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扶贫 > 正文

特色产业“有型”脱贫攻坚有力




  贞丰县火龙果种植户喜获丰收。        郭泽玉 摄

  植被丰茂、景色宜人的册亨县万重山景区。   王国义 摄


  新闻提示


  “顶坛花椒”,让贞丰群众的生活更添好滋味;


  “普安红”茶、长毛兔,让普安群众逐步过上“红”日子;


  册亨油茶、糯米香蕉,让册亨群众的日子越过越香甜。


  脱贫攻坚决战之年,金州大地战旗猎猎、捷报频传。继兴仁市、安龙县如期脱贫出列之后,贞丰县、普安县、册亨县接过攻坚战旗,立下2019年脱贫出列之志,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在黔西南州各级各部门的合力助攻下,攻克了易地扶贫搬迁这一难啃的“硬骨头”。如今,在产业革命的号角声中,这3个县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已形成一批增收快、效果好、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


  贞丰县 石旮旯变身“绿色银行”


  “眼望花江河,有水喝不着;石缝种包谷,只够三月活;想要吃米饭,除非坐月婆;姑娘往外嫁,媳妇讨不着。”是20世纪80年代传唱在贞丰县顶坛片区的民谣,反映了当地村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顶坛片区,含贞丰县北盘江镇东北部银洞湾、查耳岩、水淹坝、板围4个村,严重的石漠化、贫瘠的土地、恶劣的环境,让生活在此地的村民饱受贫困煎熬。


  近年来,贞丰县抓住发展机遇,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在顶坛片区广种花椒,目前已发展到6万亩,年产花椒1700余吨、产值8000多万元。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治理石漠化成功的“顶坛模式”,贞丰县获国家十部委授予的“中国花椒之乡”称号。


  治理石漠化,贞丰县还创新探索“坪上模式”。珉谷镇坪上村距贞丰县城3公里,是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区,山高坡陡。由于大面积开荒,曾使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该区域石漠化程度日愈加深,生态环境日愈恶劣,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恶化,生活极为贫困。通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开发,由县药材公司负责贷款投资,珉谷镇负责土地协调,县林业局负责技术指导,农户负责种植管理,联合种植金银花1000余亩,亩投资150元左右,亩产值2100元。


  近年来,在扩大金银花种植面积的同时,坪上村还结合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全方位利用喀斯特地貌地形的立体空间,在岩石边沿种植金银花,岩石间耕地上种植砂仁、李子、花椒,采用金银花、砂仁、花椒混交造林模式科学合理地配置造林树种,达到既能治理石漠化、又产生较好经济效益的目的。


  经过不断地摸索、治理,贞丰县闯出了石漠化治理的典型模式,打破了在极度石漠化地区人类不能居住的结论,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赢”。


  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借鉴花椒、中药材种植经验,全县打造火龙果、百香果、李子、香料、蔬菜、食用菌、生态畜禽等山地特色产业,2018年,发展糯稻1万亩、板栗1万亩、蔬菜2.8万亩、精品水果1万亩、食用菌3000亩、生姜2.34万亩、茶叶2.08万亩、薏仁米3万亩,实现肉牛出栏2.75万头、生猪11.23万头、家禽103万羽。


  2018年,全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达到276552万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达到586428万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达到473675万元。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过去顶坛片区岩石突兀,每逢大雨便山洪暴发,泥沙直奔北盘江,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村民们眼睁睁看着遍山的岩石“越长越大、越长越高”。石漠化治理后,25度以上的坡耕地已经退耕还林,尚未改造的坡耕地采取了保土耕作措施,荒山荒坡进行了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由于花椒树根系发达,枝繁叶茂,不仅减少了水土流失,还促进了生态平衡,如今一派苍翠,满目生机。


  2019年上半年,贞丰县森林覆盖率由2018年的48.28%提增到51.9%,预计今年全县森林覆盖率将达55%。


  特色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成效明显,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贞丰县以500亩以上坝区为核心,按照“退一进十”发展思路,组建10个特色产业发展专班,已发展糯稻(优质稻)、花椒、食用菌、精品水果、酒用高粱、烤烟、茶叶等高效作物51.75万亩,覆盖农户41.9万人(次),贫困群众12.68万人(次)。


