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遵义 > 正文

【厉行节约观察】餐桌上的“大粒香”米饭是这样诞生的——湄潭一粒稻米的自述

  【前面的话】这是一粒来自湄潭县永兴镇茅坝村的稻米。它的故事里,有科研工作者的尽心竭力,有农民伯伯的辛勤汗水,还有生产企业的倾情投入……

  我是一粒来自湄潭县永兴镇茅坝村的稻米,因为我和同伴们都长得籽大饱满、均匀整齐,吃起来味香醇,所以被人们叫做“大粒香”。

  这个秋天,我成熟了,从茅坝村的稻田里经历一系列艰辛过程,来到了贵阳市民余阿姨的餐桌上。

  余阿姨很疼惜我和我的同伴们,她教育儿女:吃多少盛多少,吃完碗里不能留一粒米。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的故事里,有科研工作者的尽心竭力,有农民伯伯的辛勤汗水,还有生产企业的倾情投入……

  数年育种成就“状元米”


茅贡米1号基地 茅贡米业有限公司供图


  我的家乡湄潭县永兴镇自古就是优质大米的原产地,1998年,本地企业茅贡米业有限公司请来贵州农科院专家团队,想把这里的优质“茅贡米”传承、发扬得更好。

  时任贵州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蒋志谦在永兴镇偶然发现一穗野生稻谷,外形硕大,是普通稻谷的两倍,且散发出浓浓的清香味。于是,他的团队进行了几年的精心研究,最终培育出了我的“祖辈”。

  2002年,在茅贡米业公司的种植基地里,520亩“大粒香”水稻开始试种。因为缺乏大面积种植的经验,加之这种水稻抗病能力很差,科研团队和企业当时没能打败“病魔”,导致大面积绝收,损失近30万元。

  第二年,科研团队和企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从育秧、插秧、病虫害防治、施肥等环节对我们进行精心管理、认真呵护。

  2005年,科研团队不断探索、改进方案,最终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综合技术措施体系,有效解决了我们感染稻瘟病的难题,我的“前辈们”如愿成规模登上了人类的餐桌。

  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大粒香”经过科研者和生产者的不懈努力,品质越来越好,不仅得过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还得过全国稻米产业大会“状元米”奖,被业界誉为“中国第一米”。


茅贡米种植基地 茅贡米业有限公司供图


  汗水也是珍贵的“养分”

  今年春天,为了给我们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永兴镇的田地轮流被犁上一遍。要赶在清明前播种,农民伯伯就必须起早贪黑,抓紧每一刻钟。

  在地势平坦的地方,他们开的拖拉机拖着旋耕机,一天一台机器能在50亩土地里留下一道道痕迹;在少数地势崎岖之处,他们以半人工的方式,每天每人只能整理1-2亩地。

  清明一到,他们一天也没有耽误,加紧播种,等待种子生根发芽。

  4月下旬,我的“父母株”秧苗长到一定高度,他们又按照“1分秧插1亩田”的标准,多数用插秧机少数徒手,赶在立夏前,把秧苗插遍田间。


包装工人为茅贡米贴上溯源码


  为了让我们健康成长,他们可不敢放松。在科研团队的指导下,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他们使用各种绿色防控措施,确保我们最终能成为优质的绿色稻米。

  9月初,我终于长成了一颗圆润饱满的稻粒。我知道,这期间,农民伯伯的辛劳汗水,点点滴滴早已渗入土里,成为我生长过程中最珍贵的养分。

  在可以使用收割机的地方,收割机将稻穗卷入,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然后一颗颗稻粒也被分离出来;在少数无法使用收割机的地方,农民伯伯就用镰刀割下稻株一束一束扎起,利用打谷机使稻穗分离。

  听说,在大米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的今天,仅在茅贡米业公司近2万亩大粒香核心基地,从春耕到收割,仍有近300位农民伯伯辛勤付出。为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茅贡米业公司共计投入了600多万元用于购置和更新农机。

  粒粒归仓方不辱“使命”

  粥美尝新米,袍温换故绵。秋季,人们的餐桌上能有新米煮成美味的饭,少不了生产企业马不停蹄将一粒粒稻谷加工成白花花的大米。

  我在变成一粒稻谷后不到两个小时,就来到了茅贡大米加工厂的烘干机里。

  这里温度稍微有些高,却不影响我的“身体健康”,一段时间以后,我体内的水份降到了适宜仓储的含量。


全机械化的茅贡米加工生产线,茅贡米业有限公司共有两条,日产量共计600吨

  在加工机械动力的作用下,我与同伴们“哗啦啦”经过流量秤,进入砻谷机,在里面脱去颖壳变成了糙米,这是稻谷变身白米饭的第一个步骤。

  随后,经过振动清理筛、平板式磁选器和白米分级筛,混在我们当中的杂物、金属和碎米被“请”了出去。在谷糙分离机里,没能脱去颖壳的兄弟姐妹又被分出去,重新回到砻谷机。

  作为糙米,我紧接着在碾白机中褪去了皮层,身体逐渐由黄转白;再轮番经过三次抛光和三次色选,最终进入凉米仓冷却后等待包装。

  从凉米仓来到包装车间,3条生产线15位工人轮番上阵,把我和同伴们分等级包装起来,然后运到全省乃至全国多地进行销售。

  仓储、物流、运输、销售……从稻谷变白米到进超市上餐桌,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生产企业的倾情投入。

  据说,仅是将成品运输到较近的遵义市,企业每吨就要投入60元的运输费用,而茅贡米业公司今年的产量预计将超过4.5万吨。

  为节约粮食,降低我们在加工生产过程中的破碎率,公司一直在不断更新加工设备,通过精细化管理,保证我们“粒粒归仓”。


运输工人将包装好的茅贡米装车,准备运往销售点


  链接:贵州夏粮面积及产量实现双增长

  2020年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报告指出,近几年,贵州从省外购进的粮食年均500万吨左右,通过省外购进粮食达到输入性平衡。今年,贵州明确提出,稳住农业基本盘,粮食播种面积必须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必须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为此,贵州省成立粮油生产领导小组并设工作专班,统筹指导推进全省粮油生产工作。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夏粮产量数据公告显示,贵州夏粮面积1324.8万亩,较上年增6.9%;产量251.7万吨,较上年增7.6%。贵州夏粮面积及产量均实现较大幅度双增长,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罗亮亮

  编辑 李坤 刘娟

  编审 杨仪 施昱凌