贫。不断扩大医疗救助工作覆盖面,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保障贫困群众看得起病、治得好病、减少生病。2017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达100%,贫困群众就医报销比例提高10%。


  扎实推进旅游扶贫。逐步开发乡村体验、休闲度假等新型旅游产业,打造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旅游村寨、民俗体验旅游项目、专业民族旅游服务队伍,确保到2019年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万人通过旅游产业增收脱贫。


  当代贵州:请您展望一下到2020年时,我们紫云的发展是怎样的。


  张天勇:展望2020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务实苦干,紫云精准扶贫成效显著,扶贫产业将实现贫困群众全覆盖,扶贫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农业发展特色鲜明,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城镇建设更加美丽,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更加优良,民生保障显著提升,4个贫困乡镇、89个贫困村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全县群众幸福指数将大幅提高,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