  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带动模式,通过运转良好的41个龙头企业,有效联结72个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就地务工、参与产业发展等方式,带动农户8337户27179人(其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460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133.665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187元。


  普安县 “一红一白”推动强县富民


  入秋,位于普安县江西坡镇联盟村和大田村的万亩茶场生机勃勃。连绵的群山郁郁葱葱,成片的茶园一眼望不到头,人们采茶的身影忽隐忽现。随着“普安红”茶品牌的日渐打响,江西坡人正逐步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以前种茶只想解决温饱,谁能想到发展得这么好啊!”看着日新月异的家乡,岑祥辉不禁发出感慨。


  岑祥辉,65岁的布依族茶人,普安茶产业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之一。“从1985年到2015年,我们的茶从建基地、见效益,到遇瓶颈、求突破,经历了很多波折。”岑祥辉说普安县历届党委、政府认准了这个产业,群众也认准了这个产业,谁也没有放弃。在新时代脱贫攻坚号角声中,普安县将茶产业作为“一县一业”特色产业进行打造,不断加大政策支撑和资金支持,2015年至2018年累计投入2.34亿元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并出台相关政策予以鼓励扶持。同时积极探索,总结出多种茶农利益联结机制,用以保障茶农收益,这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茶农入股公司分红型、龙头公司辐射带动型、茶叶公司吸纳就业型三种模式,茶产业迅速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4.3万亩,投产茶园面积9.1万亩。今年至6月底已实现干茶产量3483吨,干茶产值6.75亿元,综合产值10.43亿元。全县注册涉茶企业、合作社、加工大户等共195家,辐射带动贫困户2226户8810人脱贫致富。


  与此同时,普安县委、县政府也在积极探寻不宜种茶区群众脱贫之路。2006年,宁波市镇海区和普安县开展深度合作,引进长毛兔产业“试水”,探索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扶贫模式。当年,第一批251只种兔“迁居”普安县6户农户,迈开了该县长毛兔养殖步伐。


  保冲村长毛兔养殖示范基地,是普安县最大的长毛兔养殖小区之一,有兔舍48栋,分别给48户贫困家庭发展养殖,目前,长毛兔数量已发展到近2.4万只。周端妹家从去年6月开始养殖,现有长毛兔500余只,一年来净赚7万余元。


  “明年我还要把养殖规模扩大到1000只以上,争取年收入突破10万元,就像孙启爽家一样。”周端妹信心十足地说。


  她的邻居孙启爽家从去年5月开始养殖至今,长毛兔数量已达到1300只。孙启爽说,剪下来的兔毛由政府和龙头企业联合保底收购,不用担心市场问题,现在的价格是优级兔毛每斤90元,一级兔毛每斤80元,只要管理得好,一只兔子每年有100元以上的纯利润。


  为激励更多农户积极参与发展长毛兔养殖,增加农户收入,做大做强普安县长毛兔产业,近年来,普安县陆续投入产业扶贫子基金3.4072亿元,新建村集体长毛兔养殖小区167个、新建长毛兔养殖规模场48个、扶持精准贫困户引种贷款2150户、扶持非精准贫困户贷款334户,贫困户入驻养殖小区养殖,还可以得到100只种兔、5000元的兔饲料物化补助。贫困户自建自养,兔笼达200个以上的,补助50只种兔,补助12000元兔笼,种草补助200元/亩,可申请贷长毛兔产业子基金1.5万元购买100只种兔,连本带息分10年还清;非贫困户自建自养,可申请贷长毛兔产业子基金10万元,连本带息分10年还清。


  同时,普安县与浙江新大集团合作,于2019年3月在西城区启动长毛兔全产业链产业园建设,建成集长毛兔种兔繁育、农户养殖、兔毛加工、纺纱针织、梭织、服装、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消除长毛兔养殖风险高、兔毛收购价格波动大的后顾之忧,着力将长毛兔产业打造成带动农民脱贫增收的新兴产业。


