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的战略选择,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体现省会责任担当的实践探索。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抓手,以“品致良知,质求卓越”城市质量精神为引领,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不断深化质量强市战略实施,总体质量水平明显提升,质量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的质量保证。2017年12月28日,我市获批命名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成为全国获批命名的首个地市级省会城市。在做法上,我们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出台了《中共贵阳市委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质量强市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贵阳行动的实施意见》(筑党发〔2018〕3号)、“十三五”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和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着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生态环境和经济运行“五大质量”。2017年6月13日,市委召开常委会明确将“质量强市战略”作为全市发展战略,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60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深化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并将质量强市工作纳入全市综合目标管理,细化考核指标,把考核结果作为考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强化领导、强化措施、强化落实,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全民共享。二是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我市秉承优秀文化,确定“品致良知,质求卓越”为城市质量精神,既有鲜明的质量特色,又契合“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城市精神,充分彰显了地域文化特色。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组织开展了“质量月”“中国品牌日”“名家名匠质量大讲堂”“企业家高层论坛”“工匠大比武”等活动,广泛宣传城市质量精神。并成立了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质量学校,确立了以“传播质量文化,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质量教育理念,推进全民质量教育,培育时代工匠。截至目前,在质量学校举办培训近20期,参训人数达2000余人次。三是强化质量基础支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基础建设,出台了多项科技创新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制修订国家标准90余项、地方标准400余项,编制14项大数据标准,建立了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区41个,建设国家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3个、省级5个,其中高新区、经开区已获批命名“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拥有省长质量奖3个,占全省的50%,省长质量奖提名奖3个,地理标志产品12个,贵州省名牌220余个,有机、绿色、无公害及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550余个。成立了贵阳市质量发展中心,为全市质量发展提供政策研究和智力支撑。建成国家级检测中心7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50余个,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0余个。2018年,国家技术标准(贵州大数据)创新基地获批筹建,为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及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四是强化科学监管。创新质量监管体制、机制,运用大数据在产品、工程、服务、生态环境和经济运行等领域搭建智慧监管平台。其中,搭建的电梯应急救援平台,通过有效调度,电梯应急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时间缩短为11.4分钟,低于国家30分钟要求;搭建的贵阳市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云平台,同步法院数据45.6万余条,拦截业务办理1500余次。同时,我市深入开展“双打”、“质监利剑”等行动,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2017年,共计查处假冒伪劣商品金额达7000余万元。我市查办的消防产品和假冒伪劣柴油案,得到国家和省相关部门高度评价,假冒伪劣柴油案被作为全国2个典型案件之一。2018年上半年,仅质监部门受理群众申诉、举办案件492件,受理处置率达100%,立案查处案件达158件,有力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