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遵义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用实际行动诠释扶贫路上的责任与担当 | 遵义市播州区龙坪镇科技副镇长姚雍静


  我叫姚雍静,是贵州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一名科研人员。2018年2月,“西部之光”访学归来的我受组织委派投身到“三区”科技人才挂帮扶贫队伍中,开始了自己的基层服务工作。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龙坪镇任科技副镇长的日子里,我不顾山高路陡,多次到全镇4村2社区走访,了解各村社的产业现状,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龙坪镇脱贫攻坚贡献了微薄之力。


姚雍静(左)给提子种植户讲解种植技术


  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担当作为,通过深入基层一线走访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积极落实帮扶政策,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基层组织得到加强、惠民实事成效明显。

  发展产业勇担当

  2018年9月,我在兴隆村走访时发现大桥组没有长效支柱产业,很难让村民增收脱贫,顿感揪心。于是利用节假日到重庆、四川、湖北三地考察,了解到现阶段食用黑斑蛙7.5-10元/公斤,无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亩产量可达1-1.5吨,产值3-6万元,生产成本5元/公斤,净利润高达1-3万元。

  我多次找兴隆村的总支书记和村委主任座谈,提议进行“稻+蛙”试种试养。待试种试养成功后,带动全镇水源丰富的老百姓按户均1亩的计划发展“稻+蛙”种养以增加农户收入。


姚雍静(中)陪重庆客商曾总一行到兴隆村选择“稻+蛙”试种试养基地


  10月,我邀请重庆客商曾维强一行来龙坪镇恰谈“稻+蛙”试种试养项目,并动员大桥组的村民按市场价800余元/亩价格把该组的70余亩稻田流转给曾总一行进行“稻+蛙”试种试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九个月的不懈努力,曾总一行总投资150余万元,让210万尾黑斑蛙成功落户兴隆村大桥组,同时在龙坪辖区成立了贵州聚才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每天聘请附近的20余名村民轮流到基地务工,每人每天还可以挣70元。

  目前已销售黑斑蛙近1万公斤,毛收入40余万元。另外,蛙池四周种植的生态大米共500公斤(10元/公斤)收益2万元。目前,“稻+蛙”项目正在龙坪镇大力推广。

  2019年4月,我在上水村走访时发现同心组是益大家农场的蔬菜种植基地,但因长期种植常规蔬菜病虫害日趋严重,尤以花椰菜软腐病发生最严重,已导致花椰菜绝收,看着心痛不已。我就多次与龙坪镇的科技特派员到上水村找总支书记、村委主任和益大家农场主座谈,结合当今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品牌化的发展思路,建议在同心组建一个特色农业新品种试种基地。

  通过多方咨询蔬菜、大豆、花生等领域专家,得知优质大豆干品7元/公斤,亩产200公斤,产值1200元,鲜食大豆亩产值可达4000元;优质花生干品7元/公斤,亩产250公斤,产值1750元,鲜食花生也可以达到4000元/亩。


姚雍静在黔豆系列新品种试种测产验收观摩会


  试种成功后,可在全镇未利用的1500多公顷土地推广种植,也可在经果林中进行套种,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经过多次座谈,决定由我和科特派员共同出资近2万元购买特色农业新品种的种子,益大家农场负责种植、管理和销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以“大豆、花生、水果番茄”为主的“特色农业新品种”试种基地在上水村同心组建设成功,农作物长势喜人。益大家农场每天聘请附近10余名贫困村民到基地务工,每人每天可挣70元,为他们脱贫摘帽创造了条件。

  我在4村2社区走访时发现,全镇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主要依赖于药剂防治,长期单一的控制措施很容易导致农作物质量安全隐患。于是自费为全镇4村2社区购买1万张窄波段数字化黄板用于诱杀水稻、提子、茶叶等害虫,从而削弱田间因施用化学农药带来害虫抗药性、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结合省农科院扶贫专项“茶棍蓟马聚集信息素在播州茶园中的应用示范”项目,在大兴村大兴茶场建100亩茶树害虫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基地,辐射带动520亩茶园采用了新的防病虫害技术。

  我还指导全镇1000余亩茶园按欧盟标准进行管护;并以举办培训班、院坝会和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为全镇领导、干部、职工及村民作“舌尖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

  求真务实赢口碑


姚雍静 (右)帮独居老人打扫卫生


  挂职期间,我积极主动向镇党委、政府申请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户5户贫困户。

  2019年5月11日,龙坪镇上水村开会调整帮扶干部,我成为了贫困户张锡苹家的新任帮扶干部。会后我便只身入户,详细了解张锡苹的家庭情况,在与张锡苹的亲切交谈中得知:5月2日,张锡苹患癫痫的大儿子冯发权在家中吃饭时,身体不慎碰倒炉台上沸腾的开水,导致双大腿大面积烫伤。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每月靠政府帮助的871元低保金维持生计),张锡苹未送冯发权到医院治疗,只在街上随便买了一些消炎药叫儿子服用。

  我感觉事情严重,在动员患者到镇卫生院接受治疗遭拒绝后,我给医生朋友打电话咨询烫伤如何医治,在药房买了双氧水、烫伤膏和棉签等一些医护用品给冯发权送去,并悉心指导冯发权正确涂抹患处,特别叮嘱张锡苹在冯发权疗伤期间务必做好个人卫生和室内保洁,预防感染。

  在一次又一次与张锡苹的深层次交流中,我得知冯发权行动不便,无法在厕所大小便,我就到镇卫生院为冯发权买来便壶。并鼓励张锡苹母子俩悉心养伤,坚强面对和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任何时候都不要自暴自弃,相信总会有过上好日子的一天。从此以后,只要忙完手头的工作,就会到张锡苹家中了解情况,帮助处理问题。

  5月23日,遵义市播州区优抚医院专家到龙坪镇卫生院为全镇残疾病人进行残疾鉴定,我开车到张锡苹家,同时通知包组干部和村民组长,亲自接送冯发权到镇卫生院进行残疾鉴定,鉴定结束又带他到检查室对烫伤部位恢复情况进行检查。


  经医生检查得知患者受伤处已出现重度感染症状,急需转院治疗,否则有生命危险。形势紧迫,我一边协调镇卫生院派“120”急救车将冯发权送往播州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一边向分管上水村的副镇长汇报有关情况。通过层层汇报、多方协调,冯发权获得1500元临时救助金,聘请护工对其进行24小时护理。


  我还不定期到医院了解冯发权的伤情,专程到遵义烫伤医院为冯发权购买烫伤药水送到播州区医院。通过医院50天专业救治,冯发权已康复出院回到家中继续疗养。我又帮助他申请民政救急难补助金13000元支付了护工费。


姚雍静(左二)看望患病村民


  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是我与贵州所有挂职干部的共同心声。到了贵州遵义市播州区龙坪镇后,我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发挥专业特长,当起省直科研单位与贫困地区的桥梁纽带,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战。任科技副镇长期间,我通过引进项目和扶贫扶智扶志,为龙坪镇2019年底成功出列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两年的年终考核均被派出单位和帮扶单位评为优秀,这是组织和群众对我工作成绩的肯定。

  回顾两年的扶贫工作,我为自己能参与这项伟大的世纪性工程而自豪。帮扶任务虽已完成,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继续努力,不忘初心,不辱使命,让青春在巩固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路上绽放光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姚强 整理

见习编辑 李贝多

编辑 肖慧

编审 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