  截至7月,普安县已建设长毛兔养殖小区192个,入住养殖168个,有养殖企业3家、养殖合作社7个、养殖户159户,兔存栏17.7899万只,覆盖带动贫困户1767户6017人,其中,覆盖带动脱贫户777户2811人,未脱贫的990户3206人。长毛兔全产业链产业园区完全建成以后,预计可带动5000户农户脱贫,户均年增收3万元至5万元,辐射带动1.5万户农户增收脱贫。


  册亨县 莽莽青山释放生态红利


  册亨是林业大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9.74%。


  近年来,册亨县抢抓机遇,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把生态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围绕生态抓保护、上项目、促发展,“北畜、中菜、南林、全旅”一张蓝图绘到底,从根本上全方位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使册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增长逐年加快,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人民享受生态红利、生活得到显著改善,脱贫攻坚步伐稳定、扎实推进。


  四季往复,绿色始终是册亨的底色。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全省12座“森林城市”之一、全省规模最大的桉树工业原料林基地和杉木速生丰产林基地,册亨县在尊重布依乡风民俗,保护具有传统文化的林木和林地的基础上,按照自身地域特点,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模式开展亚热带树种森林城乡绿化。同时,聚焦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围绕“四场硬仗”,深入推进生态扶贫、产业扶贫,努力实现林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通过抢抓滇桂黔石漠化综合治理、珠防工程、退耕还林等国家植树造林工程机遇,明确特色林产业为“一县一业”扶贫发展产业,成立了“一县一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特色林产业的推进发展,助推脱贫攻坚成效。同时,以省林业厅帮扶册亨为契机,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努力实现项目全覆盖,为全县林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通过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因地制宜发展杉树、桉树等速生商品林、经济林,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脱贫攻坚为中心,深化林业改革,大力发展特色林产业,努力强化林业生态建设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全县森林面积发展到268万亩,活立木蓄积848万立方米,其中有杉木83万亩、油茶18.5万亩、核桃板栗等经果林10万亩,林业年总产值逾28亿元。


  通过积极探索“三变”模式,鼓励公司企业、能人、大户等社会优势力量参与林业产业发展,项目支撑、示范带动、农户参与,“死资源”变成了“活资产”,实现利益共享、共同发展、贫困农户增收。


  “以前一直在外打工,如今在家门口上班,工资不比打工低,还可以照顾家里。”搬到册亨县巧马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后,宋永英对生活和工作都非常满意。


  作为册亨县林业产业龙头企业之一,奇松木业公司吸纳了贫困群众和搬迁户100多人进厂务工,他们和宋永英一样,依托木材加工,顺利地解决了就业增收问题。在册亨县,仅依托木材加工实现就业的贫困群众逾2500人。


  同样依托林业产业实现增收的,还有全县4000多户油茶种植户。


  国庆假期,天香布依油茶有限公司试生产的5吨优质茶油以每斤129元的价格被抢购一空。这家得益于东西部扶贫协作扶持建成的龙头企业于今年5月底试生产,预计年产值1亿元。


  2017年以来,宁波市先后累计投入2150万元扶持册亨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一个年产值1亿元的茶油精深加工厂、一个茶籽烘干厂、一个老茶林改造示范基地、一个良种繁育基地,形成一个产值10亿元的油茶全产业链条。预计今年内投入资金将增加到3000万元。


  作为油茶产业龙头企业,天香布依油茶有限公司在种植管护和产品加工上做带动示范,并肩负着建基地、带合作社、技术创新和传授、品质把控、市场拓展等重任,从宁波选派到企业的专家组也将进行为期至少3年的常驻教授,确保油茶产业从选育、改良到后期的全产业链形成过程中不脱节。


  “用3000万元资金投入撬动龙头企业1亿元产值,再撬动10亿元产业链,实现产业兴旺、人民富裕,宁波市与册亨县都有信心实现这个目标。”宁波市挂职册亨县副县长吴益统介绍,在宁波市与册亨县的共同规划中,10亿元油茶产业链的形成,不但能消化全县17万亩、8000吨油茶籽产量,带动现有4000多户油茶种植户增收,还将凭借高品质茶油取得油茶市场话语权。


  莽莽青山蓄积富贵财。2018年,册亨全县林业产值突破36.6亿元,林业发展带动从业人员10余万人。林业,正成为册亨县脱贫攻坚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