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扶贫 > 正文

【边疆党旗红】被57个红手印请回来的“第一书记”,这样带村民致富!

  • 作者:冷昊阳
  • 编辑:徐微微
  • 来源:中新网
  • 发布时间:2019-09-21 19:10:47

  【边疆党旗红】被57个红手印请回来的“第一书记”,这样带村民致富!


  中新网客户端乌兰察布9月20日电(冷昊阳)走进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阿令朝村,掩映在蓝天草原下的整洁的村容、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和人们的欢声笑语,都让人感到生机勃勃,很难与几年前的贫困村联系在一起。而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一位驻村扶贫干部的到来,他就是解良,今年46岁的阿令朝村“第一书记”。



  解良。 冷昊阳 摄


  初到阿令朝

  ——“没想到村里穷成这个样子”


  “我出生在农村,对农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谈到为何选择成为一名扶贫干部,解良的回答非常直白。


  2015年5月5日,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干部的解良主动请缨驻村扶贫,从此成为了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阿令朝村的“第一书记”。


  解良扶贫的阿令朝村,户籍人口原本只有283户,解良到时,更是只剩下104户人家,其中的97户还是贫困户。村里原本人就少,还有很多年轻人都进城务工去了,留下来的大多是老幼病残。


  解良刚来时,他看到村里有很多门窗紧闭的破败旧屋,进到村民家中,他看到不少人家的墙上甚至连墙皮都没有涂,村民们使用的被子也打满了补丁,甚至在村民家中,还有家禽家畜与人同住……“下来之前我有过心理准备,但也真的没想到,村里竟然穷成这个样子。”解良回忆。



  村里已经废弃的破败农房。 冷昊阳 摄


  除了人口少、基础设施薄弱之外,初来乍到的解良还要时常面对村民的中伤。他回忆,刚到村里的时候,很多村民对他这个“第一书记”视而不见,认为他只是下来“走走样子”,混资历,镀一层金……各种风言风语层出不穷。


  面对村民的质疑,解良走村入户,挨家挨户走访调研。有人生病下不了地,解良帮忙把医生请到家;有老人过世没钱安葬,他自掏腰包给老人料理后事;村集体账上没钱,解良拿出自己的积蓄还借了6万多块钱发给工人工资;为了给村民的农产品跑销路,解良在驻村第二个月就买了辆国产的越野车,两年多跑了8万多公里,却没在村里报销一分油钱。


  与此同时,如何让村民致富,解良也有自己的思考。2015年底,羊肉价格大跌,村民的羊肉卖不出去,解良不仅发动亲戚朋友购买,还亲自去市场推销。也正是这个经历,让解良意识到,凭借村民自己的力量,很难在市场上取得话语权,发展集体经济,或许更能让村民受益,就这样,阿令朝的村民合作社开建了……



  解良在村民家中了解情况。 冷昊阳 摄


  57个红手印

  ——村民自发挽留“第一书记”


  正当解良着手准备发展集体经济、大干一场之时,2016年5月2日,单位为了完成一项课题,便将驻村期满的他抽回。解良就此离开了阿令朝村,回到了呼和浩特。


  上了一个多月的班之后,解良自己也没有想到,他又和阿令朝联系到了一起。


  2016年6月17日,星期五。谈起那一天,解良甚至不需要刻意回忆。那天,阿令朝村两委和察右中旗组织部的干部,来到了解良工作的区党委党史研究室,请求他回到阿令朝工作。当时,村里还带来了一样东西——上面有57个鲜红手印的《请愿书》。


  这份《请愿书》的起草者之一,阿令朝村村主任张金龙回忆,当他得知解良要回到呼和浩特工作时已经是晚上。但他连夜带着村两委成员和村民共计57人开会,并在《请愿书》上按上了57个红手印。



  村民的《请愿书》和57个红手印。 受访者供图


  “当时我们意识到,解良和一般的扶贫干部不一样,他是干实事的,而不是走马观花。村民们都愿意跟着他干!”张金龙说。


  当解良看到这57个红手印时,解良知道,这份《请愿书》不仅凝结着自己的汗水、泪水,更代表着阿令朝村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解良说,那一刻,他曾经受过的委屈烟消云散,泪水也夺眶而出。


  再次离开呼和浩特,解良要面对的不仅是高强度的工作量,更是与家人两地分居的现实。解良的父亲得了帕金森综合症,甚至连正常的进食都不能自己完成,只有年迈的母亲在老家独自照顾;而他的妻子在呼和浩特上班之余,还要独自照顾孩子。


  “孩子在我驻村之前成绩可以排到班里十几名,现在已经滑落到40多名了。”说起家里的情况,解良充满了愧疚。


  在他看来,自己既然当不好家里的“顶梁柱”,就一定要当好村民致富的“领路人”。于是,解良还是带着村民们的期待,义无反顾地回到了阿令朝。



  解良与村里养殖的黑驴。 冷昊阳 摄


  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即将全面脱贫


  再次回到阿令朝的解良,把更多心思放到了发展集体经济之上。正如他自己所言,做精准扶贫,不能再走把扶贫资金发到村民手里就完事的老路,必须要探索可以让村民长效增收的新机制。


  2017年7月,当羊价一路走低时,解良听说黑驴“一身都是宝”,市场价格也很稳定,于是便连夜带着村干部到赤峰市考察,跟当地一家公司磨了四五天,最终花了82万,买回了83头黑驴。解良算过一笔账,仅黑驴养殖一项,一年的销售收入就能达到30万元。


  同年,解良还敏锐地发现,村里种植的小麦、莜麦和胡麻,如果进行深加工,在市场上会有比较好的销路和利润空间,于是,他又开始把合作社闲置的两间房改成了石磨面粉加工厂和胡麻籽榨油厂。这两个工厂加在一起,又能为村里提供20万元的纯收入。



  村里特色的农产品,包括莜面、荞面、小米等。 冷昊阳 摄


  解良介绍,阿令朝村集体专业合作社采取“村集体+农户+精准扶贫户”的创新模式运行。村集体占股25%;所有阿令朝常住人口每人一股、合作社所在地阿令朝北队常住人口每人一股、精准扶贫人口每人一股。


  在这样的模式下,合作社在年终将所有运行费用扣除后,集体经济收益的40%用于用于集体经济再发展;20%用于村集体公益基金;40%用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目前,阿令朝集体经济资产为258万元。加上肉驴、粮油原材料,阿令朝集体经济总资产约600多万元。可为1400余人次贫困人口提供打工机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集体经济的发展,无疑让村民们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阿令朝全村共识别建档立卡人口72户148人,已脱贫46户102人,稳定脱贫5户12人,剩余未脱贫25户44人,拟于2019年全面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