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扶贫 > 正文

优质资源强基层健康扶贫暖心窝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近日,2020年贵州省健康扶贫“万医下基层”第一期大型义诊巡诊活动在毕节市纳雍县启动。


  乡镇(社区)作为基层最前沿,对于高血压等慢性病来说,如果“只治不防”,就会“越治越忙”。


  临近春节,在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会议室,召开了贵阳“一市三县六区”乡镇(社区)高血压防治中心实现全覆盖座谈会。


  座谈会上,乌当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钱银芬说:“我们每年都在乡镇(社区)为群众做高血压防治知识培训,还对村医进行培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同时,钱银芬还建立了乡镇(社区)QQ群,把病人联络起来,让患者能方便咨询病情。她说:“下一步,还要把交流群规模扩大,争取兼顾到更多患者。”


  贵阳市高血压诊疗中心主任、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刘凌认为,基层医务人员要更加注重服务质量,深入推进高血压诊疗技术和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她说:“科研就在身边,医务人员要多下到基层一线做调研,把课题抓起来,不断提升诊疗水平。”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是“健康贵州”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16年起,贵州宣布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着重从服务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深化城乡对口帮扶、实施健康扶贫、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等七个方面着力加以推进,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基层医疗资源相对落后,医务人员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以及护理能力相对较低。2019年7月,遵义医科大学教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护士长王小鹏主动申请前往石阡县人民医院驻点帮扶,为该院护士开展了心肺复苏、静脉输液、吸痰护理、电极除颤等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培训。


  他主动申请到自己熟悉的科室心内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带领心内科护士学习心内科介入手术围术期患者的护理知识与技巧,手把手传授通过心电图的识别去观察和护理病人的经验,梳理科室护理规章制度与流程,让住院患者能够获得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同样是遵医附院消化内科医生的朱蓉,也主动要求到大方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进行帮扶工作。期间,她通过学术讲座、教学查房、疑难病讨论、科间会诊、指导胃肠镜操作等形式,对当地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并及时发现当地存在的一些诊疗、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健康扶贫,既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助力脱贫攻坚的迫切需要。


  作为全省龙头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充分发挥医院医疗健康行业特色和人才技术优势,从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业务培训、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入手,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医疗帮扶。日前省医已与34家基层医院签订了帮扶协议,建立“医联体”“医共体”关系,每天有近100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基层开展医教研全方位对口帮扶,参与临床诊疗、组织教学查房、开展手术示教、疑难病例讨论等,积极推广适宜医院实际的新技术新项目,帮助医院、科室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


  截至目前,贵州省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综合医院、中医院实现了全覆盖。


  2019年,贵州印发《全省健康扶贫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制作全省健康扶贫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作战图”,每周一调度,挂账销号。


  贵州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紧紧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部署推动“五个全覆盖”“五个全面建成”“百院大战”“健康扶贫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一系列强基层举措,建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农村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着力破解基层群众“看病远、看病贵、看病难”突出问题。


  优秀医疗人才下沉


  2017年,麻江县开始推行乡村医生“员额制”管理改革,将乡村医生参照事业单位人员进行管理,实施同工同酬管理,筑牢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网底。乡村医生的基本补助提高了,保险由原来两种增加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责任险、工伤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四种。


  “员额制”改革留住了百姓“健康守护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人才是促进基层服务提升的第一资源。麻江县乡村医生“员额制”管理、龙里县多措并举提高乡村医生薪酬待遇两个经验,获全国人大教科文卫调研组充分肯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工作交流》向全国推广。


  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人才不足,特别是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全科医生太少,一直是困扰贵州省基层医疗机构的现实问题。


  贵州通过加强培养扩总量,向外引智求提升,加大吸引提质量,全力突破基层诊疗人才总量不足难题。


  “十三五”以来,在引才制度上,制定《贵州省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引才奖励实施办法》,每年落实500万元作为基层引进人才政策的奖励,激励各级全面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省卫健委、省人社厅等单位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深化人才供给侧改革,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基层长效机制,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基层。


  从2017年起,贵州省、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药、护、技)聘任中级职称前,须到县级及以下单位累计服务1年以上;晋升高级职称前,须到县级及以下单位连续服务1年以上,累计服务2年。


  这一举措推动了优秀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贫困地区流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和人才保障。


  与此同时,贵州统筹实施定向订单培养,做好医学人才培养与储备,构建稳定、合理的专业人才梯队;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强化专科业务骨干医师培训,储备高层次临床专科人才;充分借助对口帮扶、远程医疗,加强在岗全员针对性继续教育。


  织牢医疗服务网底


  威宁自治县黑土河镇海嘎村卫生室,现在叫“幸福乡村卫生室”。


  名字的由来不难理解:卫生室从环境又脏又乱、缺医少药到如今环境干净整洁、药品齐全、服务良好,让老百姓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大提升了群众幸福感。


  为了看病,今年70岁的海嘎村村民张思局(化名)经历过“一把草治百病”“赤脚医生跑断腿”的年代。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他再也不用为看病发愁:“现在每个村都有卫生室,医生服务也好、药品又多,有时候还亲自到家里为我们老年人看病。”


  这是贵州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让基层医疗强起来的缩影。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社区门可罗雀”,根本原因在基层医疗资源匮乏。


  强基层,首要补基础设施短板。


  在“百院大战”中,改造后的余庆县叶顶村卫生院焕然一新。余庆县为全省医改探路先行,在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农村中小学校校医配备、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远程医疗、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五个全覆盖”上精准发力,不断织牢医疗服务网底,群众就医难已成历史。


  强基层,更要往深处走。


  贵州坚持以“2+5”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即以重症医学、急诊急救科建设为基础,以5个当地疾病谱中发病率靠前的专科为重点,全面加强基层医院学科建设,努力提升以医疗技术水平为核心的专科服务能力。通过重点专科建设,不断促进基层医疗核心技术的发展,带动医疗质量与服务能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