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详情页今日推荐栏目 > 正文

【脱贫攻坚·村村道】锦屏小塘村:竹子节节高 产业致富来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吴运镇


  古人云:“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锦屏县铜鼓镇小塘村虽山高地少,路远地稀,农业产业发展条件制约因素较多,但也因这里独特的自然资源与气候环境,给予了无限的发展可能。


微信图片_20191121170718_副本.jpg

小塘村竹林一角


  小塘村地理位置偏僻,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离县城45公里,地理气候条件差,可农用地少,主要是灌木和竹林居多,平均海拔700米左右,人口居住较为分散,是锦屏县深度贫困村之一。


  “目前我们这里有竹子、林下养鸡、山核桃等多个产业。”小塘村村支书余祖才介绍道。


微信图片_20191121170732.jpg


  小塘村是一个被竹林包围的偏远山村,当地居民大多一出家门口,便会看到漫山遍野的竹子随风飘扬,甚是壮观。“我们村大概有近万亩的竹子,整片山整片山都是,目前可以说是整个铜鼓镇最大的竹林。”余祖才说。


  据村民介绍,小塘村将近万亩的竹林属于楠竹,楠竹是最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一种实用竹,在中国300多种木本竹类植物引属中,楠竹是生长最快、材质最好、用途最多、经济价值最大。这么大片竹林,究竟是何人所栽,亦或是何时出现的,现村里已无人知晓,只知道从出生时开始,竹林便伴随着村民们成长至今。


微信图片_20191121170726.jpg

帮扶干部吴高炽正在贫困户余陆有家入户


  种植楠竹,是村里一直坚持做的事,现在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属于自家的竹林。“村里的竹子大多时候是卖出去的,按前来收购客商们的算法,4元一节,一节2.5米,一根竹子下来也有12元左右的收入。”驻村干部吴高炽说道。除了竹子,卖竹笋也是当地村民们增收的一条路子。


  “我们上山砍竹子、挖竹笋,一天也有150元的务工费,一年中能上山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一年下来光是砍竹、挖竹笋的收入也有8000元左右。”作为村里老一辈的砍竹人,余陆有砍了一辈子,也守护了一辈子。


微信图片_20191121170737.jpg

正在察看竹林


  竹子虽是该村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但是并不是该村唯一的产业。锦屏县卫生健康局作为该村帮扶单位,2017年驻村后积极谋划其他产业落户该村。


  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2018年小塘果蔬农民专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群众种植西瓜100余亩,户均增收一万元,2019年种植的70余亩西瓜也使参与的群众得到一定的增收。


微信图片_20191121170742.jpg

近两年来小塘村一直发展西瓜产业


  此外,今年小塘村在帮扶单位指导下,采取代养方式发展林下养鸡1万只,种植山核桃百余亩,依托县扶贫产业平台公司,做好“三变”量化入股,将原来已经脱贫的26户贫困户,以每户10000元的“股金”量化到贵州三地美农农业有限公司,将尚未脱贫的17户贫困户,以每户17000元的“股金”量化到贵州青草地牧业有限公司和贵州锦屏县飞地富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实现户增收645元以上,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路。


  目前,小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4年的43户179人降到了17户71人,人口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42.31%下降到了2019年10月底的16.78%,脱贫摘帽正在一步步扎实推进中。(责任编辑: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