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剑河县委副书记、县长肖金城:小小“食用菌” 托起致富梦

微信图片_20180125102557.jpg

文/当代贵州黔东南记者站


   编者按:2017年12月,贵州省发改委出台《省发改委关于支持14个深度贫困县“一县一业”产业扶贫的意见》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一县一业”产业扶贫加快发展,剑河县重点发展食用菌产业。近日,就发展食用菌产业助推扶贫这一主题,专访剑河县县长肖金城。


剑河县委副书记、县长肖金城.jpg

剑河县委副书记、县长肖金城


  当代贵州:请结合剑河县实际介绍一下“一县一业”整体的发展方案和具体措施?


  肖金城:剑河县始终坚持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强龙头、创品牌、全覆盖、促脱贫为目标,将食用菌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采取设施栽培、仿野生栽培、野生抚育等特色种植方式,走高端化、道地化、有机化、差异化发展之路,示范带动黔南、铜仁、黔东南等地食用菌产业发展。


  2018年实现林下仿野生种植5万亩,冬闲田种植3万亩,林下抚育10万亩,带动贫困人口3万人实现产业脱贫。食用菌龙头企业通过菌种培育、产品精深加工、市场物流等,力争2019年实现产值40亿元以上,并争取2019年成功上市。


  目前,剑河县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的食用菌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用菌产业工作专班;制定《剑河县食用菌产业扶贫规划》(2017-2020)等,对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细化;由政府平台公司和民营企业共同组建贵州珍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带动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村+家庭农场”和“政府平台公司+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帮扶单位+贫困户”模式,推进村社合一,让所有贫困户参加合作社,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明确贫困户在产业链、利益链和价值链中的环节和份额;整合中央专项资金、扶贫产业子基金、本级财政资金、民营资本等,全方位投入食用菌产业;创新保险扶贫,将食用菌产业纳入政策性农业特色保险。



剑河县南明镇食用菌覆膜种植场景。(杨文斌 摄).jpg

剑河县南明镇食用菌覆膜种植场景。(杨文斌 摄)


  当代贵州:请问本县建立了哪些考评机制,对推进“一县一业”发展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细化?


  肖金城:制定《剑河县全面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发展食用菌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将产业发展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全面推进食用菌产业,并将“一县一业”发展工作纳入脱贫攻坚重要内容,与扶贫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


  当代贵州:请问目前发展的扶贫产业规模如何?


  肖金城:我县紧紧围绕《三年行动方案》,大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2017年产出各类菌棒3000万棒,完成(冬闲田)大球盖菇种植3000亩,羊肚菌种植1000亩,完成设施栽培(大棚)500个,仿野生菌栽培5000亩。


剑河县南明镇食用菌覆膜种植场景。。(杨文斌 摄).jpg

剑河县南明镇食用菌覆膜种植场景。(杨文斌 摄)


  当代贵州:请问对该产业品牌培育建设、认定保护、宣传推广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肖金城:通过编制《剑河县食用菌产业扶贫规划》,明确了发展思路和建设模式,为剑河食用菌的质量认证、争创驰名商标、广告宣传、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等品牌建设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目前,打造完成羊肚菌、大球盖菇两个品牌的产地认证。


  加强品牌意识,采取注册在先、自我保护、防止侵权的方式保护自身权益。目前,剑河食用菌(珍源牌)申报已注册完成,产品有机认证及“三品一标”正在办理。


  通过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蘑菇节”等全国性行业盛会,剑河食用菌品牌形象得以广泛传播。同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通过报纸、杂志、网络、户外广告牌等形式,全方位展示剑河食用菌形象。


  当代贵州:食用菌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效果如何?有哪些具体措施?


  肖金城:通过一年的推广种植,我县食用菌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完成3000亩大球盖菇种植,带动980户3720人脱贫,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完成仿野生食用菌栽培5000亩,主要种植红托竹荪,带动贫困户430户1860人脱贫,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完成设施栽培大棚种植500个,种植平菇、香菇、猴头菇等菌种,带动贫困户500户2200人脱贫,人均增收7000元以上。完成1000亩羊肚菌种植,带动贫困户320户1240人脱贫,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风险可控”原则,通过“1+9+N”技术推广模式(即:把10户分为一组,每组选出一个示范户,每户培训一个技术明白人,分片区选派“N”个熟练掌握食用菌产业技术的专职技术主管到种植现场,对菇农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每月组织一次集中的技术培训和交流会,重点培训各组的“1”个示范户,再由示范户领着本组的“9”户进行推广种植)。按“631”比例进行分配,即60%归贫困户、30%为龙头企业、10%壮大村集体经济,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利益链接机制,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工人在剑河县岑松镇干俄村食用菌种植基地采收大球盖菇。(杨文斌 摄).jpg

工人在剑河县岑松镇干俄村食用菌种植基地采收大球盖菇。(杨文斌 摄)


  当代贵州:《意见》提出,除了支持发展扶贫产业,还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一县一业”运营企业发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债券,用于支持与“一县一业”产业扶贫紧密关联的项目建设,请问剑河县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具体项目规划?


  肖金城:有,当前我县申请贵阳银行扶贫产业子基金7.3亿元,获批5.3亿元,重点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具体项目是由剑河珍源公司实施的食用菌栽培种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2.97亿元,规划在全县12个乡镇各建1个以上食用菌设施栽培示范基地,项目建成后可覆盖黔南、铜仁和黔东南等地的菌种、菌棒供给,公司资产达10亿元以上,计划于2019年发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债券。


  当代贵州:剑河在特色扶贫产业发展目前存在哪些困难?


  肖金城:一是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群众心中有顾虑,对于新兴事物认知接受还有一定的过程。二是受地理位置条件影响,大部份乡镇离县城远,产业基础设施滞后,种植成本较高。


剑河县南明镇食用菌覆膜种植场景(杨文斌 摄).jpg

剑河县南明镇食用菌覆膜种植场景。(杨文斌 摄)


  当代贵州:剑河县的食用菌产业目前在人才队伍和技术指导方面有没有支撑和保障?


  肖金城:省科技厅定点帮扶剑河,为我县提供了技术保障。我县与贵州省农科院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由省农科院组织专家团队,帮助我县开展资源收集、保存和遗传多样性评价、优良种源筛选和育种、菌种生产、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等工作。同时,省农科院已派出科技特派员到县挂职,专门负责食用菌技术指导。此外,县内龙头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在人才队伍和技术指导方面有足够的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