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遵义 > 正文

赤水市:进退之间,守护一江清水浩荡奔流

  2019年,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最高的社会性奖励第十届“中华环境奖”评选中,赤水市在城镇环境类评选中位居第一,获得“中华环境奖”。



  近年来,赤水市持续发力,加大对赤水河流域渔业资源及生境的保护。通过实施禁捕,执法监管、生态修复、资源监测评估等工作,守护一江清水入长江。

  “目前,鱼类种群从禁渔前的108种修复至167种,其中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从禁渔前的29种修复至49种。”赤水市农业农村局渔政执法人员杨光辉说。



  蜿蜒500多公里,赤水河穿越云贵川三省。赤水河流域在赤水市境内有352条河流,总长度达到1200多公里,是贵州境内保护区面积最大、监管责任最重的河段。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更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2015年,在实行全面禁渔前,赤水市就全面启动赤水河渔民转产工作,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将赤水河上靠捕鱼为生的207名渔民全部退捕转产上岸,并妥善安置。



  今年是赤水河全面禁渔的第四年,4月14日上午,由渔政、综合执法、公安组织成立多打击非法捕捞工作组的执法人员又发动巡逻艇开始巡河。



  “现在我们形成首接负责制,就是哪个部门接警就哪个部门牵头,获得案件线索的渠道更加宽泛。”赤水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监察大队大队长袁东雄告诉记者,经过近几年的密切配合,赤水市打击非法捕捞工作组成员单位在打击非法捕捞这项工作上更加默契,办案效率也更高了。

  除此之外,赤水市还投入近1200万元,整合数据信息,新增70个监控点位215个摄像头,建成由“无人机+视频监控+断面监控+巡逻值守+日常保洁”的“天罗地网”,实现了河长信息大数据共享运用。赤水河河道监控系统能做到主动预警与自动弹出报警信号给监管人员,配合智能分析功能,实现水位监测、盗采河沙船及非法捕鱼的监管等,实现对赤水河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

  河道监管力度在增强,排污治污的力度也没有减弱。



  在位于赤水市城区的污水处理厂,机器轰鸣,工作人员正在检查污水池内设备的各项数据指标。每天都有来自赤水城区的三万多吨污水在这里汇集,经过滤、沉降、生化反应等环节净化处理后,才能进入赤水河。



  近年来,赤水市累计投资6.09亿元,用于全面完善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园区污水的处理设施建设,实现了污水处理全覆盖。

  在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口,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已变得清澈通透,出水在线分析系统正在对出水量、总氮、总磷、PH值等十余项指标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各项监测数据直接上传到省环保厅,只要某项指标接近标准值,我们便会采取相应措施处理,确保出水符合一级A标排放标准。”赤水市污水处理厂生产副总经理喻洪伟告诉记者,“2018年,污水处理厂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了升级,采用孔径只有0.1微米MBR膜,能把大于该孔径的所有杂质过滤掉,将原来的一级B标排放标准提升到现在的一级A标排放标准。”


  以加大非法捕捞、盗采河沙等行为打击力度为进;以妥善安置、完善设施为退。进退之间,赤水市让如今的赤水河畔,活水绕村、草木青葱,处处水清岸碧,一幅人与水和谐共处、水与乡村和谐相应的美丽景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柳

编辑 李贝多

编审 杨仪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